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听力障碍

听力障碍(dysaudia)是指听觉系统中的传音、感音以及对声音的综分析的各级神经中枢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而导致听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习惯称为耳聋(deafness)。只有听力严重减退才称之为聋,其表现为患者双均不能听到任何言语。而听力损失未达到此严重程度者,则称为听力减退(hearing loss)。1.遗传因素由遗传因素导致的感音神经耳聋多为重度或极重度耳聋。2.环境因素包括......
目录

病因

1.遗传因素

由遗传因素导致的感音神经耳聋多为重度或极重度耳聋

2.环境因素

包括母亲孕期、儿童出生时或出生后受到的各种病毒或细菌感染、毒性药物、头部外伤和放射线等致聋因素。

3.药物和化致聋

药物致聋: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致聋是我国听障儿中的病因之一。化:一些工业化制等损伤听觉器官一氧化碳中毒导致血红蛋白携氧障碍,神经缺氧会累及听觉系统,对儿童尤为明显。

4.噪声性耳聋

成人多见,儿童少见。呈双侧或单侧高频听力下降

5.外伤

儿童活泼好动,容易导致外伤,并发耳聋

临床表现

听觉障碍常见的临床症候耳鸣听觉过敏耳聋幻听及听觉失认。

检查

听力检查的的是了解听力损失的程度、性质及病变的部位。检查法甚多,可归纳为两类:

1.客观检查

听性脑干诱发反应阈值、听性脑干诱发反应潜伏期、稳态诱发反应、声导抗测试、畸变声发射、耳蜗电图。此种检查法不受年龄、精神理状态的影响。其结果较确可靠,有以下几种:

(1)通过观察声刺激起的非条件反射来了解听力(如瞬、转头、肢体活动等);

(2)通过建立条件反射或习惯反应来检查听力(如皮肤电阻测听、西洋镜测听等);

(3)利用生物物理法检查听力(如声阻抗-导纳测听);

(4)利用神经生物法检查听力(如耳蜗电图、听性脑干反应)。

2.观检查

语检查、秒表检查、音叉检查、听力计检查、纯音测听、定向条件反射测定和言语识测试等,此便快捷。但可因年龄过小、精神理状态失常等多面因素而影响正确的测听结论。

诊断

1.听力损失程度分级

国际卫生组织(WHO-1997)据500Hz、1000Hz、2000Hz和4000Hz的平均听力损失将听损程度分级如下:

≤25dBHL 正常听力;

26~40dBHL 轻度耳聋

41~60dBHL 中度耳聋

61~80dBHL 重度聋;

81dBHL 以上极重度耳聋

2.耳聋的发生部位分类

(1)传导性耳聋凡病变局限于外耳中耳,并影响导音功能者,均为传导性耳聋。如外耳中耳发育外耳道阻塞性疾病、中耳炎性或非炎性疾病、硬化等,都可起传导性听力损失。

(2)感音性耳聋直接影响到末梢感受器、听神经传导途径和听中枢的各种病变,都可以造成感音性耳聋。感音性耳聋又可分为以下三种:①耳蜗性聋:病变局限于耳蜗,并影响其感音功能者,即为耳蜗性聋。②神经性聋:病变直接影响到斡旋神经或发生在听神经传到通路上的,均为神经性聋。③中枢性聋:病变位于脑干大脑,累及蜗神经核及其中枢传导通路、听觉皮质中枢时导致中枢性耳聋

(3)混耳聋内耳病变同时存在,影响声波传导与感受所造成的听力障碍称为混耳聋。导致混耳聋的原因可以是一种病变同时损伤了的传音和感音系统,也可以是不同的疾病分导致中耳内耳或听传导通路的功能障碍所起。

3.患病时间分类

(1)先天性耳聋包括外遗传性耳聋道先天性锁、中耳内耳妊娠期及围产期所致的各种耳聋

(2)后天性耳聋包括外耳中耳各种传导性聋,如外耳道后天性锁、化脓性中耳炎、外耳中耳、各种外伤硬化症等;在感音神经性聋中,包括各种传染病所致的各种感音聋、药物中毒性聋、迷路炎神经、听神经病、以及精神因素所致的功能性聋等。

治疗

1.传导性耳聋

(1)保守治疗此种情况指的是各种炎症所致的传导性耳聋要以抗菌素为,可以通过静点滴或局部滴药,使炎症消退,也可应用激素和抗组织胺药物,减少渗出,使听力尽快恢复。

(2)手术治疗传导性耳聋的治疗以手术为,外、中耳、各种压迫鼓管疾病、外伤均可通过不同的手术法使听力恢复。外中耳患儿也可考虑导助听器或振动声桥和锚式助听器。

2.感音神经耳聋

(1)药物治疗多在排除或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尽可能及早选用可扩张内耳管,降低液黏稠度和溶解小栓、糖皮质激素、B族维生素、能量合剂等药物,必要时可应用抗病毒及抗细菌药物。

(2)助听器听力损失程度≤80dB的患儿建议选配助听器,并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3)人工耳蜗前帮助重度及极重度聋人获得听力,获得或保持言语功能的良好工具。听力损失程度>80dB的患儿建议人工耳蜗植入,并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3.混耳聋

中耳治疗,若效果不佳,可考虑选配助听器,并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预防

1.避免应用毒性药物

临床上要理用药,避免使用毒性药物如链霉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2.及早治疗可能耳聋病因

(1)全身疾病的治疗对于可能耳聋的全身基础疾病如压、糖尿病、肾病等要控制,理用药,避免累及听功能。

(2)局部疾病的治疗对于耳聋的常见部疾病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硬化症以及突发性耳聋要积极治疗,避免听力障碍

3.做好相对噪音的防护

避免长时间处在噪音环境中,长期持续佩戴机等造成噪音性耳聋的易感因素非常重要。此外,对于在噪音环境中工作的人群要注意职业防护和定期复查检测个体的听力。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突发性耳聋

下一篇 聤耳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