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荠菜

荠菜 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L.) Medic.),地米菜或芥,十科荠属草本植物荠菜为一年或二年生草本,直立,单一或从下部分枝,基生丛生呈莲座状,大头羽状分裂,卵形至长,侧裂卵形披针披针,基部箭,抱,边缘有缺刻或锯齿总状花序生及腋生,萼片花瓣白色卵形,有短爪;角果倒三角或倒状三角,扁平,......
目录

物种起源

荠菜这个最早出现在李时珍的《本草纲》中。

形态特征

生活型:一年或二年生草本。

荠菜花主根,有的有分枝,长4-10cm;表面类白色或淡褐色,有许多须状侧根,弯或部分折断,淡褐色或乳白色羽状分裂,卷缩,质脆易碎,灰绿色或桔黄色纤细,分枝黄绿色,弯或部分折断,近端疏生三角果实,有细柄,淡黄绿色微,味淡。纤细,黄绿色,易折断。直立,单一或从下部分枝。基生丛生呈莲座状,大头羽状分裂,长可达12厘米,宽可达2.5厘米,卵形至长,长5-30毫米,宽2-20毫米,侧裂3-8对,长卵形,长5-15毫米,端渐尖,浅裂、或有不规则粗锯齿或近全缘

叶柄长5-40毫米;披针披针,长5-6.5毫米,宽2-15毫米,基部箭,抱,边缘有缺刻或锯齿羽状分裂,多卷缩,展平后呈披针端裂较大,边缘有粗齿;表面灰绿色或枯黄色,有的棕褐色,纸质,易碎;或线状被外,基部状抱

荠菜茎总状花序生及腋生,果期延长达20厘米;花梗长3-8毫米;萼片,长1.5-2毫米;花瓣白色卵形,长2-3毫米,有短爪。

角果倒三角或倒状三角,长5-8毫米,宽4-7毫米,扁平,无毛,端微凹,裂瓣具网,具残存短花柱。;花柱长约0.5毫米;果梗长5-15毫米。种子细小倒卵,着生在假隔膜上,2,长,长约1毫米,浅褐色

果期4-6月。

生长习性

荠菜叶生长在山坡、田边及路旁。荠菜属于耐性作物,喜凉的候,在严冬也能忍受零下的低温。

生长周期短,叶片柔嫩,需要充足的水分,种子适温为20-25℃,生长适温为12-20℃。温低于10℃,高于22℃时,生长缓慢,湿度高,品质差。荠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肥沃疏松的土壤能使其生长旺盛,叶片肥嫩,品质好。对土壤ph值要求为中性或微酸性。

分布范围

全世界温带地区广布,在欧洲要分布于阿尔巴尼亚安道尔奥地利、白俄罗斯比利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丹麦爱沙尼亚、法罗群岛、芬兰法国法国大陆、科西嘉岛)、德国、希腊(克里提、希腊大陆、东爱琴群岛)、利、岛、爱尔兰意大利意大利大陆、撒丁岛、西西里岛)、拉维亚、立陶宛、卢森堡、马他、摩尔多瓦、黑山、荷兰、北马其顿、波兰葡萄(马德拉、葡萄大陆)、罗马尼亚俄罗斯(中欧部分、东欧部分、加里宁格勒、北欧部分、西北欧部分、南欧部分)、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巴利阿里、西班大陆)、斯瓦尔巴和扬马延、瑞典瑞士、土其(欧洲部分)、乌克兰、英国(大不列颠、北爱尔兰);在中国各省几乎都有分布。

繁殖栽培

繁殖式是种子繁殖

多用于籽撒播法,在栽培有较充足的底墒情况下撒种,如底墒不足,应播前浇透地块造墒,种子撒播力求均匀,撒后浅耙、镇压,使土壤种子密接,以利种子吸水,保出苗。亦可先浇水,待水渗下后撒种,再覆细土1厘米,春播用种量11.25-15.00千克/公顷,荠种子休眠期,当年的新种子不宜利用,因未休眠期,播后不易出苗。

栽培技术

栽培

黄花荠菜长江流域荠菜春、夏、秋三季栽培。春季栽培在2月下旬至4月下旬播种;夏季栽培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播种;秋季栽培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播种。

华北地区可二季栽培,春季栽培在3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种;秋季栽培从 7月上旬至9月中旬。利用塑料大棚或日光温室栽培,可于10 月上旬至翌年2月上旬随时播种。

选地整地

华北地区由于荠菜的市场需要量不大,故少用大面积连地块种植。一般用田埂、地头地边;大棚、温室的 东西两侧或南侧栽培。种植地选择排水良好、肥沃、杂草少的地块,避免连作。播前施腐熟有机肥22.5~30.0t/hm²,浅翻、耙细,做成平畦。

播种管理

荠菜种子非常细小,因此整个播种都必须小心谨慎。

整地

荠菜播种时对地块的要求非常严格,要选择杂草较小的地块,畦面要整得细、平、软。土粒尽量整细,以防种子漏入深处,不易出苗,畦面宽2米,深沟高畦,以利排灌。

播种

荠菜荠菜通常撒播,但要力求均匀,播种时可均匀地拌和1~3倍细土。播种后用脚轻轻地踩一遍,使种子与泥土紧密接触,以利种子吸水,提早出苗。早秋播的芥菜如果采用当年采收的新籽,要设法打破种子休眠,通常以低温处理,用泥土层积法或在2~7℃的低温箱中催7~9天,种子始萌动,即可播种。

在夏季播种,可在播前1~2天浇湿畦面,为防止高温干旱造成出苗困难,播后用遮阳网覆盖,可以降低土温,保持土壤湿度,防止雷阵雨侵蚀。

播种量

每667平米春播需种子0.75~1公斤夏播为2~2.5公斤,秋播为1~1.5公斤。

荠菜种子休眠期,当年的新种子不宜利用,因未休眠期,播后不易出苗。

田间管理

在正常候下,春播的5~7天能齐苗;夏秋播种的3天能齐苗。出苗前要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润,以刊出苗。出苗后注意适当灌溉,保持湿润为度,勿使干旱,雨季注意排水防涝。雨季如有泥浆溅在菜或菜上时,要在清晨或傍晚将泥浆冲掉,以免影响荠菜生长。秋播荠菜在冬前应适当控制浇水,防止徒长,以利安全越冬。

春、夏栽培荠菜,由于生长期短,一般追肥2次。第一次在2时;第二次在相隔15~20天后。每次每公顷施腐熟的人粪尿液22500千克,或尿素150千克。秋播荠菜的采收期较长,每采收一次应追肥一次,可追肥4次,施量同春播荠菜

荠菜植株较小,易与杂草混生,除草困难。为此,应尽量选择杂草少的地块栽培、在管理中应常中耕拔草,作到拔早、拔小、拔了,勿待草大压苗,或拔大草伤苗。

采收时间

春播和夏播的荠菜生长较快,从播种到采收的天数一般为30~50天,采收的次数为1~2次。秋播的荠菜,从播种至采收为30~35天,以后陆续采收4~5次,长江流域可一直延迟到翌春。

采收时,选择具有10~13的大株采收,带挖出。留下中、小苗继续生长。同时注意先采密的植株,后采稀的地,使留下的植株分布均匀。采后及时浇水,以利余株继续生长。每公顷产37500~45000千克。

选苗采种

荠菜留种要建立留种田,留种田要选择高、排 水良好、肥力适中的地块。长江流域于9月底至10月上旬播种, 每公顷播量22.5千克左右。播种出苗后,结间苗,淘汰病、 弱、残苗。翌春进一次株选,将细弱、劣株和不具该品种特征 特性的植株全部拔掉,定苗,保持株12厘米x 12厘米。定苗后追肥一次,每公顷施腐熟的人粪尿15000千克,或磷、钾化肥150~225千克。并注意防治病虫害

从野生荠菜中采种野生荠菜类型较多,常见的有:

⑴阔荠菜如小波菜,叶片塌地生长植株展度可达18~20厘米,叶片基部有深裂缺刻,面平滑,色较绿,鲜菜产量较高。

麻叶花叶)型荠菜叶片塌地生长植株展度可达15~18厘米,叶片羽状全裂,缺刻深,细碎如飞廉(Carduus crispus L.)型,绿色,食用香味较好。

紫红荠菜叶片塌地生长植株展度15~18厘米,叶片状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不论肥水条件好坏,长在阴坡或阳坡,高地或凹地,叶片叶柄均呈紫红色,叶片上稍有茸毛,适应性强,味佳。

选苗采种法是,在冬季或早春,可到田野里挑选种苗,将三种类型荠菜分挖、分放,也可据选种的,挑选其中一种类型。然后将种苗定植在过施肥和细整地的零星熟土菜地上(注意不同类型之间需进隔离),成活后注意浇水施肥,防治蚜虫,使植株正常结荚。在种荚发黄种子八成熟时收割,以免过熟后“炸荚”使种子落。将收回的种荚摊于薄膜上晾干搓揉,取出干种子细保管待用。

选留种

人工栽培养菜进选留种,能迅速增加养菜种子数量,扩大种植面积,而且建立留种田能省却从野生地采种的诸多麻烦。上海多年的选留种验,荠菜选留种应抓好以下键。

荠菜(图6)1.选留种田 一般选择9月下旬至10月初播种的迟播田块作为种子田。选择地势高爽,品种纯度高,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芥菜田作为留种用。

2.坚持林选标准 当春来临,在留种田挑收荠菜时,应着眼于选留好种株。例如,在荠菜种子田里,应将符荠菜特征的健壮植株留下来,将一些非荠菜挑收掉,将长势差而小的、有病虫害植株挑去上市。使种株的株保持15厘米,以利种株间有均匀的生长空间,促使其平衡生长,提高种子产量。因荠菜原属野菜,品种混杂,只有坚持株选,才能有效地提高品种纯度,确保下一熟商品菜优质高产。

3.做好种子田的管理工作 前期的肥水管理、除草。防虫等措施与商品荠菜田相同。但在2月份去杂劣后,必须及时追施腐熟淡水粪1次,促使种株发好棵,使其茂,生长健壮。在抽苔现蕾后,应增施磷、钾肥,可结防治虫害,在农药加入0.3%的磷酸二氢钾液喷施。这不仅能增强种株的抗逆能力,而且有利于多结种菜荚并促进籽粒饱满。平时特要勤查勤防蚜虫。即使至4月20日种株已进入结荚乳熟期,仍应防治蚜虫一次,否则会因蚜虫猖獗而使籽粒不饱满,造成种子歉收。平时亦须做好修沟理沟工作,以防雨水多时造成涝灾。

4.适时采种,及时粒晒干贮藏 荠菜种株的成熟,一般在4月底5月初,当种株已谢,微黄,从果荚中搓下种子发黄时,为九成熟。这时采收最为适时。如过早采收,则种子成熟度不够,产量低,质量差。过迟采收,种子落造成浪费。一般在晴天的早晨进采收,中午不要收割,以免果荚裂种子落掉。在收晒过程中,应随时搓下种子,随即薄摊于竹匾中,晒时手不要翻动。第一次粒的种子质量最好。以后粒的稍次,在正常年份,一般667平米产达25~30千克。

适时采种是荠菜留种的键。一般当种株上已谢,微黄,种荚由青转黄,七八成熟,从果荚上搓下的一些种子色已发黄时为采种适期。在晴天上午收割,割后就地晾晒1小时,将种子搓下,并晾干。切忌曝晒种子,以免降低发率。

成熟适度的种子里呈橘红色,色泽鲜艳,成熟过度的种子呈深褐色。使用期限为2~3年。

贮藏温度

荠菜的最适贮藏温度为0 ~4 ℃。贮藏温度要通过影响荠菜的呼吸作用减少其代谢消耗,从而影响荠菜的品质。对保持荠菜的品质来说,贮藏环境的温度须要考虑最高温度、最适温度和最低温度。在0 ~4 ℃下,荠菜的呼吸作用受到一定抑制,呼吸高峰期推迟,能减少乙烯产生导致的衰老病原菌侵染导致的腐烂,从而确保较长的贮藏时间;温度过高,荠菜的呼吸作用旺盛、代谢迅速、衰老速度加快、品质不易保持等;温度过低,会导致荠菜发生冷害现象、生理代谢失调、保鲜时间缩短等。

贮藏湿

荠菜适宜贮藏的相对湿度为80% ~95%。环境相对湿度太高,不仅会促使微生物繁殖,导致荠菜发生霉烂变质,还会造成水凝结而浸泡荠菜产生腐烂,并且相对湿度过高还可能会加速荠菜的黄化;相对湿度太低,荠菜部则容易失水萎蔫,造成蔬菜的呼吸作用和生理代谢发生胁迫反应。

体成分

蔬菜贮藏期间,环境中的体成分以及各种体的比例、浓度等对贮藏效果影响很大。通过适当降低氧浓度和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能抑制呼吸作用、延长贮藏时间。一般而言,O2∶CO2∶N2 =1 ∶1 ∶8 时,荠菜的贮藏效果较好 。此外,乙烯也是影响其贮藏效果的体成分之一,荠菜对外源乙烯比较敏感,乙烯的累积能刺激并加速荠菜的后熟衰老,使其生理失调。张艳芬认为,乙烯的累积是导致荠菜保存比敞保存更早出现黄化现象的原因。

采收管理

荠是分次采收的,每次采收时应采大留小,采留植株要均匀适当,早秋播种荠,在真10-13时即可采收,约9月上旬供应市场,从播种到采收为30-35天,以后分期收获4-5次,至翌年3月下旬采收结束,10月上旬播种的秋荠,随着温逐步降低,生长变得缓慢,45-60天后才采收,以后可继续采收2次,2月下旬播种的春荠,4月上旬采收供应市场,而4月下旬播种的,5月下旬采收,春播荠一般采收1-2次,产量18.0吨/公顷左右。

病虫防治

病害

荠的要病害,春播荠在6月因阴雨天较多,或在秋天连雨天,病害易大面积发生,其叶片往往感染霜霉病。

防治一是清沟理墒,防止田间积水,及时拔除杂草,使植株透光;二是初见发病时,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600倍液喷雾防治。

虫害

荠菜要虫害是蚜虫。蚜虫危害后,叶片变成绿黑色,失去食用价值,还易传播病毒病。在发现蚜虫危害时,应及时用40%乐果1500倍液;或80%敌敌畏1000倍掖喷雾防治。

种类介绍

荠菜

荠菜又叫大荠菜上海市地品种。

植株塌地生长展度18厘米。叶片浅绿色,大而厚,长10厘米,宽2.5厘米,有18左右。叶缘羽状浅裂,近于全缘面平滑,稍具绒毛,遇低温后色转深。

该品种抗和耐热力均较强,早熟,生长快,播后40天既可收获,产量较高,外观商品性好,味鲜美。其缺点是香不够浓郁,冬性弱,抽薹较早,不宜春播,一般用于秋季栽培

荠菜

荠菜荠菜又叫百脚荠菜、慢荠菜花叶荠菜、小荠菜、碎荠菜、碎头等。植株塌地生长展度18厘米;叶片绿色,羽状全裂,叶缘缺刻深,长10厘米,窄较短小,有20左右,绿色叶缘羽状深裂,面平滑绒毛多,遇低温后色转深,带紫色

该品种抗力中等,耐热力强,冬性强,比荠菜迟10~15天。香浓郁,味极鲜美,适于春季栽培

主要价值

济价值

种子含油20-30%,属干性油,供制油漆及肥皂用。

食用价值

荠菜是野菜中的珍品。以其嫩作蔬菜食用,其味清香鲜美,含有多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的作用和味相同。荠菜吃法也很多,荤素烹调均可,如清汤、凉拌。荠菜饺子、荠菜馄饨、荠菜包子、作春饼及荠菜豆腐羹等,清香可,柔嫩鲜香,味独特,养丰富,是人们喜食的野菜。荠菜糊古称“百岁羹”,老人常食既防病又延年。

荠菜是高纤维蔬菜,荠菜的食物纤维含量高达1.7mg/100g。每100克荠菜含蛋白质2.9克,脂肪 0.4克,粗纤维2.2克,糖类4.3克,胡萝卜素1.77毫克,维生素B1 0.06毫克,维生素B2 0.14毫克,维生素PP 0.3毫克,维生素C 0.41毫克,维生素E 0.57毫克,钾328毫克,钙245毫克,4.7毫克,锌0.63毫克。此外,还含有碱、乙酸碱、芥菜碱、黄酮类等成分。

食用

山西省的山区,以及黄土高原地区。在冬季常用荠菜腌制成酸菜,用以弥补冬季吃菜的不足和单一。春秋丰产季,将新鲜荠菜过后捞起放凉,滤掉水份,分成数小份,用保鲜盒装好,放入箱冷冻。冬季荠菜需要食用时,取出解冻,过水,可做汤或凉拌,菜,冬天也可以吃上春天的青菜。

荠菜吃法亦多样,荤素烹调皆点缀餐桌。如清汤、凉拌、包饺子、作春饼及豆腐子等,都使人感到清香可味独特。最好不要加蒜、姜、料来调味,以免破坏荠菜本身的清香味。

适宜人群

宜食: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痛等病症患者宜食。高脂血症压、冠病、肥胖症、糖尿病、肠癌及痔疮等病症患者也宜食。

忌食:便清泄泻阴虚旺者不宜食用。此外,患有疾、疮疡、热感冒等病症者或体弱者也不宜食用,便溏者慎食。

荠菜选购

蔬菜市场上有两种荠菜。一种是尖种,即花叶荠菜色淡,叶片小而薄,味浓,粳性;另一种是种,即荠菜色浓,叶片大而厚。味淡。11、12、1、2月为最佳消费期。市场选购以单棵生长的为好。轧棵的质量差,红的不要嫌弃,红的香味更浓,味更好。

荠菜存储

洗净、切好后再放入冷冻室摊冻结,冻硬之后,再用保鲜袋包裹保存,这样可以在冷冻室里存放将近一年的时间。荠菜要摘好去掉黄,洗干净后,用水焯一下,待色变得碧绿后捞出,沥干水分,每顿的食量分成小包,放入冷冻室。随吃随取。

食用

荠菜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首先要挑选不带荠菜,这样才比较鲜嫩、好吃。市场上选购轧棵的质量差。荠菜部的药用价值最高,制作食疗时,不应摘除。

第二、荠菜不宜久烧久,时间过长会破坏其养成分,也会使色变黄。

第三、荠菜可宽肠通便,故便溏者慎食。

第四、体质虚寒者不能食用荠菜

第五、最后建议不要加蒜、姜、料来调味,以免破坏荠菜本身的清香味。

养价值

荠菜有较高的养价值,被誉为“菜中甘草”,富含蛋白质、糖类、生物碱、纤维素、矿物质等多种养成分,以及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如谷氨酸(2.74克/千克)、天冬氨酸(2.39克/千克)等,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45.21%;另外,含有原儿茶酸、柠檬酸等多种有机酸,以钙盐、钾盐及钠盐式存在的荠菜酸、苹果酸、枸橼酸、对氨基苯磺酸、延胡索酸;蔗糖、乳糖等多种糖类物质;布枯苷等多种含黄酮类物质;还含碱、乙酰碱、胺、马钱子碱等。

药用价值

荠菜历来是药食同源的蔬菜,有民谚“三月三,荠菜灵丹”。《本草纲》释为护生草,甘、温、无毒荠菜最早载于《备急千金要》,历代本草有所论述。药理实有兴奋子宫气管小肠平滑,缩短出时间,扩张冠状动脉,降压,利尿,退热,抗应激性溃疡等作用。荠菜是“菜中甘草”,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促进肠道健康的同时,又有健消食、明降压等功效;其所含的登皮甙不仅能消炎抗菌,还能抗病毒、预防冻伤,对糖尿病和内障病人也有疗效。《录》记载“肝气,和中”。《日用本草》载“凉”。《本草纲》记载“明,益”。中医实践明,其对痢疾水肿淋病乳糜尿吐血便血崩、月经过多、目赤肿疼等有一定疗效。现代科研究也明,荠菜酸确能缩短出的时间,有良好的止作用。荠菜大肠杆菌和枯草孢杆菌有抑制作用。荠菜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是荠菜要抗炎成分之一。

录》中记载荠有和、利水、止、明的功效,荠常用于治疗产后出月经过多。荠菜养价值也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荠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A,对内障夜盲症等眼疾有一定治疗作用。荠菜可使肠道清洁,还可以降低人体液中的固醇含量,同时降糖。荠菜含有乙酰碱,谷甾醇和季胺化物,不仅可以降低液及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而且还有降压的作用。荠菜所含的登皮甙能够消炎抗菌,有增强体维生素C的含量,还能抗病毒,预防冻伤,对糖尿病性内障病人也有疗效。荠菜胡萝卜素含量较高,所含的维生素C也能阻断亚硝胺在肠道成,可减少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几率。

荠菜味甘,性平,凉,入

具有和,清热,利水,消肿,平,止,明的功效;

痢疾水肿淋证乳糜尿吐血、衄便血月经过多、目赤肿痛等。

  1. 痢疾:①荠菜烧存性蜜汤调(服)。(《日用本草》)②荠菜60g。水服。(《广西草药》)
  2. 治阳症水肿荠菜30g,车前草30g。水服。(《广西草药》)
  3. 治肿满、大,四肢枯瘦,小便涩浊:甜葶苈(纸隔)、荠菜等分。上为末,蜜如弹子大。每服1陈皮汤嚼下。(《三因葶苈大丸)
  4. 内伤吐血荠菜30g,蜜枣30g。水服。(《湖南药物志》)
  5. 崩漏月经过多:荠菜30g,龙草30g。水服。(《广西草药》)
  6. 治暴赤眼、疼痛碜涩:荠菜,捣绞取汁,以点中。(《圣惠》)
  7. 治眼生膜:荠菜不拘多少,洗净,干,碾为末,细研,每夜卧时,先净洗眼了,挑半米许,安两大眦头,涩痛莫疑,(《圣济总录》)
  8. 治小儿麻疹盛:鲜荠菜30g至60g(干的24g至36g),白茅120g至150g。水,可代长服。(《福建民间草药》)

物种保护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录》(IUCN 2012年 ver 3.1)——无危(LC)。

植物文化

荠菜城中李愁雨,春在溪头荠菜”。这是宋代爱国诗人辛弃疾咏荠菜句,道出了荠菜这一野生之蔬,是先春而萌,返青最早的报春菜。荠菜,不畏严霜照自身生长规律,茁壮成长,这是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一种无污染的绿色野蔬之珍品。
古人认为:物以稀为贵,食以野为奇。而野蔬之中荠菜,其翠绿、鲜嫩、味美、醇香,即色、香、味俱佳之特色,使历代文人客揄扬之诗咏吟不绝。苏东坡有:“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山羹。”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桥有:“三冬荠菜偏饶味,九樱桃最有。”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有:“长大肉何由荐,冻荠此际值千金。”《救荒本草》记载:荠菜在灾荒年月是代粮充饥之物,贫穷之人视其为宝。民谚有:“荠菜儿 ,年年有,采之一二遗八九。刚出土眼中,饥饿之人不停手。”在革命战争艰苦岁月中,红军战士、革命群众用荠菜和杂粮成稀饭,成为充饥的上品。由于荠菜可代粮充饥,因此,历史上那些穷书生和落泊文人都与荠菜结下了不解之缘。“诗圣”杜就靠“墙阴老春荠”度过了漫长、艰难的岁月。宋代著政治家范仲淹,少年时家境贫,常以荠菜充饥度日,他对荠菜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地写下了《荠赋》:“陶家瓮,腌成碧绿青黄;措大中,嚼出宫商角徵。”
在唐代,尤其是元、天宝之际,人们要在立春这天去郊外野游探春、挖荠菜,用荠菜、肉馅制成“春饼”吃,还以荠菜料制成“春盘”作为礼互相馈赠,有“盘装荠菜迎春饼”之说。现今,我们在立春所吃的“春卷”,就是从“春饼”延伸而来的。此后,新春吃荠菜春饼之蔚然成俗,流余韵,绵绵延续。

荠菜也叫“野菜”,是生活化的叫法,“荠菜”体现出文化性,中国两部最古老的诗歌集《诗·谷》和《楚辞·悲回》中都有荠菜的身影,以荠菜喻君子,以之表明君子志向高洁。荠菜象征着不畏严、隐忍低调不张扬,诸多文人客为它作赋。

荠菜远扬,得力于历代好美食的文人。魏晋南北朝时,便有若干《荠赋》问世。宋代的苏东坡和陆放翁,现代的周作人、汪曾祺,前后接力,众一词为荠菜唱赞歌。陆游曾吟《食荠十韵》,苏轼则有《与徐十二书》:“今日食荠极美……虽不甘于五味,而有味外之美,其法取荠一二升许,净择,入淘米三,冷水三升,生姜不去皮,捶两指大同入釜中,浇生油一砚壳,当于羹面上……不得入盐,君若知此味,则陆海八珍,皆可鄙厌也”。明人滑浩的《野菜谱》:“江荠青青江水绿,江边挑菜女儿哭,爷娘新死兄趁熟,止存我与妹看屋”,却多多记录了同为食荠的人间辛酸史。

民间

农历三月初三,南京有“三月三,荠菜鸡蛋”的习俗。据说三月三吃荠菜鸡蛋的传统,来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老日——上巳。古时这一天要重要仪式以消灾辟,祈求吉祥平安。

民间历来有荠菜崇拜,百姓认为春天食用荠菜,应时而食,可以驱,吉祥而健身。所以,江南甚至还有农历三月三为荠菜生日的说法,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上颌前突

下一篇 天疱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