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口炎

口炎(stomatitis),是指口腔黏膜受到机械的、化的及细菌的直接损害,病变波及口腔多处黏膜,产生黏膜糜烂。(一)感染因素1、细菌感染如球菌性口炎、坏口炎等。2、病毒感染如疱疹口炎疱疹等。3、其他如念珠菌性口炎等。(二)理化性损害如褥疮口炎烟草口炎等。(三)全身系统疾病的口腔表现1、感染性疾病如麻疹猩红热等继发口炎等。2、养缺乏性疾病如维生素B......
目录

症状起因

(一)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

如球菌性口炎、坏口炎等。

2、病毒感染

疱疹口炎疱疹等。

3、其他

如念珠菌性口炎等。

(二)理化性损害

褥疮口炎烟草口炎等。

(三)全身系统疾病的口腔表现

1、感染性疾病

麻疹猩红热等继发口炎等。

2、养缺乏性疾病

维生素B缺乏、维生素C缺乏等起的口炎等。

3、液系统疾病

病、粒细胞缺乏症等继发口炎口腔黏膜坏死。

4、代谢及分泌障碍因素

继发糖尿病的口炎等。

5、其他

过敏口炎等。

(四)原因不明因素

如复发性口腔溃疡等。

常见疾病

球菌性口炎、坏口炎疱疹口炎疱疹、念珠菌性口炎褥疮口炎烟草口炎麻疹猩红热、维生素B缺乏、维生素C缺乏等起的口炎病、粒细胞缺乏症糖尿病、过敏口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等。

诊断

1、了解是否伴有全身表现

口炎发病与全身状况系密切,仅少部分是单纯由局部原因起。故问诊时要全面了解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除注意口腔情况外,是否伴有身体其他部位的症状和病损,以及治疗过等。

2、发病的缓急

烧伤、放射性损伤所致口腔炎以及药物过敏口腔炎,一般发病较急。而系统性疾病所致口腔炎则发病较缓慢。

3、发病过程及发病时间

复发性口腔溃疡有反复发作史及自限性,一般7~10d愈创伤口腔炎无反复发作史,有创伤史,去除刺激因素后几天,可愈液病的口腔表现常在严重的全身症状出现之前出现。

鉴别诊断

(一)球菌性口炎

球菌性口炎是由金黄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为的细菌感染所起,临床上以成假膜损害为特征,故又称为膜性口炎。大多数是继发于其他损害之后的感染。本病有以下特点:

多见于婴幼儿,起病急剧,发热,白细胞增高。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表现为充水肿在或融的浅表溃疡溃疡表面有纤维素渗出成伪膜。金黄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时的伪膜微突出黏膜表面,较易拭去,遗留溢血糜烂面。肺炎双球菌感染时,出现银灰色伪膜,厚而光亮,似绒膜状。患者有自发痛,唾液增多,口臭。区域淋巴结肿大压痛。口腔病损的持续1~2周左右愈。涂检查或细菌培养可确定病原菌

(二)坏口炎

本病由奋森螺旋体和梭杆菌感染所致的一种以组织的腐败死为病理过程的疾病。又称为奋森口炎或走马。多在局部或全身抵抗力下降时发病。本病多见于青壮年,起病急骤。好发于前牙龈牙龈缘及龄乳头成穿掘性坏死溃疡、颊、底等处可有不规则坏死性深溃疡,触之易出。有特异性腐败恶臭、剧烈疼痛、进食及困难。常伴有发热头痛、乏力、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白细胞升高。病损涂可见大量病原菌

(三)疱疹口炎

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起的口腔病损。病毒感染后,潜伏于神经,也可潜伏在泪腺、唾液腺,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潜伏的病毒沿神经干向外迁移到神经末梢,并在邻近的上皮细胞复制和扩。本病婴幼儿多发,以2~3岁最易发生。有全身前驱症状如躁动不安,发热寒战等。2~3d后口腔出现簇状小疱疹,呈,直径1~2mm大小周围绕以窄的红晕疱疹破裂后留有表浅溃疡。部分患者红黏膜及周和面部皮肤并发疱疹。有剧烈自发痛,口臭不明显。唾液增加,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病期间从疱液体或唾液中可分离培养出单纯疱疹病毒。清抗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效价升高。整个病程7~10d。

(四)口腔念珠菌病

口腔念珠菌病是由念珠菌感染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真菌病。要病变部位发生在口腔,称为念珠菌性口炎,在临床上可分为四型。

1、急性伪膜型

又称雪病或疮。多见于婴幼儿,尤以新生婴儿最多见。多在出生后2~8d发生。好发部位为颊、、软。表现为黏膜上出现乳白色绒状膜,不易剥离,强剥离则出现渗出其下鲜红糜烂面。剥后不久又有新的绒膜成。患者有口干、烧灼感及疼痛。小儿哭闹不食。KOH或PAS涂可见白色念珠菌菌丝。

2、急性萎缩型

又称抗生素口炎。多见于大量应用抗生素激素的患者。病损多见于,表现为黏膜有弥性红斑,乳头萎缩,鲜红口腔,烧灼样疼痛明显。仅有发红萎缩时,涂时不易发现菌丝,伴有急性伪膜型时,则可见白色念珠菌丝。

3、慢性萎缩型

又称义齿口炎。多见于戴义齿者,且多无夜间摘下义齿习惯者。其原因及表现又可分为3型:

Ⅰ型:局部创伤或对托材料过敏所致,与白色念珠菌感染系不大。表现为基托相对的黏膜点状充或有出点,或为局限性的小范围红斑。

Ⅱ型:基托相应黏膜发生广泛红斑。

Ⅲ型:基托不贴时在红斑基础上有颗粒成。患者均有口干、烧灼痛或刺激痛。病程可数月至数年,病变反复发作,时好时坏。

4、慢性增殖型

可见于颊黏膜、部。表现为黏膜白色斑块样增生及角化病变,白斑间可有红色期。也可表现为粉红或红色的结肿增生。涂难以找到白念菌丝。活检取材病理表现为PAS染色可见白色念珠菌丝侵入上皮。

(五)创伤溃疡

由于机械性刺激因素对口腔黏膜的损伤可创伤溃疡。由于机械性刺激作用式,力量大小及作用时间长短不同,出现的病损备有特点。

1、褥疮溃疡

多见于成年人,尤其老年人多见。病损多位于刺激物接触或邻近的部位。早期受刺激处黏膜发红,重刺激下致溃疡成。溃疡与刺激物状相。长期受刺激,成深溃疡溃疡边缘轻隆起,中央凹陷,表面有黄白色伪膜。溃疡疼痛不明显。去除局部机械刺激,溃疡很快消失。

2、系带溃疡

又称Riga病。多见于系带短的婴儿。由于系带短,初萌出的下切切缘又较锐,当吸吮,伸舌时,系带易受下切切缘刺激充、发红、肿胀、久之溃疡。再长时间继续摩擦,溃疡可扩大并转变成增殖性炎症病变。患儿活动受限,哭闹不安。

(六)药物过敏口炎

是指过敏体质的机体通过接触、服或注射等不同途径接触变应原后所产生的口腔黏膜变态反应性炎症。有以下临床特点:有用药史,一般用药后24~48h发病。病损可发生在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初起黏膜灼热发胀,出现红斑,继之成水疱,疱易破裂成糜烂和溃疡,周围黏膜充明显。口腔疼痛明显,进食困难,张受限,局部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四肢、面的皮损,表现为红丘疹、水疱。眼结膜可有充发炎。生殖器或肛门可伴红斑、疱损和糜烂。发病期间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偏高。

(七)养缺乏病起的

1、维生素B1缺乏症常为早期突出损害。

角炎:面侧对称性角黏膜湿白、皲裂、糜烂、结痂。过度继发感染时有疼痛。

唇炎黏膜光滑发亮,从鲜红红色暗紫色变化。偶有极度干屑或剥糜烂,有烧灼痛或刺痛。红皱纹或纵裂增加。

舌炎:早期,烧灼感或刺痛感,然后体肿大,呈鲜红色或紫红色,皱纹或沟纹出现,丝状乳头消失,蕈状乳头增大。晚期全部乳头萎缩,使面变得光滑、发亮呈萎缩性舌炎,有时呈地图状,有时伴有小溃疡

2、维生素C缺乏症

牙龈炎、牙龈是早期出现的突出表征。牙龈肿胀,边缘可糜烂及溃疡萎缩、牙齿落。可继发感染,伴有疼痛及腥样口臭

3、烟酸缺乏症

烟酸又称维生素PP。口腔要表现为黏膜炎。丝状乳头蕈状乳头萎缩呈光秃状,发红,对创伤或其他刺激特敏感,易患创伤溃疡。可有灼痛、触痛及自发痛。晚期颊、底、等整个口腔黏膜都受累。颈、手指、前等显部位皮肤伸面有对称性状似日晒的红斑,灰棕色素沉着,皮肤干、变厚。

(八)分泌及代谢障碍起的

1、糖尿病性口炎:表现为牙龈红肿,严重者出现脓肿牙齿松动落。糖尿病的管病变可致口腔,颊黏膜触痛及胀感、烧灼感,多伴有味觉障碍。有时肿大发红,有齿印迹或发生沟裂。确定诊断靠糖尿病全身症状及尿糖、糖的测定等。

2、月经期易发生牙龈、出月经停止后自停止出绝经牙龈可出现发红、疼痛、易出乳头萎缩、口干灼痛、味觉异常等。

3、妊娠期可使原有炎加重,从妊娠2~3个月后始出现明显症状,至8个月时达到高峰。分娩后约2个月时,炎可大部消退至妊娠前水平。临床表现为跟乳头水肿、充、易出口臭等。

4、青春期易发生慢性非特异性牙龈炎,女性较多见,均发生于有局部刺激物的部位。牙龈间乳头常呈球状突起,牙龈暗红鲜红水肿松软和光亮。

检查

(一)体格检查

1、口腔检查

检查口腔黏膜的病损应注意辨病损的类型、分布、大小、状、数、深浅、软硬等。有无残冠、残或不良修复体等刺激因素。病损较为局限者,应考虑机械因素所致。病损广泛的糜烂,应考虑化性损伤所致。弥漫性口腔黏膜充水肿灼痛、或呈现浅表性溃疡并覆盖有伪膜,常提示为细菌因素所致口腔炎。以坏死、坏者提示走马疮、奋森口炎液病等在口腔的表征。

2、皮肤检查

一些口腔炎、炎、舌炎伴有皮肤病损。故体检时应检查皮肤有无病损,病损的类型、分布及症状等。猩红热、麻疹的皮疹有决定性诊断意义,皮肤倾向对液病的诊断有助价值。

(二)实验室检查

1、微生物检查

通过对病损部位涂用Gram染色法染色观察诊断革兰阳性及阴性球菌、梭状杆菌及奋森螺旋体等起的细菌感染。通过对涂滴加10%氢氧化钾溶液,在微焰上固定,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无白色念珠菌菌丝及孢子来诊断白色念珠菌感染。

2、落细胞检查

疱疹口炎可在局麻下刮取溃疡底部落的上皮细胞做涂,用Papanicolaou染色法染色可以确诊。

3、免疫检查

检查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可协助诊断某些疾病。如感染性疾病,特白色念珠菌病及病毒感染时,免疫功能可以低下。

4.检查

感染性口炎时应查常规及白细胞分类。怀疑过敏性疾病时,应查白细胞分类及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口腔黏膜有白色念珠菌感染时应检查液中叶酸维生素B12的含量。对液病患者应做全面的象检查。

治疗

1、

治疗上除防治诱因外,可用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局部涂抹制霉菌素溶液或

2、疱疹口炎

应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用刺激性药物和食物。局部可涂疱疹净抑制病毒,亦可喷撒西瓜霜等。为预防继发感染可涂金霉素鱼肝油,疼痛严重者可在食前用利多卡因涂布局部;发热者可用退热,有继发感染时用抗生素

3、溃疡口炎

治疗在于及时控制感染,加强口腔护理,以利凡诺溶液漱;双氧水或高锰酸钾液清洗溃疡面,然后涂金霉素鱼肝油等。可用利多卡因局部止痛。补充足够的养和液体,预防和纠正水、酸碱失衡;及时控制感染,针对病因选用抗生素治疗。

预防措施

1、

避免滥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注意哺乳卫生,加强养,适当增加维生素B2和维生素C。

2、疱疹口腔

保持口腔清洁,多饮水,用刺激性药物和食物。

日常护理

1、做好口腔护理

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0.1%依沙吖啶(利凡诺)溶液清洗溃疡面,可用含漱。鼓励多饮水,进食后漱,保持口腔黏膜湿润和清洁,减少口腔细菌繁殖。对流涎者,及时清理流出物,保持皮肤干清洁,避免起皮肤湿疹及糜烂。

2、正确涂药

为了确保局部用药达到的,涂药前应先将纱布或干棉签放在颊黏膜腮腺处或系带两侧,以隔断唾液;再用干棉签将病变部黏膜表面吸干净后能涂药。涂药后嘱患者10min,然后取出隔离唾液的纱布或棉球,不可立即漱、饮水或进食。

3、饮食护理

以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为宜,对由于口腔黏膜糜烂溃疡起疼痛影响进食者,于进食前局部涂抹2%利多卡因,同时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对不能进食者应给予肠道外养,以确保能量与水分供给。

4、食具专用

患者使用的食具应沸消毒或高压灭菌消毒。

5、监测体温

体温超过38.5℃时,给予患者松解衣服、置冷水袋、袋等物理降温,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同时做好皮肤护理。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