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骨症
定义
概述
氟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如从外界环境中获得的氟超过正常的需要,就可发生氟中毒。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长期饮用高氟水及含氟量较多的食物引起的,是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氟沉积于骨骼上即称为氟骨症。氟骨症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腰腿痛、关节僵硬、骨骼变形、下肢弯曲、驼背,甚至瘫痪。在我国,氟骨症流行的地区分布相当广泛,无论城市或乡村、山地或平原、沿海或内地,都有氟骨症流行的报道。另外,随着社会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环境污染有成了氟骨症流行的病因之一。因此,对于本症及其流行应予以高度重视。
病因
本病主要是由于摄氟过量引起。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氟化物,与氟骨症关系较大的是溶解在饮用水中的氟化物,高氟地区水中氟浓度高,容易引起氟骨症的流行。通常认为,引起氟骨症的氟主要来源是:饮水和环境中的氟化物,尤其是被污染环境中的水、空气;高氟食物等。因此,联合国卫生组织规定饮水氟含量的卫生学标准的下限为0.5~1.0×10-6,上限为1.5~1.7×10-4,我国提出的居民饮水氟卫生标准为0.5~1.0-6,高于1.0×10-6则可能造成高氟带来的病损。
发病原因
慢性氟中毒骨病是颇常见的病。其致病原因是由于过量的氟慢性长期地进入人体。进入人体的途径是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引起慢性氟中毒的常见原因是:
1.食水水源污染:例如:泉水,特别是温泉水含氟量过高。食用水含氟浓度在1×10-6以下是安全的,长期食用超过1×10-6含氟水就可能引起慢性氟中毒。居民为了节省燃料,常有将温泉水煮饭、烧汤、冲茶,为鸡、鸭脱毛,将蔬菜烫至半熟等,均造成污染。
2.烧煤烘干粮食:因煤含氟,致使食物污染。
3.冶炼工业:有些原料含氟,致使在冶炼过程中空气污染。
4.氟化物用于治疗:氟化物可刺激骨生长,因而被用于治疗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病人用氟化物治疗后骨密度可增加,故更引起医药界注意。但用氟化物治疗骨质疏松存在争议。其原因归纳如下:
①骨质疏松病人用氟化物治疗后虽然BMD增加,但未被证明此种疗法能减少骨折之发生。
②氟所引起的新骨形成其矿化是异常的。此种异常在低钙摄入时更严重,即使同时予以钙和维生素D作辅助治疗亦不能完全预防这种异常。
流行病学
中国氟骨症于1930年首先在北京和太原地区发现。1932年安德森(Anderson)描述廊房地区54例氟斑牙。同年启真道(KilbomrnG)在贵州省西部年渡塞进行调查,发现该区居民有非常广泛地氟斑牙和许多“脊柱炎”病人,1960年以后,山东、山西、河北、内蒙及东北三省、宁夏、陕西、天津、北京等地区做了大量有关氟骨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确认中国北方地区的发病情况与饮水氟含量密切相关,中国高氟地区分布相当广泛。
人体每天需氟1.0~1.5mg。饮用高氟水、食用含氟杀虫剂的蔬菜及含氟量高的粮食等为氟中毒和氟骨症常见的原因。另外茶叶含氟量极高,海水含氟量高长期食用含氟量高的海产品,工业方面氟化物的用途日益广泛,工业氟中毒的病人也逐渐增多。
病因病理
氟中毒是一种地方病与工业病,分急、慢性两类。急性氟中毒常见于制造氢氟酸的工作人员,由于吸入氟化氢气体所引起,主要为刺激上呼吸道粘膜引起的改变;慢性者是因长期进食小量含氟待过高的饮料与食物,以及吸入氟化物的矿粉所引起。
发病机制
氟经消化道或呼吸道进入人体后,经血液循环散布全身,引起各种变化。
1.在血浆中与钙离子和镁离子结合可使血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浓度下降。于是有手足搐搦、肌肉痉挛、肌肉疼痛等症状。再者,凡是要依赖钙离子或镁离子帮助方起作用的酶均受到抑制因此,许多代谢过程均受到影响。
2.氟离子的影响该离子对细胞质是毒物,可影响了细胞的功能并可作用于骨骼的磷灰石取代其羟基,因而影响骨代谢,使骨质疏松,骨质硬化,或两者的混合型,使骨骼疼痛、骨折、变形。牙齿在生长期间易受氟的影响,引起氟斑牙。
临床表现
氟骨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腰腿关节疼痛,关节僵直,骨骼变形以及神经根、脊髓受压迫的症状和体征。
患者常诉说脊柱和四肢关节持续性疼痛,静止时加重,活动后可缓解,关节无红肿热等炎症表现。神经根受压者疼痛加剧,如刀割或闪电样剧痛,拒触碰或扶持。病情严重时,关节、脊柱固定、脊柱侧弯,佝偻驼背或四肢僵直,以至生活难以自理。脊髓或神经根受压者四肢或双下肢感觉麻木,躯干有被束缚感,疼痛,可伴肢体截瘫,以致蜷曲在床,咳嗽和翻身引起剧烈疼痛。患者多死于慢性营养障碍或其他严重合并症。
患者常有全身肌肉疼痛、头晕、心悸、无力、困倦及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并有肌肉萎缩、肌电图改变,累及甲状腺、肾上腺、性腺及晶状体和中枢神经系统时,可引起相应症状和体征。我院曾观察了37例病人血清游离氟、甲状腺激素、TSH浓度,发现氟中毒病人血清T4及T3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TSH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3浓度及T3/T4比值,与血清游离氟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故认为氟中毒可以降低甲状腺功能。并与血氟含量有关。
一般女性氟骨症患者的症状较男性为重。饮水氟含量在10mg/L以上的地区,脊柱僵直的女性患者可达50%,男性仅7%,脊柱侧弯。驼背或瘫痪的女性为22.2%,男性为7%。这种性别差别,可能与妊娠、生育、哺乳等有关,而且女性接触燃煤污染的空气较多。氟骨症的病程可长达数十年。
检查
1.尿氟测定
尿氟反映近期氟摄入情况。一般尿氟正常值<1mg/24h。若群体尿氟增高提示某种原因使群体发生氟中毒。
2.粪氟测定
粪氟增高表示氟从消化道进入增多。
3.血氟测定
4.肾功能
5.X线表现
(2)骨软化症以脊柱和骨盆明显,其骨密度减低,纹理模糊。脊椎侧弯、驼背;
6.CT表现
可见脊柱呈竹节样,以胸及上腰段明显。椎体的附件密度增高、骨质增生、韧带骨化,可有骨性椎管狭窄。
7.MRI表现
椎体形态及信号改变较显著时MRI有异常表现。
8.SPECT表现
增生部分的放射性信号强,范围较广泛,但无特异性。
9.骨活检
脱钙后切片显示骨板排列紊乱,骨氟、钙和镁含量均增高,骨磷和血清磷正常。超微结构也有特异性变化。
10.环境、指甲和毛发氟测定
在检查群体慢性氟中毒骨病时,群体饮用水氟增高(正常<1ppm),食物或空气中氟增高均有诊断意义。毛发和指甲之氟量代表氟储存量,亦有诊断意义。
影像学表现
1.慢性氟中毒在成人中主要为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晚期可非常明显。骨质硬化可涉及全身,以脊柱、髂骨、骼骨以及肋骨较为常见,也见于四肢长骨。松质骨的增生硬化使骨小梁增粗,继而髓腔缩小以至消失。骨膜增生可使骨边缘不平,并有增大或增粗现象。
2.肌键韧带的钙化是本病的特殊表现,好发于少动或不动的关节,在脊柱旁出现最早,严重改变可使脊柱呈竹节样,与强直性脊柱炎所见相似,但缺少后者骶骼关节的特征性改变。此外,骶坐骨结节韧带、骶坐骨棘韧带以及其他韧带均可产生广泛的钙化。
诊断
1.患者有长期生活在高氟区或有接触含氟化物个人史
2.临床表现为氟骨症所具有的骨关节痛、肢体运动障碍或畸形,伴有氟斑牙(12岁以后迁入高氟区患者可没有氟斑牙)。
4.血、尿氟超过正常范围。早期氟骨症可能无症状和X线异常,此时期的碱性磷酸酶升高,血尿钙低,尿羟脯氨酸排出高于正常,提示氟已兴奋成骨细胞活性,损伤骨胶原蛋白。氟骨症患者骨质疏松和骨软化继发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血浆PTH升高,血中抗酒石酸性磷酸酶升高。
鉴别诊断
典型的病例,诊断并无困难。下述几种情况在鉴别时应予以注意。
1.原发性骨质疏松
X线所见有骨质疏松表现,但一般并无硬化表现。如果X线即见到骨质疏松,又见到骨质硬化,则不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包括老年性骨质疏松)。再者,原发性骨质疏松见于老年患者,无高氟摄入史,血与尿氟不增多,均可供鉴别。
2.骨质软化症
骨质软化症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大多数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或代谢异常,或钙、磷代谢异常。如无高氟摄入史、血尿氟不增多,则可排除慢性氟中毒所致。
3.其他代谢性骨病
虽可引起骨痛、骨折或骨畸形,但无高氟摄入史,血与尿氟不增多,可以鉴别。
可见骨密度增加,管状骨上有横行条状影,髂骨和跗骨中有多层波状致密影。这些影像均比氟骨症清楚分明。
5、成骨性转移癌:
与某些氟骨症极相似,骨质普遍致密和(或)疏松,骨小梁粗糙模糊等,常难以单纯从X线征象区别,需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肾功能检查进行鉴别。
并发症
氟骨症临床症状在早期表现为四肢脊柱关节持续疼痛,无游走性,与天气无关,进而关节活动障碍,肌肉萎缩、肢体麻木、僵直变形甚至瘫痪。晚期往往有慢性咳嗽、腰背及下肢疼痛,骨质硬化,肌腱、韧带钙化和关节囊肥厚,骨质增生,关节变形等。患者多死于慢性营养障碍或其他严重合并症。
治疗
1.病因治疗
治疗原则首先在于脱离高氟环境,尽可能去除引起氟中毒氟骨症的病因,如减少饮水中氟的含量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改变高氟流行区居民饮食习惯,严格执行职业劳动保健措施,避免机体长期摄入过量氟。
2.一般治疗
多种支持治疗或辅助治疗对氟骨症患者十分重要。首先要加强营养,补足蛋白质,补充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D),并鼓励患者户外活动采用肌肉按摩等措施,以助患者早日康复。
3.特殊治疗
应用钙、镁、铝、硼等制剂均有效,某些制剂如蛇纹石,卤碱片剂口服及马钱子提取物均有疗效。中医中药以补肾、强筋骨、活血为原则,可试用含熟地、生姜、肉苁蓉、海桐皮、川芎、鹿衔草、鸡血藤等成分的苁蓉丸以达止痛目的。
4.对症治疗
(1)有疼痛者,给予适量非甾体类镇痛剂。
预防保健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