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椎管内神经鞘瘤

椎管神经神经起源于神经呈向生长时亦可产生软膜下浸润,这种情菱形神经纤维病例中更为常见丛或神经纤维可以沿着多个神经向中央硬膜侵犯生长相反的椎旁的施万细胞向椎管扩展时通常均位于硬膜外。大约2.5%硬膜神经为恶性这些情况至少有一半发生在多发性神经纤维病患者中。成人神经大约占硬膜脊髓的25%。绝大多数肿表现为单发在整个椎管各段均可发生......
目录

流行病学

成人神经大约占硬膜脊髓的25%。绝大多数肿表现为单发在整个椎管各段均可发生40~60岁为发病高峰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绝大多数神经起源于神经神经绝大多数发生神经纤维绝大多数神经完全位于硬膜10%~15%肿通过神经袖套向外生长成哑铃构成硬外均有肿存在约10%的神经位于硬膜外或椎旁大约1%的神经生长,被认为是沿着进入脊髓管周围的神经鞘膜生长而来。

疾病病因

相当多的观点认为肿的发生及生长要系基因水平的分子的改变所成。许多癌症成被认为是由于正常肿抑制基因丢失及其癌基因激活所致。两种类型的神经纤维病已被广泛研究遗传研究认为NF1和NF2基因分定位于第17号和22号染色体长上。两种类型的神经纤维病均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具有高度的外显率。NF1发生率大约为1/4000出生次其中一半为在病例由更新的突变所起除神经纤维外NF1临床表现包括咖啡色素斑皮肤结骼异常皮下神经纤维、周围神经丛状神经并发某些儿童常见肿,如视神经及下丘室管膜。椎管神经纤维远比发生在椎管外的神经纤维少NF1基因编码的神经纤维属于GTP酶激活蛋白家族的分子(220-KD)GTP蛋白由其配体激活参与ras癌基因的下调。前推断NF1基因突变导致变异的基因产物成,从而不能有效地起GTP的氧反应,因此促进ras基因上调,加强了生长因子通路的信号,最终导致NF1肿的特征产物出现,成了NF1肿

NF2首次被公认独特的肿类型始发于1970年。其发生率相当于NF1的10%。双侧神经是其定义的特征,但其他神经神经和周围神经的施万细胞亦很常见皮肤表现较少发生与NF1“周围性”相比较NF2似乎更加“中枢性”。NF2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似乎是介导细胞外基质和细胞构架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调细胞分布与迁徙。这种肿抑制功能的丧失似乎是隐性特征需要在每个NF2等位基因上含有匹配的突变零星发生的施万细胞常在22号染色体上产生细胞为异常。肿成的确切机制至今仍在研究中。Lothe的新近研究表明某些恶性周围神经成是与17号染色体短上的TP53肿抑制基因的失活相

发病机制

神经可分为施万细胞神经纤维虽然组织培养电镜分析和免疫组化均支持神经纤维和施万细胞均有一个共同的起源,即来自施万细胞然而神经纤维的异性提示了有其他细胞参与,如神经元周围细胞、纤维细胞等由于组织及生物特征的差异,神经纤维与施万细胞被认为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群体神经纤维组织特征表现为富含纤维组织神经纤维一般说来,肿使受累神经能产生梭膨大几乎不能鉴神经组织的界限,多发的神经纤维常被诊断为多发性神经纤维病施万细胞总的来说呈球,不产生受累神经的扩大但当呈偏生长并且有明显附着点时鉴诊断亦较困难,组织特征表现为细长的菱形状的双极细胞胞核深染且排列致密疏排列的星状细胞较为少见。

临床表现

病程大多较长,胸段者病史最短颈段和段者较长,有时病程可超过5年以上肿发生囊变或出时呈急性过程。

首发症状最常见者为神经痛其次为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上颈段肿的疼痛要在颈项部,偶向肩部及上放射;颈胸段的肿疼痛多位于颈后或上部,并向一侧或双侧肩部、上肢及胸部放射;上胸段的肿常表现为痛,放射到肩或胸部;胸段肿的疼痛多位于胸部,可放射到部、沟及下肢胸段肿的疼痛位于部可放射至部、大腿及小腿部骶段肿的疼痛位于骶部、部、会阴部和下肢。

以感觉异常为首发症状者占20%,其可分感觉过敏和减退两类。前者表现为蚁感发麻、发冷、酸胀感、灼热;后者大多为痛、温及触觉的联减退。

运动障碍为首发症状者占第3位因肿的部位不同可产生神经性或束性损害致运动障碍随着症状的进展可出现锥体束的功能障碍因而瘫痪范围和程度各不相同。

脊髓神经要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为疼痛、感觉异常、运动障碍和括约功能紊乱感觉异常的发生率达85%左右疼痛的发生率近80%。

感觉障碍一般从远端始逐渐向上发展,病人早期观感觉异常,而检查无特殊发现,继之出现感觉减退,最后所有感觉伴同运动功能一起丧失锥马尾部已无脊髓实质,故感觉异常呈周围神经型分布典型的是肛门和会阴部皮肤呈现马鞍区麻木。

多数病人来院时已有不同程度的动困难,有半数病人已有肢体瘫痪运动障碍发现的时间因肿部位而异锥或马尾部的肿在晚期时才会出现明显的运动障碍,胸段肿较早出现症状

括约功能紊乱往往是晚期症状表明脊髓部分或完全受压。

疾病诊断

有明显的神经性疼痛,运动、感觉障碍自下而上发展,肿段水平有一个皮肤过敏区特是存在脊髓半切综征即表现为病变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运动麻痹以及触觉深感觉的减退,对侧的痛温觉丧失以及液动力改变常起疼痛加剧时均提示脊髓神经的可能,需作必要的助性检查加以确诊。

诊断:

对硬膜要的鉴诊断是常好发于胸椎部位但发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肿很少生长神经孔并表现出椎旁肿块对于肿位于神经孔或椎旁软组织的病变,鉴诊断应考虑到起源于交感链或神经神经细胞神经母细胞神经细胞或起源于局部的癌及肉瘤性扩展等病变。

疾病检查

实验室检查:

脊髓神经多发生于蛛网膜下腔肿生长较容易造成蛛网膜下腔堵塞,所以椎穿刺压颈试验,多表现为不同程度蛛网膜下腔梗阻。因蛛网膜下腔梗阻,使肿所在部位以下环发生障碍以及肿细胞落,造成液蛋白含量增高。另外因肿在椎管,一般较游离,故椎穿刺放出液后症状可以加重这是由于椎管腔动力改变肿加重压迫脊髓所致。

其它助检查:

1.柱平 直接征象是神经钙化斑阴影较少见,间接征象是指肿压迫椎管及其邻近结构而产生的相应改变包括椎弓破坏椎弓离加宽甚至椎弓破坏消失椎体凹陷或椎间孔扩大等。

2.脊髓造影 蛛网膜下腔完全梗阻率约占95%以上典型的呈杯状充盈缺损。

3.CT与MRI CT扫描难以做出确切诊断。肿在MRI T1加权图像上呈外低信号灶在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灶增强后扫描,实体性肿呈均匀强化,囊性肿呈环强化,少数肿呈不均匀强化另视肿所在解剖层次不同,出现相应的脊髓移位。

疾病治疗

良性神经的治疗要为外科手术切除,绝大多数病例均可通过标准的后路椎,肿全切除而达到治愈,一般很少复发。恶性神经手术切除后宜助放射治疗。

预后

恶性神经预后极差,生存期很少超过1年。这类肿必须和某些少数表现出侵袭性组织特征的雪旺细胞相鉴,雪旺细胞有恶性倾向者预后相对较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子宫颈平滑肌瘤

下一篇 脂肪肉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