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心脏转移瘤

心脏转移性肿是指全身恶性肿各种途径转移至心脏并在此生长成的肿。1893年由Heketoen首次报道。与相比,肿转移到心脏的概率较少,临床表现也常不明显,但其意义尚系到它们能酷似更常见的心脏疾病及有时因心脏转移的原因而致命。(一)发病原因所有恶性肿均可发生心脏转移,最常见的肿肺癌,其他较常见的依次是乳腺癌黑色恶性淋巴等,最易发生心脏转移的肿黑色,最......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所有恶性肿均可发生心脏转移,最常见的肿肺癌,其他较常见的依次是乳腺癌黑色恶性淋巴等,最易发生心脏转移的肿黑色,最常见的细胞类型是腺癌,近年,由于艾滋病的发病率的升高,艾滋病所致的淋巴和Kaposi肉瘤心脏转移亦占有重要地位,要的原发病有:

1.急性病: Roberts WC等报道,急性病患者中,病浸润率为37%,浸润各腔的心壁心包心包下的脂肪组织病的沉积,几乎都呈灶性,常位于,其浸润常伴有出,但也有不同于这两种局部情况者,在许多病人这些浸润和(或)出不产生可辨认的症状或体征,病细胞浸润的程度和电图改变似有联系。

2.黑素: Glancy DL等报道,转移性肿中,黑素累及心脏的发生率最高,心脏转移中,转移到者比外膜者多,这提示转移到心脏是通过路途径。

3.淋巴恶性淋巴的转移,据Mc Donnellp等报道,在各种肿转移到心脏或外周的心包膜中,约占9%,淋巴累及心脏的临床表现,一般是非特异性的,或在病人活着时不足以识,肿侵犯心脏远较临床怀疑的广泛,Perry MC发现累及心脏有三种类型:心包膜,外膜-外膜,以及弥的间质-管周围,认为这三种类型分与直接蔓延,通过心脏淋巴路的逆流,以及路扩

4.肺癌乳腺癌肺癌乳腺癌累及心脏是通过直接扩或通过淋巴路的逆流转移,到心脏心包膜,后一途径可能导致多个小结的转移灶,而直接蔓延通常是一个部位的侵入,Burnett RC等认为,路转移仍是最常见的途径。

5.上腺样上腺样因有时扩下腔静进入房,甚或室而著称,Choh JH等认为,积极的手术法可能获得成功的切除。

(二)发病机

1.肿转移的途径

(1)直接浸润:多为胸壁,纵隔肿要侵犯心包,也可累及

(2)淋巴道扩:可不同程度侵犯,最常见于淋巴和霍奇金病。

(3)转移:冠状动脉进入,病灶常多发性,见于黑色淋巴等。

(4)种植:要种植到心包,可导致渗液,栓钉,或缩窄性心包炎。

2.肿转移部位

(1)心包转移:最常见占34%,转移到心包可导致心包渗液,心包填塞,或缩窄性心包炎。

(2)转移:占21%,外肿转移到房,可相似于房黏液和累及三尖瓣,许多种类的肿,如肉瘤淋巴,Wilms’肿(维尔姆斯),上腺样睾丸癌以及嗜铬细胞心脏转移都可产生这些表现,继发于转移癌的室梗阻,可发生右室流出道梗阻而伴有气短,以及由于室过度负荷而猝死,在一些病人,转移的损害是由孤立性病起,可使诊断更为困难,Calaroney等报道,转移性肿房受累,也可产生间歇性瓣膜梗阻,与房黏液相似;或破碎后动脉栓塞,转移到室腔,可起左室流出道梗阻,Hanley曾通过取组织做活组织检查做出诊断。

(3)膜转移:占5%,外肿转移直接到膜或瓣膜表面极少见,可能与这些组织管较少有,典型的病例,累及膜的表现酷似二尖瓣或三尖瓣狭窄,Perry报道,诸如来自睾丸甲状腺等癌肿转移到的栓,可产生流动力梗阻,心脏杂音,以及体环栓塞。

(4)心包同时受累:占40%,心脏的各房室均可受累。

心脏转移性肿比较少见的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强烈的搓揉活动,管较少,心脏横纹状的肉系统使用特殊的代谢途径,流迅速通过腔,以及心脏和周围结构缺乏淋巴管交通从而使该种扩式困难,另外,冠状动脉动脉发出时呈直角,使得肿细胞路扩比较困难。

症状

心脏转移肿的发病年龄为2.5~58岁,21~40岁占77.7%,男女发病比为2.7∶1,本病常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依原发肿的部位,类型及心脏转移的部位,范围而异,常见的表现有:

1.力衰竭:只有肿心脏广泛浸润时才出现,且呈顽固性和难治性。

2.律失常:肿侵犯,可发生各种类型的异位搏动和快速性律失常,累及室间隔和传导系统则出现房室或室传导障碍,严重的可发生猝死

3.心包填塞:多见于心包转移,亦可见于转移

4.转移肿若发生在房室瓣室流出道,则可出现相应部位梗阻的症状和体征,此外,部分病例可出现顽固的绞痛,少数可出现梗死和心脏破裂。

并发症

可出现力衰竭,律失常,心包填塞,梗死和心脏破裂等并发症。

检查

心包积液细胞活检对诊断转移性心脏有一定价值。

1.电图:无的病人,一旦出现缺性ST-T改变,诊断肿心脏转移的特异性达96%,且可发现各种律失常,室肥大。

2.心脏X:可表现为心脏扩大,影不规则突出,影与邻近肿块相连。

3.超声动图:表现为心脏扩大,局部或多部位增厚,心壁活动度降低,以食道超声动图为优。

4.心脏CT: 能了解肿大小,部位,肿与其他胸腔结构系。

5.磁共振成像: 有作者认为是首选的无创性检查,可观察心脏与邻近组织,鉴继发或原发肿,了解肿的部位,范围,且有高清晰度和高分辨力的特点。

6.心脏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多为阴性,室造影可见心脏扩大,变,充盈缺损,心壁局部运动改变。

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该病生前诊断率较低,已诊断为恶性肿的患者,如出现下列情况可考虑肿心脏转移的可能:

1.迅速发展的心包积液。

2.原因不明的律失常。

3.突发衰或顽固性衰。

4.心脏X线检查示影巨大或局限性突出。

5.既往无冠病,出现绞痛或急性梗死,用扩管药疗效不佳。

6.不明原因的“炎”。

疑有肿心脏转移者可借助电图,心脏X,超声动图,心脏CT,磁共振,心脏造影(室造影)等技术助诊断,另外,心包积液细胞活检对诊断转移性心脏有一定价值。

诊断

1.与原发性心脏相鉴:后者发病率极低,仅为前者的1/20,发病年龄较小,以良性心脏黏液多见,无外恶性肿病灶是要的鉴依据。

2.与扩张型肌病:两者均可表现为力衰竭,检查表现为心脏扩大和活动度降低,但心脏转移发展较快,对洋地黄利尿药治疗效果差,X线可见心脏不规则,B超,CT及磁共振可发现肿病灶。

3.与其他原因的心包积液鉴:前者多为性,发展快,积液中可找到癌细胞,治疗效果差。

此外,本病并发的律失常及ST-T的改变应与其他疾病起者区心脏包块和原发肿是鉴键。

治疗

(一)医治  

由于心脏转移肿是恶性肿全身转移扩的结果,属于疾病的晚期阶段,此时病因治疗常无实际意义。大多数病例给予支持治疗、对症处理,以减轻痛苦和延长生命。  

力衰竭仍可使用洋地黄利尿及扩管药物,但疗效差或病情易反复。增加洋地黄用量有加大中毒的危险。

律失常,浸润所致的律失常常难以控制,且多数律失常药有致律失常作用,故对一般非致命律失常不张用律失常药物。对致命的或潜在的恶性律失常可予药物或电治疗。  

出现心包填塞时行心包穿刺抽液减压,可同时心包腔注入某些抗肿药物。  

(二)预后  

转移性心脏总体预后不良,常于临床诊断作出前即死于原发病及其并发症。但积极理地处理好原发病灶和心脏转移病灶,并于其他治疗,也有存活数年的病例报道。

护理

1.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有规律地进活动和锻炼,避免劳累。

2.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预防

早期发现,有效治疗原发肿是预防心脏转移键。

饮食保健

注意饮食搭配,科进餐。应进食富含养,易于消化的食物,并添加肉、、蛋、奶、蔬菜、水果等。饮食不要过量,忌烟咖啡及刺激性食物。功能较差的病人要限制钠盐的摄入;应用利尿药的病人,注意观察尿量及体重的变化,保持摄入量与尿量基本平衡。原则上,多吃一些含高蛋白及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对身体恢复很重要。注意控制脂、高糖,是预防和减缓冠状动脉本身或术后桥管再堵塞的重要措施之一。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血管球瘤

下一篇 小儿脑膜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