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sudden deafness)又称为特发性突发性聋,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突发性耳聋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突发性耳聋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突发性聋的病因不明,很多致病因素都可......
目录

概述

突发性耳聋或称“特发性突发性聋”,简称“突发性聋”或“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要临床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

病因

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聋的病因不明,很多致病因素都可能导致突发性聋,前获得广泛认可的要有病毒感染说、环障碍说、自身免疫说以及膜迷路破裂说等。

表现

1.耳聋

多为单侧耳聋,发病前多无先兆,少数患者则先有轻度感冒、疲劳或情绪激动史。耳聋发生突然,患者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下降至最低点,少数患者可在3天以听力损失达到最低点。

2.耳鸣

可为始发症状,大多数患者可于耳聋时出现耳鸣,但耳鸣也可发生于耳聋之后。治疗后,多数患者听力可以提高,但耳鸣可长期存在。

3.眩晕

一部分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多为旋转性眩晕,伴恶心呕吐。可与耳聋同时出现,或于耳聋发生前后出现。

4.其他

少数患者可有耳闷堵感、压迫感或麻木感。

并发病症

永久性耳聋

检查

一、详细询问病史。病毒感染所致突聋病人可清楚地提供流感、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痛鼻窦炎等,或与病毒感染者接触的病史,这些可发生在听力损失前几周。管病变致突聋者可提供心脏病或压史,也可有糖尿病、动脉硬化、高固醇血症或其他影响微管系统的系统性疾病的病史。迷路膜破裂患者多有一清楚的用力或历过压改变的病史,如困难的排尿、排便、咳嗽打喷嚏、弯、大笑等或游泳、潜水、用通气管或水下呼吸器的潜水或异常的活动。

二、全身检查。 应针对心血管系统、凝系统、新陈代谢和机体免疫反应性。神经系统检查应排除听道和小脑桥脑角病变,椎基底和大脑环障碍,如摄听道和颈椎、头颅CT扫描、眼底和流图检查。王淑春等对104例突聋患者作了流图检查,发现突聋患者管功能状态较正常人为差。

三、实验室检查。包括象、沉、出凝时间、酶原时间、计数等。检查分离病毒和抗体滴定度测量,还可考虑糖、脂、氮和梅毒试验。

四、镜检查。鼓膜常正常,也可微红。

五、听力检查。了解听力损失的性质、程度和动态。

六、前功能检查。必要时作眼震电图检查。

鉴别

此病要与药物中毒耳聋、小儿良性阵发性眩晕、各种慢性中耳听力障碍、先天性中耳内耳等相鉴

诊断

据临床症状、查体与听力检查的结果,除外其他疾病起的听力下降后,可做出临床诊断。

治疗

突发性聋治疗前多采用综治疗的法,有效率在70%左右。始治疗的时间与预后有一定的系,因此应该在发病后7~10天尽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具有抗炎、抗病毒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可缓解皮水肿,增加内耳液供应,前是突发性聋的重要治疗。

2.溶栓和抗凝药物

突发性聋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较正常人显著升高,红细胞聚集和浆黏稠度也呈显著升高,提示液黏滞度在突发性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3.神经养类药物

常用的神经养类药物有三磷酸腺苷(ATP)和维生素类等。ATP是一种辅酶,是机体能量的要来源。因其具有改善机体代谢的作用,已成为治疗突发性聋的要药物之一。

4.高压氧治疗

突发性耳聋由于毛细管细胞水肿耳蜗流减少导致耳蜗缺氧,部分突发性聋患者外淋巴氧压降低,因此治疗的最终的是恢复耳蜗的氧压。高压氧治疗可以减轻内耳水肿和缺缺氧损害,改善内耳环,也能明显提高液及组织细胞的氧分压和浆中的容量和在组织中的弥半径,加快内耳毛细胞和前神经纤维的修复,还能减少聚集、降低液的黏稠度,因而可以用于突发性聋的治疗。治疗效果与患病时间相。随着治疗验的积累,高压氧结药物和其他治疗手段的疗效优于单一的高压氧疗法。过临床观察,高压氧治疗结一定的理护理措施效果更佳,对突发性聋患者采取个性化的理疏导,患者的理压力减轻,能够很好的配治疗,使治疗得以顺利的进,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5.疗效评估

中华医鼻咽科分会和中华鼻咽头颈外科杂志编委会(1996)疗效分级标准:

①痊愈0.25-4kHz各频率听阈恢复至正常,或达健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②显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dB以上。③有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dB。④无效上述频率平均听力改善不足15dB。

治疗

1、一般治疗

患者尽可能住院治疗,卧床休息,限制水、盐摄入。

2、神经类药物

应及早使用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12、谷维素及能量合剂(ATP、辅酶A、细胞色素C)等药物。

3、管扩张

要用于管病变起的突聋。烟酸、磷酸组胺、普鲁卡因等。

4、肝素

有人提出突聋常常伴发于液凝固性过高。肝素具有抑制酶原酶、抑制酶的活性、并阻止的凝集和破坏功能;尚有抗管痉挛、减少管渗透性等作用;其在体可和组胺结,限制组胺对细胞的破坏。小肝素的应用已作为治疗突聋的常规用药。

5、低分子右旋糖酐

可降低液粘稠度,减少红细胞凝集,改善毛细环。

预后

突发性聋有自愈倾向,一部分患者可自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治疗前听力损失严重、伴有眩晕等是预后不佳因素。儿童和老人的听力恢复较其他年龄组差。治疗始的时间对预后也有影响,一般在7~10天始治疗者,效果较好。

预防

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应在家安静养,尤应避免接触噪声或过大的声音。保持家环境整洁,病人情舒畅,才有利于疾病恢复。

预防感冒,有一部分突发性耳聋的病人可能与感冒有间接系,故预防感冒则可减少一个发病因素。

注意勿过度劳累,做到起居有时,饮食定量。本病多发于中年人,故中年人更应注意这一点。

由于突发性聋病因尚不明确,并无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作为一般性的预防,日常生活中可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冒,预防病毒感染。

2.勿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保持身愉悦。

突发性耳聋3.保持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减少烟、咖啡等带来的刺激。

4.控制压、脂及糖尿病等全身慢性疾病。

5.对于已患突发性聋并且治疗后患仍然不具有实用听力水平的患者,除上述建议外,还建议特应该保护健侧:①避免接触噪声;②避免毒性药物;③避免外伤部的感染。

护理

据报道,日本厚生省急性重度耳聋调查研究班的研究人员,对164到医院就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及24941年龄、性、居住地与突发性耳聋患者相同的健康人,就其生活和饮食习惯进了调查、比较,分析导致突发性耳聋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睡眠时间不足及常不吃早饭的人容易患突发性耳聋。研究发现,每天睡眠不足7小时的人与每天睡眠7至8小时的人相比,患突发性耳聋的危险性前者是后者的4.3倍;常不吃早饭者与吃早饭者相比,患突发性耳聋的危险性前者是后者的2.73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鳃裂瘘管

下一篇 听力障碍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