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单纯疱疹病毒性巩膜炎

单纯疱疹病毒性巩膜炎是由于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可巩膜炎巩膜外层炎巩膜外层炎是由于活动性HSV感染时病毒直接侵犯起;巩膜炎是由活动性HSV感染时病毒直接侵犯或首次病毒感染后数天由病毒产生的免疫反应起。传染源为急性期病人及慢性带毒者。人群普遍易感。病因: HSV无处不在,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描述它与人类感染有。1968年才明确了HSV-1和HSV......
目录

病因

病因

HSV无处不在,早在古希腊时代就描述它与人类感染有。1968年才明确了HSV-1和HSV-2之间生物特性和抗原的区Nahimas等提出HSV-1与非生殖系统感染HSV-2与生殖系统感染有。病毒体为25面体对称式排列,病毒核为双链DNA分子量为100×106Da,编码至少70种多肽,直径100~110nm的DNA核被衣壳蛋白包裹,保护病毒核酸不被核酸酶破坏。紧靠衣壳的是被膜,由不定型物质组成,包裹外壳和被膜的是一疏松的双层脂质膜含有多聚氨基酸、脂质及糖蛋白。糖蛋白决定病毒的区分特性,并提供宿产生应答的独特抗原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病毒核和衣壳蛋白在感染中复制,复制的子代病毒只有完整病毒颗粒并具有感染性。原发HSV感染发生于出生后6个月至5岁,约75%的15~25岁成人感染HSV并产生抗体60岁以上的达97%。仅有1%~6%的患者首次感染后有临床表现大部分呈亚临床状态。约95%以上与HSV有的临床表现是复发感染,并且在首次感染后很长时间才会出现。

病机制:

首次HSV由易感个体的直接接触感染,病毒感染边缘末梢器官如皮肤和黏膜,极大多数无症状或呈隐性感染,并传递至局部的三叉神经、颈上神经角膜基质细胞中(Ⅰ型)以及骶尾神经(Ⅱ型),成为终生病毒携带者潜伏的病毒能在任何时候被各种刺激激活(如发热外伤精神压力、紫外线照射、月经、肠功能失调、手术及药物等),并进入复制环,病毒神经网到达边缘末梢器官,导致HSV复发。免疫抑制的个体如病、恶性肿器官移植患者,HSV复发多见且较严重。

临床表现和复发频率与首次感染的病毒类型(病毒组基因)有,只有在极度的情况下(病、恶性肿)才能致病。另一些病人体存在更具毒性的病毒,可产生严重的临床表现并频繁复发病毒基因和各种刺激因素是起病毒活动和临床疾病的重要因素。

症状

临床表现:

首次HSV感染表现为急性滤结膜炎淋巴结肿大眼睑疱疹样皮肤异常,溃疡性眼睑炎大约2/3的患者出现点状或树角膜炎,小部分患者发生基质性角膜炎或葡萄膜炎。

复发HSV感染特征性表现为角膜炎包括上皮性角膜炎(树状、地图状、中间疱疹角膜炎)、基质性角膜炎(坏死性、间质性或盘状角膜炎、免疫环和角膜管炎)和皮炎。树状或地图状角膜炎由病毒直接侵犯起;坏死性基质性角膜炎可由病毒直接侵犯和免疫复过敏性反应起;间质性基质性角膜炎、免疫环边缘管炎和边缘溃疡角膜炎由免疫复过敏性反应起;盘状角膜炎为迟发性免疫反应所致;皮炎可能由病毒直接侵犯或免疫反应所致;中央疱疹角膜炎由养因素起。角膜基质受累显示皮面灰白色KP、后弹力层皱褶基质水肿。坏死性、间质性角膜炎病例前房可有灰白色稀淡鶒不一的积脓。角膜知觉减退

1.巩膜炎 巩膜炎由HSV感染者约占1.16%HSV直接侵犯(常伴有上皮感染性角膜炎或坏死性基质性角膜炎)或宿对病毒的免疫反应(伴有坏死性或间质性基质性角膜炎、边缘管炎、盘状角膜边缘溃疡角膜炎)而导致巩膜炎巩膜炎多为弥漫性或结性前巩膜炎,免疫反应所致,最多见的是坏死性前巩膜炎

症状有:眼红、畏光流泪、结膜囊黏液性分泌物剧烈的眼痛及程度不等的视力下降。

体征:弥漫性前巩膜炎的巩膜呈弥漫性充及表层巩膜组织水肿,球结膜水肿,炎症易于扩,大部分病例炎症累及部分前巩膜,小部分病变累及整个巩膜。结性前巩膜炎病变区巩膜呈暗红色充,巩膜表面成不能活动、质硬压痛的紫红色结性隆起,单个结多见。少数有数个结,可伴有巩膜外层炎。病变若继续发展,可成破坏性较大、起视力损害的坏死性前巩膜炎早期表现为局部性巩膜炎性斑块,并有急性充,病灶周边炎症反应比中重继而在巩膜表面病灶及周围出现无管区,受累巩膜可呈腐肉样坏死并由原始病变处扩展,可波及整个前巩膜。若未及时治疗,巩膜坏死区落,巩膜穿孔或巩膜葡萄肿。

2.巩膜外层炎 巩膜外层炎罕见于HSV感染,呈单纯性或结性,伴局部淋巴细胞浸润,表现为结膜或表层巩膜的黄色斑点或树角膜巩膜外层炎是病毒直接侵犯所致,几周后痊愈,无后遗症,复发少见。

并发症

复发性HSV感染可出现葡萄膜炎和网膜炎,巩膜或巩膜外层炎少见。

诊断

HSS的临床诊断,可据临床表现的特征,发病有一定的促发因素容易反复发作等特点而成立。HSV眼部感染的确诊需通过实验室分离出病毒但比较困难

诊断:

有时皮损呈带状分布的,需要与带状疱疹相鉴。鉴要依赖实验室检查结果。

治疗

治疗:

活动性HSV感染(包括上皮性角膜巩膜炎巩膜外层炎)可用抗单纯疱疹病毒药物滴眼滴眼:碘苷(IDU)、阿糖腺苷(vidarabine,Ara-A)、三氟胸苷(trifluridine,F3TdR)和阿昔洛韦(ACV),每天不少于9次,共14~21天,在临床上是有效的IDU、Ara-A有效且可用于既往药物不敏感或不能耐受的病例。长期服ACV(200mg,5次/d) 可减少病毒的侵犯从而减少上皮性角膜炎、巩膜炎巩膜外层炎的复发长期服ACV治疗疱疹基质性角膜炎、葡萄膜炎效果不确定。已实长期服ACV并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可减少HSV性巩膜炎角膜炎的复发。

对免疫性HSV巩膜炎的治疗与免疫性VZV巩膜炎相同。用含有微量的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ACV、CC等复方滴眼,有抗感染和抗炎症的双重疗效,无明显抑制修复和使病毒扩的副作用。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必须用相应预防的抗病毒药物如F3TdR滴,4次/d或服ACV 200mg5次/d。

病情凶险者可用干扰素(interferonIFN)或干扰素诱导胞(polycytosine,PIC)。酌情选用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及胸腺素(thymosin)等

多次复发、久不愈的病例,可大面积层或全层角膜移植和(或)巩膜切除或移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