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金铁锁

锁是 稀有种。为中国特有的单种属植物。是研究石竹科系统分类和进化极宝贵的材料,又是常用的中药材,有一定的济价值。简介 【】独钉子、独 定子、昆明 沙参金丝矮陀陀、对七、白马分鬃、独鹿角姜、 百步穿杨、穿石甲、蜈蚣七 【来源】 石竹科金 锁属植物锁PsammosilenetunicoidesW.C.WuetC.Y.Wu,以入药。秋冬挖,刮去外皮,晒干备用。 【性味】辛,温。......
目录

基本内容

简介

  【】独钉子、独定子、昆明沙参金丝矮陀陀、对七、白马分鬃、独鹿角姜、百步穿杨、穿石甲、蜈蚣七[云南]  【来源】石竹科锁属植物锁PsammosilenetunicoidesW.C.WuetC.Y.Wu,以入药。秋冬挖,刮去外皮,晒干备用。  【性味】辛,温。有毒。  【功能治】祛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湿疼痛,痛;外用治创伤。  【用法用量】3~5分,水服;外用适量,研粉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备注】(1)本品有毒,服慎用。中毒症状咽喉不适,呼吸不畅。解救法以甘草、红糖水服,或服猪油。  【摘录】《全国草药汇编》

植株特征

  平卧或斜上升,高15—25厘米,黄色紫色,被腺毛卵形,稍肉质,长0.7—2厘米,宽0.5-1.5厘米,端钝,基部全缘中脉隆起,无毛,仅下面沿中脉被短柔毛,无柄或具极短的柄。多数,成二歧聚伞花序苞片卵状披针花梗细,长2—5毫米,被腺柔毛;萼棒状,长5—6毫米,宽l-2毫米,上部膨大,具突出的15条,被腺毛萼齿5,三角,具膜质边缘;花瓣5,紫红色,倒披针,长约7毫米,雄蕊5枚,长8—9毫米;子房长状倒卵形花柱2,线形。  锁 ,多年生平卧蔓生草本。柔弱,,中空,长达32厘米。单叶对生;卵形,先端尖,基部近;上部较大,长15~22毫米,宽7~13.5毫米;下部较小,成苞片状,长约2毫米,阔1毫米;近于无柄。 2出聚伞花序,每一部分花序下有2苞片小,近于无柄,萼筒狭漏斗。具15棱及5齿花冠管状花瓣5,紫黄色,狭匙雄蕊5,与萼片对生,线形,药近着;子房倒披针,由二心皮成,花柱线形,2枚,柱头不明显。果实长棒,棱显,具宿萼。种子1枚,倒卵形褐色期6~9月。果实稍后成熟。  果实长棒,棱显,具宿萼。种子1枚,倒卵形褐色。生于松林、山野荒地、山坡。分布云南四川金沙江流域。

分布习性

  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德钦、中甸、维西、宁蒗、丽江、剑川、永胜及昆明、东川,西藏东部林芝、康,四川西闻至西南部巴塘、乡城、稻城、木里、米易及贵州西部威宁,海拔900-3800米地带。?分布区干、湿季明显,冬春干旱,一年中上季温差不大,年平均温约14℃,最冷月平均温为7.7℃,极端最低温约-6℃,最热月平均温约20℃,极端最高温不超过32℃,年降水量1000-1500毫米,相对工73-78%。土壤为紧实、干而贫瘠的石灰土或红壤。锁为喜光植物,多沿干热河谷人布,生长云南松PinusyunnanensisFranch.林下或生于以南烛Lyoniaovalifolia(Wall.)Drude、美丽马醉木Pierisfrmosa(Wall.)D.Don.、毛杭子梢Campylotropishirtella(Franch.)Schindl.、水红木viburnumcylindricumBuch-Ham.exD.Don为势的灌丛和以旱茅Eremogogondelavayi(Hack.)A.Camus、四金茅Eulliaquadrinervis(Hack.)Kuntze、白茅Imperatacylindricavar.major(Nees)C.E.Hubb.等为优势的草坡中。由于适应春旱,主根达,可深入土40-50厘米,4月萌发,平卧地面,6-9月陆续果实于7-10月成熟,10月后地上干枯,进入休眠期。?

繁殖栽培

  用种子繁殖,但种子成熟期不一,采种较困难。夏季采种,要随播,萌发强,15-20天即能发,但生长缓慢。亦要用扦播法繁殖

药理概述

  【锁的异】昆明沙参(《植物实图考》),独丁子(《昆明药植调查报告》),土人参、夷草、金丝矮坨坨(《滇南本草》整理本),独定子、蜈蚣七、对七、白马分鬃、麻参(《云南草药》)。  【锁的来源】为石竹科植物锁的。  【锁的采集】秋后或春初发前采收,将挖起,去净苗,泥土或除去栓皮,晒干。  【锁的药材】干,长约8~15厘米,直径约0.5~1.5厘米,栓皮黄棕色,有多数纵皱纹;已除去栓皮者,呈黄白色,可见横孔纹。易折断,断面粉质状,维管束明显排列成黄色密集的放射状纹理。无,味辛辣,尝之刺激。以支大者为佳。  【锁的化成分】含氨基酸、有机酸、皂甙、三萜。  【锁的性味】苦辛,温,有毒。  ①《滇南本草》:性大温,味辛辣,有小毒。  ⑧《云南草药》:苦辛麻,大温,有毒。  【锁的功用治】除湿,定痛,止,祛瘀。治湿痹痛,痛,创伤,跌打损伤。  ①《滇南本草》:"食之令人多吐,专治面疼痛,胃气心气疼,攻疮,排脓。细末,每服五分,烧送下。"  ②《云南草药》:"止止痛,活祛瘀。除湿。治跌打损伤,创伤湿疼痛,痛。"  【锁的用法与用量】服:汤,3~5分;研末或浸酒。外用:研末撒。  【锁的宜忌】《云南草药》:“孕妇忌服”  【锁的选】治蛔虫:先服半个油鸡蛋,隔半小时,再服锁粉末二分及剩余的半个油鸡蛋。

化学成分

  含三萜皂甙元:刺丝石竹酸(gypsogenicacid),棉皂甙元(gypsogenin),表棉皂甙元(epigypsogenin),16-表皂皮酸(16-epiquillaicacid)  16-表皂皮酸甲酯(methyl-16-epiquillate),35-羟基-28-去甲齐墩果-12,17-二烯-23-醛(3β-hydroxy-28-nor-olea-12,17-dien-23-al)[1],3β-羟某-27-去甲齐墩果-12,14-二烯-28-酸(3β-hydroxy-27-norlean-12,14-dien-28-oicacid)[2];三萜皂甙:3α,16α-二羟基-12-齐墩果烯-23,28-二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3α  16α-dihydroxy-12-oleanen-23,28-dioicacid-D-gluc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3α,16α-二羟基-12-齐墩果烯-23,28-二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1→3)〕-β-D-吡喃葡萄糖甙{3α,16α-dihydroxy-12-olean-23,28-dioicacid-28-O-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yl(1→3)]-β-D-glucopyra-noside}[3]。  功效“瘀定痛;止;消排脓”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100m的向阳石坡地或石缝中。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食之令人多吐,专治面疼痛,胃气心气疼,攻疮,排脓。细末,每服五分,烧送下。  2、《云南草药》:止止痛,活祛瘀,除湿。治跌打损伤,创伤湿疼痛,痛。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动植物态:多年生匍匐草本,长30-50cm。粗壮,多单生,长,肉质,外皮棕黄色。柔弱,绿色或带紫绿色,有毛。单叶对生;几无柄;叶片卵形,长1.5-2.5cm,宽0.5-1.2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上面疏生细柔毛,下面仅沿中脉有柔毛。  三歧聚伞花序生,有头状腺毛;著筒窄漏斗,有15条棱线及头状腺毛萼齿5;花瓣5,狭匙,光瑞截形至近紫堇色;雄蕊5,与萼片对生,伸出外;子房上位,花柱2,丝蒴果长棒状,有种子1颗。种子长倒卵形褐色,扁平。期8-9月,果期9-10月。  不良反应及治疗:味辛辣,尝之刺激

药材鉴定

  性状鉴,挺直或略扭,长8-15cm,直径0.5-1.5cm。表面黄棕色,有多数纵皱纹及横皮孔纹,除去栓皮后面黄白色,易折断,断面粉性,具黄色密集的放射状纹理。微,味辛辣,有刺感。以粗壮、质坚、断面粉质,有黄色菊花者为佳。  显微鉴粉末特征:黄棕色。  ①导管多为网纹,亦可见螺纹或孔纹,直径15-40μm,其有时见黄棕色块状物。  ②淀粉粒扁卵形,单粒或复粒;单粒的直径6-12μm。  ③有油滴而无草酸钙簇晶。  理化鉴取本品粉末5g于烧瓶中,加入20ml水,沸10min,放冷,滤过,取滤液4ml于试管中,再加0.5ml酸,振摇呈黄色冻状物,在紫外光下显乳蓝色荧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