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外阴梅克尔细胞癌

外阴克尔细胞癌是皮肤原发小细胞癌,类似燕麦细胞癌。为外阴大阴、小阴、前大腺、阴蒂后阴系带的活动的无痛性肿块,有的可出现局部接触性出溃疡。转移部位可以较广。外阴克尔细胞癌来源于表皮基底层的触觉感受器细胞-Merkel细胞。发病机制肿位于表皮,侵犯真皮,黄色或红紫色肿块,表面光滑,大小1.5~9cm,质硬,切面灰白色,边界不规则,伴局灶出,坏死。镜检见大小一致的小细胞......
目录

病因

外阴克尔细胞癌来源于表皮基底层的触觉感受器细胞-Merkel细胞。

病机

位于表皮,侵犯真皮,黄色或红紫色肿块,表面光滑,大小1.5~9cm,质硬,切面灰白色,边界不规则,伴局灶出,坏死。

镜检见大小一致的小细胞排列呈梁状,巢状或状,偶见菊结构,细胞界限不清,胞浆少,核大,或卵,空状,颗粒性染色质及多个核仁核分裂象较多,并可见细胞凋亡,偶伴典型的鳞状上皮或腺样分化细胞呈带状或小梁状向真皮侵犯,可累及皮下脂肪组织,肿间质管丰富伴有增生的皮细胞团,外阴克尔细胞癌常伴外阴上皮样病变VINⅢ,电镜下部分细胞胞浆含有明确界膜的致密神经分泌颗粒紧密排列于细胞膜下,并包绕着核周的中间丝。

免疫组化检查见低分子量角蛋白(包括CK20)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为阳性,低分子量角蛋白除胞浆阳性外,大多表现为核周颗粒状阳性着色,嗜铬素A(CgA),突触素和神经纤维丝蛋白也可呈阳性,Su等(2002)发现约95%的克尔细胞癌为CD117阳性,S-100,HMB45,CD43和白细胞共同抗原(LCA)大多阴性,最近,Su等提出通过检测前哨淋巴结的CK20来确定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克尔细胞癌中,常见染色体1p36的丢失和3p21的杂性缺失,Goessling等(2002)认为该的发生可能与1p36.33上的p73抑癌基因或3p21上的RASSF1A基因的丢失有,但(GilMoreno等在1例外阴克尔细胞癌中未检测到K-ras,N-ras,N-myc基因的过度表达和p53基因的突变。

症状

外阴克尔细胞癌生长缓慢,一般都表现为外阴活动,无痛性肿块,短期增大,多呈结状,也可表现为斑块状,部分伴表面皮肤溃疡和接触性出,逐渐增大至一定程度后停止生长,病程为数周至数月不等,除要见于大阴外,有4例发生于小阴,还可见于前大腺,阴蒂周围,后阴系带,半数以上病人出现淋巴结转移。

饮食

外阴克尔细胞癌食疗

(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

1、肉300克、鲜河1条(500克)、白萝卜1个。羊肉切成大块,放入滚水中,同切的萝卜15分钟,汤和萝卜弃之。羊肉放入锅,加水(约为锅容量的2/3)、葱、姜、至熟透。若汤太少可加适量水。将豆油透后,放入凌晨肉锅30分钟。汤中加盐、香菜、蒜苗、葱末,即成美味可的羊鲜汤。要用外阴克尔细胞癌术后的调养。

2、鹌鹑蛋20个、洋葱半只、胡萝卜80克、芦笋80克、香4个、青椒1只。蛋熟运用壳。蔬菜切成小块。胡萝卜至刚熟。碗中依次放入汤料200毫升、砂糖40克、45毫升、15毫升、番茄20克、麻油5毫升、杰粉10克、调成料汁。锅中放油30毫升,烧熟后投入蛋和蔬菜秒,倒入料汁略一下即可食用。外阴克尔细胞癌慢性出所致贫血

外阴克尔细胞癌饮食宜忌

一、补充beta;-胡萝卜素。beta;-胡萝卜素在体会转化为维生素A,有助于保护免疫系统免受自由基分子的攻击,并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有研究表明,beta;-胡萝卜素摄入量低为外阴癌宫颈癌危险因素。

二、补充维生素C的摄入。维生素C可以抑制病毒,增强人体免疫,包括对抗体的产生、促进免疫细胞的成熟速度等。另外,维生素C也与外阴癌宫颈癌发病率有,有资料调查表明,维生素C摄入量增加时,子宫颈癌危险降低。

三、补充微量元素锌和硒。锌和硒对免疫细胞的产生和功能发挥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科研究表明,体锌和硒的水平过低会起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现已发现外阴癌与微量元素锌和硒有。这些微量元素的不足导致外阴癌宫颈癌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在膳食中补充锌和硒尤其重要。

四、应多吃黄豆与其制品。如豆腐、豆浆、豆干,蔬菜类的芹菜椰菜、毛豆、甜豆等食物。因这些食物可补足植物激素植物激素含的异黄酮素、木质素都被科家认为有抗氧化的作用。

(1)饮食上要注意少吃类及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2)忌吸烟。

(3)忌肥腻、油、霉变、腌制食物。

(4)忌公鸡、发物

(5)瘙痒严重时忌海鲜及刺激、致敏食物。

预防

(1)注意外阴部卫生,每天用温热水清洗外阴,勤换裤,避免分泌物的慢性长期刺激。

(2)发现外阴部有结溃疡乳头状肿物,或是外阴部出现白色病变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排除患有外阴癌的可能,且进积极治疗,使病情得到控制。

(3)出现外阴瘙痒时应积极进诊疗,不使用刺激性过强的药物进外阴清洗。如使用高锰酸钾清洗,次数不可太多,且不宜过浓。

(4)改善分泌,注意全身疾病的防治,调好全身机体状态,降低疾病的发生。

(5)中老年女性应定期进妇科普查,对一些可能会转化为外阴癌的外阴慢性病,如外阴白斑外阴乳头状等,均应进及时彻底的治疗,这样可大大减少外阴癌的发生。

治疗

本病属恶性肿,并可转移致死,因此应争取早期手术切除,对已复发或淋巴结转移者可扩大切除范围,多发性者需植皮。晚期病人只能采用化疗和放疗。

1.手术

对早期患者,局部广泛手术切除使切缘阴性为原则。以往建议包括周围正常组织2~3cm,基底部也要超出2cm,但Gillenwater等(2001)比较,发现手术切缘肿块2cm、1~2cm、2cm三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和总生存率并无差异。外阴Merkel细胞癌大多采用局部病灶广泛切除或治性外阴切除加淋巴结切除术,何者为佳尚待积累更多的验。

2.放疗

体外培养的Merkel细胞癌细胞对放疗很敏感。在头颈部Merkel细胞癌中,Eich等(2002)发现术后给予放疗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和疾病缓解生存率均明显低于术后未放疗者。Goessling等也建议在术后对原发部位和受累淋巴结给予45~50Gy量放疗,可能阻止局部复发。外阴Merkel细胞癌患者中5例术后予放疗,除1例失访外,其余分在术后5,6,8,12个月死亡。

3.化疗

对于转移病灶,常用的化疗案有长春新碱、多柔比星(阿霉素)和环磷酰胺顺铂依托泊苷(鬼臼乙叉苷)等。因为Merkel细胞癌大多为60岁的老人,故对化疗副作用的耐受性差,尤其是外阴Merkel细胞癌对化疗的敏感性较、皮肤等部位更差,4例有远处转移的患者用化疗后效果均欠佳。

4.其他

可使用生长激素类似物如肽等,但在用药前必须检测生长激素受体情况。生物制干扰素和肿坏死因子等也在临床试用阶段,还有ras信号传导抑制和bcl-2反义寡核苷酸等尚在实验阶段。

检查

免疫组化检查:低分子量角蛋白(包括CK20)和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为阳性,肿标志物检查,分泌物检查。

组织病理检查。

诊断鉴别

由于外阴克尔细胞癌临床上很难诊断,据临床表现,体征结以上实验检查,在组织诊断后,需进影像检查以排除继发可能,同时了解转移情况以确定肿,包括:X线胸部,盆腔B超,头颅CT扫描和ECT扫描等检查,还可采用肽闪烁显像和FDG-ET等,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观察有助于明确诊断和鉴诊断。

组织尚需与恶性淋巴,小细胞黑色汗腺癌神经母细胞,Ewing上皮样肉瘤等相鉴病理上由于细胞态大小一致而不成熟,因此易误诊为母细胞型淋巴或转移癌,特是来源于部的燕麦细胞癌,后者在细胞也含中致密颗粒,因此需做电镜检查才能鉴

并发症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外阴肿瘤

下一篇 腰痛宁胶囊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