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密花豆

密花豆 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鸡血藤、马鹿等,是豆科豆属攀援藤本植物,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录-较危(VU)。豆小纸质或近革质,不同生的两侧对称,宽、宽倒卵形或近,长9-19厘米;花序腋生或生于小端,长达50厘米,序轴、花梗黄褐色短柔毛;荚果刀状,长8-11厘米,密被棕色短茸毛,具果颈;......
目录

形态特征

密花豆攀援藤本,幼时呈灌木状。小纸质或近革质,异生的两侧对称,宽、宽倒卵形至近,长9-19厘米,宽5-14厘米,先端骤缩为短尾状,尖头钝,基部宽楔形,侧生的两侧不对称,与生小等大或稍狭,基部宽楔形,两面近无毛或略被微毛,下面腋间常有髯毛;侧脉6-8对,微弯;小叶柄长5-8毫米,被微毛或无毛;小托叶钻状,长3-6毫米。

花序腋生或生于小端,长达50厘米,花序轴、花梗黄褐色短柔毛,苞片苞片线形,宿存;花萼短小,长3.5-4毫米,萼齿比萼管短2-3倍,下面3齿先端或略钝,长不及1毫米,上面2齿稍长,多少合生,外面密被黄褐色短柔毛,里面的毛银灰色,较长;花瓣白色,旗瓣扁,长4-4.5毫米,宽5-5.5毫米,先端微凹,基部宽楔形,瓣柄长2-2.5毫米;翼瓣斜楔状长,长3.5-4毫米,基部一侧具短尖耳垂,瓣柄长3-3.5毫米;龙骨瓣倒卵形,长约3毫米,基部一侧具短尖耳垂,瓣柄长3-3.5毫米;雄蕊藏,花药,大小均一或几近均一;子房近无柄,下面被糙伏毛。荚果近镰,长8-11厘米,密被棕色短绒毛,基部具长4-9毫米的果颈;种子扁长,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种皮褐色,薄而脆,光亮。期6月,果期11-12月。

产地生境

豆是中国特产,分布于中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一般生于海拔700-2200米的山地疏林或密林沟谷或灌丛中。豆喜湿,耐阴,耐干旱,有一定的耐性,喜爱深厚肥沃的土地。

繁殖方法

通常,豆的育苗要有扦插育苗和实生育苗,其中扦插育苗是最要的育苗式。2-5月份阶段是育苗时间,其中在3月份前期育苗最适宜,为了使得苗种成活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使得繁殖期减少,在扦插育苗时应当使用养袋喷雾进

  • 插条选取

通常在三四月份温大概保持在15-25℃时间段进扦插,此时间段雨水比较充沛,条萌动,比较容易存活。选择的条必须要使用超过一年生的,直径在1-2厘米半木质化的键壮无病害条作为插穗。收集的条应当放置在阴凉处,喷洒清水预防水分发。

插穗剪取时,每插穗保留2-3个点,保持插穗长度15-20厘米,插穗直径1-2厘米间。条基部要斜剪呈60°,部剪平,以便区分头尾。基部剪点0.5-1.0厘米,端剪离最近点应在1.0-2.0厘米,剪切的插穗要及时淋水保湿或直接浸泡水中,扦插前放进浓度100毫克/升的ABT1生粉溶液中,浸泡30分钟,然后取出备用。扦插前一天将苗床浇透,然后用削尖的木棍与地面保持呈45°夹角在苗床15×15厘米扎孔。

栽培技术

在进扦插之后还需要对苗床进洒水,洒水要均匀,直到苗床浇透为止,如果育苗没有在遮阴棚就应当覆膜,搭建1-1.5米高度的遮阴棚,借助于遮光网来达到遮阴的效果,另外还需要保持土表湿润,随干随浇。

  • 中耕除草和施肥

扦插苗的育苗期生长比较缓慢,其生长很容易受到杂草的限制,因此须定期人工除草,降低杂草对养物质的吸收。在前期阶段,成活苗根系不够发达,难以充分的吸收土壤养分,所以需要每隔20d对幼苗施加面肥,在生3个月后需要施加浓度为0.02%的复肥水,而且每月都要施肥,施肥以后还要喷洒清水,保面不会灼伤。

  • 炼苗

一般情况下,豆育苗时间为一年,后期需移栽到环境相对恶劣的山地环境之中。为提高移栽成活率,在移栽前2-3月逐渐去除遮荫网等防护设施,并保持土壤适度干旱,以锻炼种苗抗性,提高后期移栽成活率。

病虫防治

对于病虫害的防控要是预防为、防治结。首先需要对培育植株消毒,除去病弱株,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土肥水的管理,进而使得幼苗能够更好的生长,提高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这是从本上进防控。豆在育苗期间最为常见的病害就是焦枯病和黄化病,最常见的虫害就是红蜘蛛的危害。其中,这两种病害都是由于钾、、磷元素的缺失或者氮元素的缺失而造成的,缺更加普遍,需要对症及时的喷洒相应药物。

主要价值

入药,是中药鸡血藤的要来源之一,有祛、舒筋活之功效。膝酸痛、麻木瘫痪月经不调等症。

保护级别

豆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录》——易危(VU)。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