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小儿血管性血友病

管性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是一种复杂的止功能缺陷的性疾病。1926年Erik von Willebrand首次报道本病,认为是功能异常或管异常所致。现已明确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质或量的异常起vWD,伴有因子Ⅶ促凝活性(Ⅷ∶C)降低。临床上有程度不一的皮肤黏膜出倾向,黏附性降低,出时间延长。1.临床......
目录

症状体征

1.临床特点 大多数患儿自幼即有倾向,出严重程度与疾病的类型、vWF质或量的异常有。多以皮肤黏膜尤其是齿外伤、手术如拔、扁体摘除术后有过度出。女性青春期可有月经过多。3型vWD患儿可有关节、软组织,极少数因而危及生命。反复出患儿易导致贫血倾向随年龄增长可自减轻。

2.临床分型 据vWF交叉免疫电泳结果,vWD分为量或质的异常,前者为1型,后者为2型。2型又分4种亚型:浆中大和中等大小多聚体缺乏者为2A型;缺乏大多聚体且与GPI b亲和性增加为2B型;vWF与GPI b结力降低为2M型;与因子Ⅷ结力降低者为2N型。3型vWD患者浆及中多聚体通常检测不出或仅为低浓度水平。vWD各型特征见表1。

用药治疗

治疗的即纠正出时间和凝异常,提高浆中vWF和因子Ⅷ水平。因出时间只与大分子多聚体有,因此vWF的来源及多聚体组成成分非常重要。

1.患儿需加强护理 避免外伤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抗药物,慎用抗凝药及溶栓类药物。发热时可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2.局部止 体表局部出可压迫止或配创伤性出时,可用吸收性明胶海绵或蘸有新鲜浆的纱布压迫或填塞出部位。

3.替代治疗 首选冷沉淀物,常用的还有新鲜液、新鲜浆及新鲜浆。这些液制品都含有vWF和因子Ⅷ,具有相同的止效果。冷沉淀物10U/kg或新鲜浆每天10ml/kg,可同时纠正出时间及Ⅷ∶C的减少。vWF半衰期36h,轻症出者通常输注1次即可控制出,重症出者1次/d,维持3~4天,维持量减半。手术前、后应输新鲜、新鲜浆或冷沉淀物。手术前2~4h输浆10ml/kg可使因子Ⅷ保持在30%以上,以后1次/d,每次5ml/kg,连用10天;或输冷沉淀物,每天10U/kg,直至伤。新型因子Ⅷ浓缩制品如Humate-P,因含有高分子量的vWF多聚物,可替代冷沉淀物,量20~50U/kg。而不含vWF的因子Ⅷ浓缩仅能提高因子Ⅷ的水平,不能纠正出时间,一般不作为首选制,每天15~20U/kg。本疗法适用于对DDAVP无反应者、2B型及3型vWD患者。

4.DDAVP(1-氨-8-氨酸加压素) DDAVP可增加vWF从皮细胞释放入的量,但不能纠正多聚物结构的异常,只能缩短出时间,故在拔、大手术时须用冷沉淀物。2B型患者忌用,因可减少使出加重。3型患者因vWF缺乏,使用DDAVP无效。量为0.2~0.3μg/kg加入30ml生理盐水中静滴注,15~20min滴完,每8~12小时1次;或鼻腔滴注0.25ml(1 300μg/ml)2次/d。可配氨基己酸氨甲环酸等抗纤溶药物使用。

不良反应有轻微率加快,面潮红,DDAVP易导致水潴留低钠血症水肿,使用时需注意液体出入量平衡。

5.vWF抗体抑制 大约10%的3型vWD患者在输入含vWF的浆制品后会产生vWF抗体。大量的人丙种球蛋白静输注有效,因子Ⅷ和vWF活性增加。量为1.0/kg,1次/d,连用2天。

6.其他

(1)抗纤溶药物:氨基己酸氨甲环酸适用于黏膜出脏出,也用于月经过多、拔等小手术。该类药物可单纯使用或与DDAVP用。

(2)避孕药:用于治疗月经过多。

(3)上腺皮质激素:对产生vWF抗体者更为有效。

(4)补:因慢性缺贫血者,应给予治疗。

饮食保健

注意补充体养,蛋白质。

预防护理

同遗传病防治法。加强异常染色体、基因携带者的检测,对有患者家族中的孕妇进产前诊断,以确定其中病人和携带者,并对他们进本组疾病的遗传咨询,了解遗传规律。对家族中的孕妇要采用基因分析法进产前诊断,如确定胎儿为患者,可及时判断预后和正确给以处理。

预防出应自幼养成安静生活习惯,以减少和避免外伤,尽可能避免注射,如因患外科疾病需做手术治疗,应注意在术前、术中和术后补充所缺乏的凝因子。

病理病因

管性友病是一种因von Willebrand因子(vWF)质或量的异常而导致的性疾病。前普遍认为本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性疾病。

疾病诊断

本病尚需与下列疾病相鉴

1.型vWD(Pseudo-vWD) 因GPIb受体异常与vWF结力增强,使浆中vWF减少。有中等程度的计数减少,出时间延长,因子Ⅷ及vWF∶Ag减少,大多聚体缺乏,RIPA增强。此型与2B型vWD相似,但后者计数正常。

2.获得性vWD 小儿少见,多继发于淋巴系统增生性疾病、获得性单株γ球蛋白及其他免疫失调性疾病,无出家族史。患者中产生了中和vWF活性的抗体并有倾向,vWF的Ristocetin因子活性(vWF∶RcoF)、vWF∶Ag及因子Ⅶ活性降低,出时间延长。常有原发病的症状

3.友病甲 为X-连锁隐性遗传,以关节,出时间正常,凝时间多延长。因子Ⅷ∶C下降,vWF∶Ag正常。与vWD的鉴需依靠实验室检查。

4.巨征 因膜GPIb缺乏,减少伴外周巨大为其特点,vWF∶As正常,出时间延长。

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vWD部分患者可完全正常。同一患者在不同时期检验结果也可能不同,因此有必要重复检测。

1.出、凝检查 计数及态正常,活化的部分凝活酶时间(APTT)正常或延长,出时间(Ivy法)延长,阿司匹林耐量试验阳性。

2.浆中凝因子检查 vWF∶Ag减低或正常,因子Ⅷ降低,部分2型vWD正常。

3.功能检查 黏附率降低或正常,vWF∶RcoF减低,2N型多正常。

4.排除功能缺陷性疾病。

5.实验室分型检查

(1)vWF交叉免疫电泳,除1型外,其他类型可出现异常免疫沉淀图

(2)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聚集反应(RIPA)减低,2B型增高。

(3)vWF∶Ag多聚体分析:1型为多聚体分布正常,2A型为大和中等大小多聚体缺乏,2B型为大多聚体缺乏,但存在部分中等大小多聚体,2M和2N型为多聚体分析正常,3型多聚体缺如。

其他助检查:

据临床选择必要的检查,如B超和X线检查等。

并发症

可并发贫血;过度出可并发休克;可并发关节组织;偶有并发而危及生命者。

预后

轻型vWD出血症状轻,较少发生严重出,预后较好。通过对vWD的准确诊断,对患儿及其家长进宣传教育,严重出已比较少见,患儿可以过相对正常的生活。而3型vWD患者出严重,少数发生可危及生命。

发病机制

vWF是一种多聚体糖蛋白,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短上,长180kb。它由皮细胞和巨噬细胞成,储存在皮细胞的Weibel-Palade小体和α颗粒中。皮细胞成的vWF大部分以持续性式分泌,vWF分子多为二聚体和小的多聚体,可能是因子Ⅷ的载体。另一种受理化因素(如酶、组胺、纤维蛋白等)调分泌的vWF要是大的多聚体,与基质有强的结能力,在黏附于皮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浆中因子Ⅶ和vWF以非共价键的式相互结成复物。vWF作为因子Ⅷ的载体,使其结构保持稳定,与vWF结的因子Ⅷ也易与其他因子相互作用加速酶的成。vWF减少时,因子Ⅷ的降解加快,Ⅷ∶C活性受到影响。在管壁剪切力较高的小动脉黏附于损伤的皮细胞下组织要依赖vWF的存在,vWF起着连接膜表面和皮下结缔组织的作用。vWF水平减低或功能异常时,不能黏附于受损的管壁,导致出血症状。

vWD各型发病机制不同:1型是vWF基因发生错义突变、无义突变,起vWF蛋白水平下降。2A型是vWF分子上28外显子发生错义突变。2B型因vWF分子上与GPIb结的位点发生错义突变,vWF大多聚体与之结增强,在浆中易被清除。3型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患者异常的vWF基因来自于父母双,突变式为无义突变、基因缺失或mRNA表达缺陷。浆及中很少或几乎没有vWF蛋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细粒棘球蚴病

下一篇 米非司酮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