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涎瘘

由于外伤或外科手术损伤涎腺或涎腺导管造成涎液外流者,称为涎瘘,临床表现为面部皮肤有小瘘,时有清亮涎液流出。本病要原因为损伤,多发生在腮腺及其导管部,手术治愈率高。涎腺区损伤后的清创缝是预防本病的键。1.相当于腺体或导管部位的皮肤上可见到点状娄管; 2.流出透明的液体,进食时增多。1.对较小的腺体娄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 2.比较大的腺体娄或导管娄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
目录

临床表现

  1.相当于腺体或导管部位的皮肤上可见到点状娄管

  2.流出透明的液体,进食时增多。

辅助检查

  1.对较小的腺体娄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

  2.比较大的腺体娄或导管娄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

诊断

  1.外伤或外科手术史;

  2.面皮肤小娄,垂液流出,与进食有

  3.导管注入亚甲蓝可从娄溢出。

治疗措施

  1.抗碱药和加压包扎;

  2.手术治疗(详见涎娄整复术)。

  3.腺体娄轻型病例以阿托品和加压包扎为

  4.腺体娄普通病例以阿托品和娄管封术疗效较佳;

  5.导管娄可手术整复,陈旧性诞娄常需诞腺外科治疗。

  6.继发感染病例应采用抗生素,对症等综治疗。

预防

  预防本病的键是注意劳动保护、交通安全,防止面部外伤。遇面部损伤病例,尤其在涎腺区,应良好的清创缝,可避免本病的发生。对涎痿手术后,食酸性食物,值得患者切记。

治愈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娄管

  2.好转:症状体征减轻,娄管缩小。

  3.未愈:症状体征未改善,娄管存在。

并发症

腮腺导管导管常有萎缩或性皮下积液久不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楔形缺损

下一篇 小儿双唇综合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