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椽木子
基本内容
一、中药名称
【类别】补益药
【拼音】hóng chuán mù zǐ
【考证】出自《陆川本草》。
二、中药基源
【科属】
【基源】为壳斗科植物刺栲的种仁。
【药用部位】种仁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南部、湖南南部、广东、海南、广西、贵州西南部、云南南部、西藏东南部等地。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900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
【基源形态】
刺栲:
【采收加工储藏】秋季采收,晒干,剥出种仁。
三、中药基础
【性味】甘;性温。
【功效】健胃消食
【各家论述】《陆川本草》:滋养强壮,健胃,消食。治食欲不振,脾虚泄泻。
【化学成分】茎含17(21)-何帕烯-3β-醇乙酸酯[hop-17(21)-en-3β-yl acetate],无羁萜酮(friedelin),无羁萜-3β-醇(friede-lan-3β-ol),β-粘霉烯醇(glutin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4-豆甾烯-3-酮-6β-醇(stigmast-4-en-3-one-6β-ol)。叶含蒲公英赛醇(taraxerol),22-羟基何帕酮(22-hydroxy-hopanone),和β-谷甾醇。
"hasImageCarousel":null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