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良性淋巴上皮病

Sjogren综征是已公认的病变,良性淋巴上皮病(benign lymphoepithelial lesion,BLL)也已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认识。1888年Mikulicz报告泪腺和腮腺均同时肿大的病例,多年以来都称之为Mikulicz病。良性淋巴上皮病是指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泪腺和涎腺,导管上皮反应性增生。炎症不累及副泪腺,所以眼部不干,也不伴有全身病变。 眼眶良性淋巴上皮病(benig......
目录

概述

眼眶良性淋巴上皮病(BLL)又称mikulicz病,为泪腺与涎腺组织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同时有泪腺导管上皮增生,病变组织为淋巴和上皮细胞来源的一种良性病变。

病因

发病原因:

原因不明,本病病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属于一种特发性炎症,可能是局限在泪腺,涎腺的自身免疫性病变。

病机制:

可能是一种与自身免疫相的特发性炎症,具体发病机制不清。

临床表现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双侧多见。病史为逐渐发生的泪腺肿大,无痛,上睑皮肤肿胀,眼球外上可扪及肿块,眼球突出。中年女性泪腺肿大,同时有口干与双侧涎腺肿大时要考虑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泪腺逐渐肿大,软而有弹性、无压痛,上睑皮肤肿胀,以外侧明显,不伴有眼部红痛。泪腺肿大可致患侧眼球突出并向移位,患眼外上转受限。部分患者可因泪腺肿物压迫眼球致屈光改变而视力下降。一般副泪腺未受累,患者可无干眼眼痛、异物感等不适症状。由于双侧涎腺同时受累,患者可同时有双侧涎腺肿大,伴有口干咽喉不适等症状

并发病症

泪腺肿大导致的眼球位置以运动状态的异常,如眼球突出,眼球某些向的运动异常。

检查

1.环免疫复物(CIC)。

2.IgM,IgG,IgA。

3.抗核抗体(ANA),类湿因子(RF),沉(ESR)。

4.PCR:用PCR检测IgH基因重排实淋巴细胞为多克隆,L26阳性为B淋巴细胞,UCHL阳性为T淋巴细胞,说明淋巴病变由B,T淋巴细胞组成。

5.病理检查:良性淋巴上皮病因受泪腺包膜的局限,炎症要发生在泪腺,泪腺基质有较多的淋巴细胞浸润,导管上皮增长成所谓的上皮岛,该岛好像浮在淋巴细胞的海洋中,泪腺实质很少发生纤维化,实质淋巴滤不明显,这与泪腺炎性假成区,在炎性假中,多种炎性细胞浸润,淋巴滤明显,实质纤维化明显,免疫组织染色,淋巴细胞κ,λ染色阳性,表明双轻链表达,上皮岛Keratin染色阳性,说明该岛细胞为上皮来源,Desmin染色阳性实这些细胞具有纤维的特性,上皮岛不是良性淋巴上皮独特的病理特征,30%~50%的Sjögren综征的病例中,因残存的导管上皮增生也上皮岛,在泪腺活检中发现上皮岛的病例,再结临床表现,约25%的患者可能是Sjögren结征,剩下的患者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

6.B超和MRI均能发现眶外上肿块,多为双侧性;双侧大小多相似,也可大小不一;肿块态各异,多呈长扁,边规整,可包围眼球,肿块明显强化;病变邻近外直可增粗,增粗束可延至其止点,应结临床眼干,眼症状诊断。

7.眼眶CT扫描:可显示双侧眼眶颞上泪腺区增大的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均匀一致,边界清楚,无眶破坏征。

诊断

单侧泪腺肿大,伴双侧涎腺肿大,而无眼部干和全身其他病变,要怀疑良性淋巴上皮病的可能,必要时可取活检,见泪腺中有淋巴细胞浸润,也见上皮岛成,就可以确诊为此病,CT扫描可见眼眶颞上组织肿块,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眶质无破坏。

鉴别诊断

1.炎性假

炎性假泪腺肿大,但涎腺不肿大。炎性假组织病理检查中无上皮岛,以多种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为其特点。这些病理改变与良性淋巴上皮病不同。淋巴也可以使泪腺肿大,但肿不只局限在包膜生长,肿可侵犯眶脂肪,组织有大量淋巴细胞,但无上皮岛。

2.Castleman病

Castleman病起泪腺无痛性肿大,涎腺肿大,肿大。其病理特点为淋巴细胞浸润,淋巴滤成,在生发中可能有透明管,但无上皮岛。

并发症

泪腺肿大导致的眼球位置以运动状态的异常,如眼球突出、眼球某些向的运动异常。

治疗

此病是一种特发性炎症,与自身免疫有,所以应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病变要为淋巴细胞浸润,可局部放射治疗。如肿块较为局限也可考虑手术摘除。

预防护理

预防

1、灭是最重要的措施,防止被或其他动物咬伤。与有接触的实验工作人员应注意防护,戴手套。万一被咬伤除局部治疗外,应立即注射青霉素预防。

2、理的养、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也都有益于链杆菌病的预防。

3、中医认为,体质下降、饮、食积、郁闷、过食肥甘厚味等,都可能链杆菌病

护理

1、避免长期过量接触辐射线。长期接触长波紫外线辐射,可导致慢性蓄积性晶状体损伤,诱发或加速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生成和发展,所以要避免在强烈的阳光、灯光或其他辐射线照射下工作和习,在户外活动时,应戴有色眼镜,以防辐射线直射眼睛。

2、避免过度视力疲劳。 用眼应以不觉疲倦为度,并注意正确的用眼姿势,离、光源是否充足等。每用眼一小时左右,让眼放松一下,如眼养、走动、望天空或远等,使眼得到休息。尽量不要长时间在昏暗环境中阅读和工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