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肿瘤
疾病简介
外阴肿瘤指生长在外阴部的各种肿瘤。根据肿瘤的性质可分为良性及恶性两类。良性外阴肿瘤主要有平滑肌瘤、纤维瘤、脂肪瘤、乳头瘤、汗腺瘤、神经纤维瘤、淋巴管瘤及血管瘤等;恶性肿瘤以外阴鳞状细胞癌为最多见,占外阴癌的90%,其余还有外阴黑色素瘤,外阴基底细胞癌,前庭大腺癌等。
疾病病因
肿瘤是外阴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可由局部或全身因素引起,引起外阴肿痛的常见原因有:
(1)外阴感染如性传播性疾病,病毒、细菌、滴虫、真菌等引起的外阴炎。外阴是初发部位和好发部位。
(2)机械刺激如不良卫生习惯、外阴污垢、内裤太紧、汗渍刺激等。
(3)过敏性外阴炎由洗涤剂、化妆品、阴茎套和药具等引起的过敏皮炎。
(4)阴道内异物长期安放子宫托、异物残留阴道而感染刺激外阴,发生肿痛。
(7)外阴恶性肿瘤外阴癌、外阴 Pa ge t’ s病、阴道癌等。
(8)外明巴氏腺脓肿。
影响生育
一般来说,外阴的恶性肿瘤并不太少见,约为全身恶性肿瘤的1%,并且外阴肿瘤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5%。朋友们在患病后首先会出现局部的结节或肿块,并逐渐增大、坏死、破溃及感染,导致分泌物增多,并伴有瘙痒疼痛感。
外阴肿瘤影响生育的原因是什么,一般来说,外阴纤维瘤或纤维肌瘤多发生在大阴唇、单侧,也有发生在小阴唇或阴蒂的,这些外阴肿瘤中,大的可以导致外阴坠胀,行动不方便,性交困难、排尿障碍,肿物感染破溃或囊肿癌变等,这些都是会影响生育的。
而若是为阴道囊肿,则当囊肿较大时,会引起异物感或压迫邻近器官如排尿不适,性交障碍等,这可以导致不孕症的发生,而检查见阴道壁囊性肿物,壁薄,单个或多个,抽取内容物为比较清的无色液体。
症状分类
1、良性肿瘤
外阴良性肿瘤较少见,主要有乳头瘤、纤维瘤、脂肪瘤、汗腺瘤等。
乳头瘤---多发于大阴唇或阴阜的单个肿块,表面有细而密的乳头,质地略硬。恶变率高。
纤维瘤---多发于大阴唇单发的硬性结节,并逐渐长大成为带蒂的实质性肿瘤。
脂肪瘤---来自于阴阜及阴唇部的脂肪层,大小不等,生长缓慢,较柔软。一般无症状,恶变的可能性小。但可因其体积较大而有行动不便或性交困难等。
汗腺瘤---来自于大阴唇及会阴部的大汗腺,一般为1-2cm大小。肿瘤生长慢,无症状。少数可有癌变。
2、恶性肿瘤
约占女性生殖器肿瘤的4%。总的5年生存率为68.9%。外阴鳞状上皮癌---是最常见的外阴恶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多发于阴唇、阴蒂和会阴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但与性病(如尖锐湿疣、淋病、梅毒和阴道滴虫病)共存率高;由病毒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发展为浸润癌;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或损害有关,如肾移植后、红斑狼疮等;外阴营养不良和外阴湿疣均可发展为外阴鳞癌。
早期局部出现小而硬的结节、肿块或溃疡,常伴有疼痛或瘙痒;晚期为典型的糜烂,肿块或不规则的乳头状瘤,颜色可呈白色、灰色、粉色或有黑色素沉着,一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增大,质硬而固定。当肿瘤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排便困难等。但多数病人病变前已有多年的外阴瘙痒史,晚间为重;外阴白色病变等。
良性肿瘤
外阴良性肿瘤较少见,主要有平滑肌瘤、纤维瘤、脂肪瘤、乳头瘤、汗腺瘤等。神经纤维瘤、淋巴管瘤、血管瘤等更少见。
平滑肌瘤不源于外阴平滑肌、毛囊立毛肌或血管平滑肌。多发生在生育年龄,主要发生在大阴唇、阴蒂及小阴唇。呈有蒂或突出于皮肤表面,形成质硬、表面不滑的块物。镜下见平滑肌细胞排列成束状,与胶原纤维束纵横交错或形成漩涡状结构,常伴退行性变。治疗原则为有蒂肌瘤局部切除或深部肌瘤摘除。
纤维瘤由纤维母细胞增生而成。多见于大阴唇。初起为硬的皮下结节,继而可增大,形成有蒂的硬的实性块物,大小不一,表面可有溃疡和坏死。其切面为致密、灰白色纤维结构。镜下见波浪状或相互盘绕的胶质束和纤维母细胞。治疗原则为沿肿瘤根部切除。
脂肪瘤来自大阴唇或阴阜的脂肪组织,为生长缓慢、质软肿瘤。位于皮下组织内,呈圆形分状,大小不等。也可形成带蒂块物。镜下见成熟的脂肪细胞间有纤维组织混杂。小脂肪瘤无需处理;肿瘤较大,引起行走不适和性生活困难,需手术切除。
乳头瘤
乳头瘤为单个肿块,多发生于阴唇。表面见多数小乳头状突起,覆有油脂性物质,呈指状,突出于皮肤表面,其大小由数毫米至数厘米。大乳头瘤表面因反复摩擦可破溃、出血、感染。镜下见指状疏松纤维基质,其上有增生的鳞状上皮覆盖。表皮增厚以棘细胞层和基底细胞层为主。2%~3%有恶性倾向,应手术切除。术时作冰冻切片,若证实有恶变,应作较广泛的外阴切除。
汗腺瘤
汗腺瘤由汗腺上皮增生而成。生长缓慢,直径为1~2㎝。肿瘤包膜完整,与表皮不粘连。镜下见高柱状或立方形的腺上皮交织形成绒毛状突起。病理特征为分泌形柱状细胞下衬有一层肌上皮细胞。一般为良性,极少恶变。治疗原则为先作活组织检查,确诊后再行局部切除。
恶性肿瘤
约占女性生殖器肿瘤的4%。总的5年生存率为68.9%。外阴鳞状上皮癌---是最常见的外阴恶性肿瘤,平均发病年龄为60岁。多发于阴唇、阴蒂和会阴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但与性病(如尖锐湿疣、淋病、梅毒和阴道滴虫病)共存率高;由病毒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发展为浸润癌;与机体的免疫功能低下或损害有关,如肾移植后、红斑狼疮等;外阴营养不良和外阴湿疣均可发展为外阴鳞癌。
早期局部出现小而硬的结节、肿块或溃疡,常伴有疼痛或瘙痒;晚期为典型的糜烂,肿块或不规则的乳头状瘤,颜色可呈白色、灰色、粉色或有黑色素沉着,一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增大,质硬而固定。当肿瘤破溃或继发感染时,可出现尿频、尿痛、排尿困难、排便困难等。但多数病人病变前已有多年的外阴瘙痒史,晚间为重;外阴白色病变等。
鳞状细胞原位外阴肿瘤发生于皮肤和粘膜,病变处有种种表现,呈乳头状增生,或白色增厚可在多处发生。镜下表现为上皮层内细胞有增大复层、排列紊乱,核异型深染,分裂活跃等恶性特征,常伴有角化过度,钉脚伸长,但基底膜完整。
鲍文病(Bowen's disease)是一种外阴原位外阴肿瘤癌。早在1912年首先由Bowen描述,故称为BoWen's病。临床特征是生长缓慢,大体观为暗红色粗糙斑,边界清楚而不规则,表面常有痂,在痂下可见到肉芽组织和渗出面,似湿疹及浅表溃疡。镜下为过度角化,角化不全,棘层增生,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增大,核有异型、深染,其中可找到多核细胞、大而空的细胞和嗜伊红核深染的角化不良细胞。表皮基底膜完整。其发生在粘膜上皮的病变,因表面呈红色或绒样颗粒状,故又称为Queyat红色增生性病灶。
外阴帕杰氏病(Paget's disease)外阴肿瘤是一种具有一定特征的上皮内癌,因首先由Paget描述而得名。发生率极低,除发生于乳房外,而发生在外阴的Paget's病大约有100例报告(boronow,1976)。大体观外阴患处为一红色糜烂状损害,呈湿疹样渗出改变,病损略突,表面粗糙,常伴有白色病变或小颗粒,有时可见浅溃疡形成和结痂。
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罕见,多由色痣恶变而来。文献统计色痣恶变约占色素瘤的65~84%。慢性刺激、外伤(电灼、腐蚀、不完整切除)等均为恶变的诱因。发生恶变的色痣绝大多数为痣细胞群位于表皮与真皮交界处的联合痣。其外观似外阴肿瘤,呈蓝黑、深蓝、棕黑或淡棕色或无色素性。镜下表现瘤细胞呈圆形、多边形、梭形或多形态的混合型。细胞核大、浓染、常有核分裂,有时可见核内空泡。
外阴肉瘤原发或继发于外阴纤维瘤恶变。开始时肿瘤边界清楚,呈结节状带蒂或呈弥漫性浸润,常保持多年不进展,但以后可因外伤或手抓破而突然发展,在短期长大。可经淋巴及血行转移,预后不佳。治疗为外阴广泛切除加外阴、腹股沟淋巴结的放射治疗。继发性外阴肿瘤继发性外阴肿瘤占外阴恶性肿瘤的3~4%,多来自宫颈癌及宫体肿瘤的转移,少数来自卵巢、胃肠道、肾、膀胱及乳腺的癌,或绒癌。主要通过癌栓静脉逆行性转移或由淋巴转移。晚期宫颈肿瘤、宫体癌的原发灶可直接漫延到阴道再到外阴。
诊断鉴别
过去外阴肿瘤诊断多数为晚期,根据北京、天津等地资料分析,自症状出现至就诊,50%的病例长达1年以上,肿块存在至就诊在半年内者仅占30%。山东省立医院52例症状出现至就诊在1年内者仅18例,出现肿块至就诊最长达2年之久。延误诊治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其重要性缺乏认识,以致延误就诊时间。在宣传有关科普知识后,肯定会发现早期病例。
外阴肿瘤的诊断首要重视临床前驱症状和局部病变。对于外阴瘙痒、白斑、尖锐湿疣等经一般治疗无效,尤其是发生小结节、溃疡或乳头状赘生物等,应警惕有发展或已成为外阴肿瘤的可能。因此,必须及时行局部活组织检查,以明确诊断。病理组织切片检查是外阴肿瘤诊断的主要依据,取材时务必得当,宜在可疑肿瘤组织的非坏死处活检,以免遗漏诊断。对于活检结果可疑者,应再次取较深部组织检查。为了提高活检阳性率,晚近国内外采用1%甲苯胺蓝溶液涂抹外阴部,待2~3分钟干燥后再用1%醋酸脱色,如有非典型增生,原位肿瘤或浸润癌,则甲苯胺蓝与活跃细胞核内DNA结合,而使病变区域呈紫蓝而不脱色。在不脱色区作活检可提高早期诊断及多发中心性肿瘤诊断的阳性率。但此种方法对良性溃疡可致假阳性;而对非典型病变区表面角化亢进者,经醋酸洗后可脱色而得假阴性结果。外阴白色病变、外阴溃疡、外阴乳头状瘤、外阴硬化性萎缩性苔癣、外阴肉芽肿、外阴结核等,大体与外阴肿瘤不易鉴别,须在甲苯胺蓝染色后进行活检,明确诊断以资鉴别。
常规阴道细胞学涂片检查,有助于发现外阴肿瘤患者是否伴发阴道癌、宫颈肿瘤或宫体癌。而细胞学涂片检查对外阴肿瘤的诊断约有50%的阳性率,直接从病变部位刮取材料或局部组织印片作细胞学检查可提高阳性率。32P(700毫居里于生理盐水中)静脉注射,由于病变部位浓度较高,上皮内癌及浸润癌的计数较高,有助于诊断。
西医治疗
治疗大致有药物、激光、放疗和手术方法。药物治疗是用5%的5-氟尿嘧啶软膏涂于病灶处,但失败率为50%。激光治疗主要是用二氧化碳,可保持外阴的外观,疗效较好,但
也有1/3的复发率。对于有手术禁忌症或晚期不宜手术的患者,放疗可有一定疗效。
手术为首选方法,采用外阴广泛性根治术和双侧腹股沟深、浅淋巴结清除术,疗效良好。恶性黑色素瘤---一般多发于小阴唇和阴蒂。可能与外阴部经常受摩擦和刺激有关。表现为外阴瘙痒,色素痣扩大,色素增加,表面溃疡,有血性或浆性渗出物。治疗与外阴鳞状上皮癌相同。
手术治疗
0期:单侧外阴切除。
Ⅲ期:同Ⅱ期或加尿道前部切除与肛门皮肤切除。
Ⅳ期:外阴广泛切除、直肠下段和肛管切除、人工肛门形成术及双侧腹股沟、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癌灶浸润尿道上段与膀胱粘膜,则需作相应切除术。
放射治疗
外阴鳞癌虽对放射线敏感,但外阴正常组织对放射经耐受性差,使外阴癌灶接受剂量难以达到最佳放射剂量。但由于放疗设备和技术的改进,癌灶范围副反应已明显降低。外阴癌
放疗指征为:①不能手术或手术危险性大的,癌灶范围大不可能切净或切除困难。②晚期病例先行放疗,待癌灶缩小后,行较保守的手术。③复发可能性大,如淋巴结、手术切端癌细胞残留,病灶靠近尿道及直肠近端,既要保留这些部位,又要彻底切除病灶者,可加用放疗。放疗采用体外放疗与组织间插植放疗。
化学药物治疗
抗癌药可作为较晚期癌或复发癌的综合治疗手段。常用药物有阿霉素类,顺铂类,博莱霉素,氟尿嘧啶和氮芥等。为提高局部药物浓度,也可采用盆腔动脉灌注给药。
中医治疗
在中医学,癌症和肿瘤作为病名首见于宋代《卫济宝书》。其中描写癌症和肿瘤的症状表现为肿块凹凸不平,边缘不齐,坚硬不移,形如岩石。溃破后血水淋漓,臭秽难闻,不易收敛,甚至危及生命。中医多以癌症和肿瘤生长的部位或症状命名,如生长在乳部的名乳岩(岩通癌症和肿瘤),长于外肾的名肾岩,生于皮肤的名癌症和肿瘤疮等。生于体内的,则属于症瘕积聚范畴。外阴癌症和肿瘤即属于“癌症和肿瘤疮”范围。
中医对疾病(包括癌症和肿瘤)的病因病机的认识以及治疗方法的制定,注重病变局部与全身其他部位的相应关系,并针对这种关系失调所产生的结果施以治疗,并不单纯针对病变的局部施治。如外阴癌症和肿瘤的病因病机是由于精神情志活动的太过,损及肝脾两脏,导致气机(功能活动)的郁滞或虚弱;加之局部为风、湿、热毒的侵袭,使无形之气郁与有形之湿、热相互交凝,结滞肌腠,浸渍日久而形成肿块或溃疡。在治疗上主要分辨虚实,病变早期属实者以祛邪为主;晚期属虚者以扶正为主。不主张轻率使用刀针、蚀药、火灸等疗法,而是偏于保守疗法者居多。
病变早期证候偏于实者,为瘀毒内阻,症状表现为:局部结节大小不一,隆起高突,呈圆或椭圆形,界限清,色黄褐或灰白而有光泽;伴有低热,口干咽燥,白带浊如米泔或黄浊,气味异常等。治疗采用清热解毒,化瘀软坚治法,选择《医宗金鉴》连翘散坚汤加减,药如:连翘20克,三棱、莪术、土瓜(王瓜)根、赤芍、苍术、龙胆各15克,柴胡、黄芩、黄连、生甘草各9克。兼有呕恶者加竹茹、杷叶各9克;大便秘结者加郁李仁、火麻仁各30克。
病变晚期证候属虚者为气血两亏证,局部表现为癌症和肿瘤疮日久,根盘散大结硬,破溃感染,有臭秽之脓血流出,触之疼痛;伴见形体消瘦,气短乏力,纳少便软,自觉夜间疼痛加重等。治法要以益气养血扶正为主,方用黄芪散加减。药如:黄芪、太子参、生苡米、净红藤各30克,熟地、当归、生石膏、麦冬、青蒿各15克,白芍20克,炙甘草9克,绿升麻6克。若溃疡基底浸润较深而硬者,可加用小金丹破瘀散,通络止痛;自觉疼痛较重者,原方加净乳、没药、川芎各15克。
在内服药的同时还可配合中药外治法。当代名医肖梓荣应用自拟的经验方五虎丹制剂涂于癌症和肿瘤癌症和肿瘤病灶,1~3周后即坏死脱落,继而涂上具有去腐提脓作用的红升丹,以促使疮面愈合,治疗癌症和肿瘤肿有一定疗效。以上两方的药物组成为,五虎丹:水银、白矾、青矾、牙硝各180克,食盐90克。红升丹:水银30克,白矾24克,火硝21克。
复方斑蝥胶囊,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30天为一疗程。香菇多糖注射液,用法用量:缓慢静脉注射或滴注;一日1~2次,每日1支,30天为一疗程。微达康颗粒,一次40克,一日3次;一周后,一次20克,一日3次。一个月为一疗程。以上3种药联合用药,多数患者用药一个疗程内可缓解病情。
治疗预防
针对外阴肿瘤,手术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手术的范围取决于临床期别、病变的部位,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与浸润的深度,患者身体状况以及适当考虑患者年龄。目前公认
的是外阴原位肿瘤可仅作单纯外阴切除。浸润癌则需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及病变期别合并考虑。一般需作根治性外阴切除加上区域淋巴结切除术。因为即使病灶只侵入3~5mm,细胞分化不成熟者或发现血管有侵犯者,已可有转移。局部单纯切除只限于个别身体情况不能经受大手术者。
外阴原位肿瘤因具有多中心性(WilkinsonEJ等,1981)或多灶性(diSaiaPJ等,1981),病变范围常较广,绝大多数病人的病灶占外阴面积的3/4,病灶在20个以上,且呈大片融合。故外阴切除范围较广泛。但因病变为原位癌,病变局限在表皮内,所以切除深度可限于表皮及真皮层,而保留大部皮下脂肪(浸润癌的边缘可能有原位癌病变)。值得注意的是上皮非典型病变,往往超出大体病变范围,故需在切除标本边缘作冰冻切片。如边缘有非典型病变,则应扩大切缘组织,否则日后会有复发。
由于阴蒂皮肤是外阴肿瘤的好发部位,但年轻者为了保留性功能,手术往往不切除阴蒂及包皮,这点应慎重考虑,应以手术需要为准,且应做切缘的冰冻组织切片,前已述及。
外阴浸润肿瘤癌的手术治疗应做广泛的外阴切除,深度需达筋膜层,并应清扫腹股沟浅深淋巴结,盆腔淋巴清扫不列入常规,因为一般皆经腹股沟淋巴结而转移到盆腔。其次,腹股沟淋巴结情况可预示盆腔转移的可能性。在一组85例患者中,11例盆腔淋巴结阳性者,10例腹股沟组临床怀疑(N2)或触诊(N3)为转移,另1例股深(Cloquet)淋巴结为阳性;在这一组患者中,55例股深淋巴结组织切片中,5例为阳性,2例有盆腔淋巴结转移;50例阴性者,无1例有盆腔淋巴结转移。
外阴肿瘤低度恶性者可生长得很大,但无转移,可经彻底治疗而痊愈。手术中的有关问题外阴浸润癌首先行双侧股或/及盆腔淋巴结清除术,后行广泛性外阴切除术。手术力求一期完成。如因年老体弱不能胜任一期者,则应做广泛性外阴切除术,待外阴切口愈合后再行腹股沟淋巴结清除术;或在无临床转移征象者,仅做外阴根治术。
疾病预防
恶性外阴肿瘤并不太少见,约为全身恶性肿瘤的1%,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5%。其中以原发性鳞状上皮癌为主,继发性恶性肿瘤少见。那么,如何预防外阴肿瘤?许多患者并不了解。下面介绍一下。
2、平时应注意外阴部清洁卫生,避免分泌物的刺激。
3、出现外阴瘙痒应积极治疗,不长期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清洗外阴。
4、若发现外阴部有结节、溃疡和白色病变等及时就医,对活组织病理检查细胞有癌变倾向者,应及早行外阴切除术,从而减少外阴癌的发生。
饮食疗法
引起外阴白斑多为各种类型的外阴营养不良、外阴潮热、慢性刺激及瘙痒、某种营养缺乏、变态反应、代谢紊乱、神经精神因素,都可能是发病原因。故此病又名外阴白色病变、外阴营养不良。
宜吃食品:宜多吃具有抗外阴肿瘤和白斑作用的食物,如芝麻、杏仁、小麦、大麦、土瓜、乌骨鸡、乌贼、乌梢蛇、猪胰、菊花、乌梅、桃子、荔枝、马齿苋、鸡血、鳗鱼、鲍鱼、蟹、鲎、沙丁鱼、文蛤、玳瑁。疼痛宜吃鲎、赤、龙虾、淡菜、海参、虎鱼、甜菜、绿豆、萝卜、鸡血。瘙痒宜吃苋菜、白菜、芥菜、芋艿、海带、紫菜、鸡血、蛇肉、穿山甲。增强体质、预防转移宜吃银耳、黑木耳、香菇、猴头菇、鸡肫、海参、薏米、核桃、蟹、石龙子、针鱼。
忌讳食品: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忌肥腻、油煎、霉变、腌制食物。忌公鸡、鹅等发物。瘙痒严重时忌海鲜及刺激、致敏食物。溃疡、出血忌温热性食物:羊肉、韭菜、姜、胡椒、桂皮等。
康复注意
1、要精神饱满、情绪乐观,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这样可能争得与癌症斗争的胜利,如果精神上高度紧张,情感上过于脆弱,情绪易于波动等都会引起食寝不安、身体抗癌能力下降,导致病情恶化。
2、要生活有规律,既不要卧床大养,也不要过度劳累,更不要随着性子来。规律的生活可使机体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这样,肿瘤的复发、转移也就无机可乘。
3、要注意调节饮食。癌症病人在康复期要设法增进食欲,饭菜要清口,荤素搭配,粗精搭配,粗精兼食,既不能单调乏味又不可以过于油腻,以易消化吸收为宜。进食时要环境轻松、心情愉快、不偏食、不过多忌食,更不要暴饮暴食。
4、要积极治疗其它并发症,由于癌症病人一般体质较弱,往往伴有并发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在康复期要进行积极治疗。
5、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了体质也就自然增强了抗癌能力。病人可根据自身体质情况,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习剑、游泳等活动项目,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度。
家庭护理
(1)长期卧床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褥疮形成,局部长久受压之处可用气垫或棉垫,并经常局部按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局部红肿溃破者,可用些药水外涂,每日用双料喉风散喷于患处,避免感染,勤换敷料。患者应多翻身,家属也应经常轻拍患者背部,减少坠积性肺炎的发生。癌症患者卧床日久,还易导致肌肉废用性萎缩,病人应适当活动肢体,家属应尽量为病人按摩肌肉丰隆处及经脉循行处。长期卧床还导致病人腹胀、便秘,家属可按顺时针方向为患者进行腹部按摩,以利肠蠕动增快,缓解症状。
(2)晚期阴道癌病人发热甚多,如为炎症引起,则需积极行抗感染治疗。常见的则是癌性发热,每日定时发作,多在午后或傍晚开始,夜间消退。化疗药平阳霉素应用期间也可引起发热,其他引起发热的还有生物制剂。发热时,应嘱病人多饮温开水,或淡盐水,或桔汁之类含维生素C、钾的饮料。发热较高者,可用温开水或50%酒精擦浴,也可针刺曲池、合谷、大椎等穴位。还可用消炎痛栓半粒塞肛,最好在发热前大约半小时至1小时用药,或与化疗药和生物制剂同时用药,以期阻止发热。
(3)阴道癌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应警惕脑转移发生,尤其当出现恶心、喷射状呕吐、语言不利、流涎、口眼歪斜、目光呆滞、神志异常、偏瘫、小便失禁时,应急送医院处理。可服中成药安宫牛黄丸、至宝丹之类。密切注意病人神志、脉搏、呼吸、瞳孔等变化,头痛剧烈者,应加用镇痛剂。
(4)病人大出血属于急危症,应送医院抢救。家属护理时要先嘱病人安静、闭目静休。如为吐血,应让患者平卧或头部稍低,头偏向侧,以免血液逆流于气管发生窒息,有条件者给予患者吸氧。
(5)阴道癌病人遭受疼痛的折磨,做好癌症患者疼痛的护理,克服对疼痛的恐惧心理是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的最现实问题。按规定用药时,应鼓励病人放松大脑,解除对癌痛的畏惧心理,多做其他娱乐活动,以分散精力,还可做锻炼,以“静”制痛。对特别晚期癌症剧痛病人的麻醉镇痛药使用不应有太多的顾虑,因为怕药物成瘾而减少或停止使用只会导致痛苦的延续和加重病情。
(6)阴道癌患者由于体质虚弱、抵抗力下降,易并发皮肤感染,常见的如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治疗时可口服板兰根冲剂,龙胆泻肝凡之类,护理时注意保持皮肤干净。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