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前突
病因
病因包括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
1.先天性因素
母体妊娠期营养不良,内分泌紊乱及损伤均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胎儿在子宫内的姿态和位置,如手或肩部压迫半侧颌面部亦可能引起单侧的颌骨发育障碍。
2.后天性因素
临床表现
2.先天性缺少个别牙,从而形成下颌牙弓短小,而上颌牙弓狭长。
3.上颌牙弓狭窄,腭盖高拱,下前牙咬在上前牙牙冠颈缘的舌隆突或者上腭软组织上。下唇紧贴于上前牙舌侧。
检查
诊断
1.下颌位置正常,上颌前部突出明显;
4.严重者,牙咬在上前牙腭侧,牙颈部或上腭软组织上而引起炎症。
5.x线头影测量显示SNA、ANB角和颌突角均大于正常范围,SNB角正常。如果仅牙弓前突者,则SNA角正常,但1-SN角大于正常。
鉴别诊断
1.畸形性骨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肿瘤样病变。15%的病例颌骨常被侵犯。上颌骨受累后可病变出现上颌前突的面部特征。X线片显示上颌骨的骨质密度呈“棉花絮团状”,实验室检查发现有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
2.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上颌骨骨髓可发生代偿性增生以产生大量的红细胞,导致上颌前突的畸形特征。该病多有遗传性和家族史,患者贫血症状明显,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并发症
治疗
1.去除病因,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其发病,并阻断其发展。
2.拔除上牙弓多生牙,纠正不良习惯,治疗全身疾病包括鼻呼吸道疾病,矫治前牙错位,使上下牙弓长度及大小协调。
治愈标准
1.治愈:覆牙合覆盖正常,SNA角、颌突角、--SN角均正常,牙列整齐,咀嚼功能良好,侧面外形协调。
2.好转:覆盖度数有所减小,SNA角、颌角及--SN角较治疗前接近正常范围,咀嚼功能好转,侧面外形有所改善。
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