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尖头蚱蜢

尖头蚱蜢 尖头蚱蜢(拉丁:Atractomorpha sinensis,英文:Brevis Front Grasshopper),负蝗,蝗科负蝗属昆虫。尖头蚱蜢雌成虫体长28-35毫米,雄成虫19-23毫米,绿色黄褐色,头部长锥,触角剑状,前胸面略平,前翅发达,后翅基部玫红色红色,后足腿细长,雄虫肛上三角,尾须短于肛上,下生殖端部为。雌虫上、下产卵瓣短粗,其端较......
目录

形态特征

尖头蚱蜢

1、稻大剑角蝗:

体细长,雄虫长约5.4cm,雌虫长约9cm,全体绿色,有时呈灰褐色。头面尖,显著倾斜,咀嚼式器,触角剑。雌虫前翅的中央具有1列纵白色。若虫于成虫近似。卵成块状。

2、中华蚱蜢:

体长,长3-4cm,黄绿色或绿色,有时黄褐色,有光泽,头凹窝,面中部沟深。复眼灰色,触角丝状,褐色。前胸发达,中部有横缝3条。前翅前缘部分呈绿色,余部褐色黄褐色,雄体末端屈上。

生活习性

尖头蚱蜢

在各类杂草中混生,保持一定湿度和土层疏松的场所,有利于蚱蜢产卵和卵的孵化。一般常见发生于农田与杂草丛生的沟渠相邻处。

分布范围

尖头蚱蜢

分布于中国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四川广东等省。

药用价值

尖头蚱蜢

入药部位 :全虫。

性味味辛;性凉。

归经:归肝经

功效:镇惊定搐,止咳平喘,解毒消肿。

治:用于热嗽,热喘,气管哮喘,百日咳,小儿惊痧胀冻疮

用法用量:5-10只。外用适量,涂患处。

采集加工:夏秋季捕捉,鲜用或沸水烫死,晒干或干。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