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红椿

红椿 红椿(拉丁:Toona ciliata Roem.),俗双翅香椿、红楝子、赤昨工、毛红楝子等,为楝科香椿属的大乔木植物,是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红椿高可达20余米,为偶数或奇数羽状复叶花序生,花药蒴果,木质,期4-6月,果期10-12月。其多生于低海拔沟谷林中或山坡疏林中,分布于中国、印度、中南半岛、马来西亚等。红椿木材适宜建筑、家具、雕刻等用材,树皮含单宁,可......
目录

形态特征

红椿红椿(原变种)为大乔木,高可达20余米;小初时被柔毛,渐变无毛,有稀疏的苍白色皮孔

为偶数或奇数羽状复叶,长25-40cm,通常有小7-8对;叶柄长约为长的1/4,;小对生或近对生,纸质,长卵形披针,长8-15cm,宽2.5-6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一侧,另一侧楔形,不等边,边全缘,两面均无毛或仅于有毛,侧脉每边12-18条,面凸起;小叶柄长5-13mm。

花序生,约与等长或稍短,被短硬毛或近无毛;长约5mm,具短花梗,长1-2mm;花萼短, 5裂,裂钝,被微柔毛及毛;花瓣5,白色,长,长4-5mm,先端钝或具短尖,无毛或被微柔毛,边缘具毛;雄蕊5,约与花瓣等长,丝被疏柔毛,花药花盘与子房等长,被粗毛;子房密被长硬毛,每室有胚珠8-10颗,花柱无毛,柱头盘状,有5条细纹。

蒴果,木质,干后紫褐色,有苍白色皮孔,长2-3.5cm;种子两端具翅,翅扁平,膜质。

生长习性

红椿红椿属阳性深性树种,性喜温暖,不耐庇荫,适应幅度较大,既耐热又能忍受短期的霜冻,但耐性不如香椿,但也有一定的适应幅度,垂直分布在海拔300~2600m,分布区的年平均温在15~22℃,极端最低温-3~-15℃。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干旱贫瘠的山坡能正常生长,喜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或钙质土,尤其在土壤比较湿润而肥沃的黄壤或黄棕壤山地或溪涧旁的水湿生长良好;多生于低山缓坡谷地林中,或在平坝“四旁”生。萌更新能力较强,在疏林或旷地下萌更新良好,天然下种更新效果亦佳,但在密林下或庇荫地更新困难。

分布情况

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省区;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

变种分类

滇红椿红椿Toona ciliatavar. yunnanensis (C. DC.) C.Y. Wu

该变种与红椿(原变种)之要区为:小长5-10cm,宽3-5cm,最下一对卵形,小,上部的卵状长至卵状披针,急渐尖,基部上侧而阔,下侧楔形,小叶柄长约11mm;花瓣长5mm,宽3mm,外面多少被微柔毛。

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生于海拔350-1 400(-2 100)米的沟谷疏林中。

毛红椿红椿Toona ciliataRoem. var. pubescens (Franch.) Hand.-Mazz.

该变种的要特点为:叶轴和小叶片面被短柔毛,上尤甚;小叶柄长约9mm;花瓣近卵状长,先端近急尖,长4.5mm,宽1.5mm;丝被疏柔毛,花柱具长硬毛;蒴果端浑

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等省;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山地密林或疏林中。模式标本采自云南宾川。

红椿Toona ciliataRoem. var. sublaxiflora (C. DC.) C. Y. Wu

疏花红椿该变种的要特征为:小互生或对生,长达13cm,宽3.5cm,长披针,先端急渐尖,基部渐狭,两侧几等长,面仅沿中脉被微柔毛,面无毛或仅腋有毛;小叶柄长8mm,与叶轴叶柄和小被同样的短柔毛;花瓣,先端近急尖,长5mm,宽2mm;丝被疏柔毛。

思茅红椿云南蒙自;生于海拔1 400米的林中。

思茅红椿Toona ciliataRoem. var. henryi (C. DC.) C. Y. Wu

该变种与原变种之要区在于:小长12cm,宽4.5cm,面沿中脉被微柔毛,面无毛或仅腋有毛,基部两侧渐狭,但上侧稍长且较阔,小叶柄长12mm;花序远短于,接近基部处具疏分枝花瓣,两端,长4.5mm,宽2.5mm;丝被疏柔毛。

保护现状

红椿现状

随着人的增加,毁林荒现象十分普遍,森林次生化,生境破碎,适宜红椿生长的环境逐渐缩减。森林的破坏直接减少了红椿种群数量,降低种群生殖、生活能力,同时发的环境早化。水土流失,土壤贫瘠化导致了红椿种群生境条件从本上恶化,限制了红椿种群生存的发展。现已成为濒危植物

保护措施

1、加强宣传工作,提高保护意识

红椿的分布区,林区居民虽然对挂牌保护的红椿母树干扰很少,但是还是缺乏动保护红椿的意识,随意进出林分砍柴、放牧。所以,须积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普及保护红椿的科知识,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保护这一珍稀濒危植物的重要意义。

2、就地保存

就地保存又称原生地保存,就是种质资源在原生态环境中不迁移而采取措施就地加以保护。将整个生长区域保护起来,止进一步破坏生境、砍伐成年母树及采挖幼苗的为,尽可能地保持其原有的生境,恢复其连续分布状态。同时,加强抚育管理,对于已破坏的生境应恢复或重建,并通过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扩大现有居群,提高遗传多样性,增强种群的整体繁殖能力。这样不仅能保护现存的个体,还能保护其赖以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

3、迁地保存

在进红椿迁地保护时,应注意从不同空间结构斑块取样,尽可能地采集到整个分布区的单株,以增加采样单株的代表性和避免对遗传相似单株的重复采样。

4、展长期的科研监测工作

展对红椿生长区域植被类型及人为活动的长期监测工作,详细地调查象、土壤植被、动物和微生物等生态因子状况,及时掌握植被类型的群落结构变化及外来因素对红椿所带来的影响,并据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消除不利因素,确保红椿群落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与恢复。

栽培技术

繁殖

种子繁殖

1、种子采收

红椿一般种植10多年才结实,采种母树应选择20-30年生的生长健壮的红椿

各地成熟期不一致,在福建南平红椿果实于12月中、下旬成熟。在蒴果成熟由绿色变为棕红色但未裂前及时摘采,采回后晾晒数日,蒴果裂后抖出种子,去杂后干藏。红椿种子薄小,具翅种子26万粒/kg,发率一般可达80%。正常存放易失去生命力,所以种子应放置于冷库进冷藏。

2、圃地选择与处理

选择疏松、肥沃、通透性强、排灌条件良好的水稻田作圃地。施足基肥(复肥300kg/hm2),做床时床面要整平,土块要耙细,以利于种子整齐发。做好床后在床面上覆盖一层厚约0.5cm的黄心土,对减少草荒和减轻病虫害有较好效果。

3、种子处理

选过的种子用50℃温水浸泡12h,捞出后拌甲基托布津进消毒。堆放在阳光照射的水泥地上自然加温,盖上遮阳网,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晒干种子:或将种子装入透水的麻袋或编织袋中,并常翻动避免种子发热霉变。2d后种子白,7d后过半种子白,要适时播种,以免胚根太长折断造成种子浪费。

4、播种

3月至4月上旬均可播种,播种量一般为15kg/hm2,条播、撒播均可,但以撒播为宜,便于掌握覆土厚度。播种后覆盖一层黄心土(以不见种子为宜),然后盖上遮阳网,并保持床面湿润。约20d后种子陆续出土。幼苗出土至真出现约需一周。

植苗造林

1、整地

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好造林地块。首先要清理造林地上的杂草、灌木,然后采用状整地,整地规格50×50×50cm。

2、栽植

起苗和栽植最好在一天,避免起苗后到栽植前的吹日晒,使苗木失水,影响成活率。栽植株为2×2m,栽植季:在春、秋两季进,以春季为宜。栽植时苗木要扶正栽直,根系舒展,先填表土,后填底土,层层踩实,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管理养护

遮阴保墒

播种覆土后要及时浇透水,注意墒情,干旱时及时灌水,及时遮阴、防止日光强烈造成灼伤。雨季要及时排水,降低苗床湿度,避免苗子根系患病。

水肥

除整地时施入足够的基肥外,六月份正是苗木的速生期,各类规格的苗木均要追施1次化肥,每666.7m2施尿素5公斤。7月中旬,除塑料大棚用苗不再追肥外,其它规格的苗木需再追施1次化肥,每666.7m2施尿素5公斤,磷肥8公斤,钾肥6.5公斤。施肥要与清水结。8月上旬以后要停止施肥浇水,控制苗木生长,提高苗木木质化程度。

除草

要及早清除杂草,防止杂草与苗木争肥争水,铲除病虫害寄生场所。

病虫防治

腐病

理选择育苗地和造林地,选择肥沃、松软、排水良好的土壤。用石灰(0.5~1kg)撒入栽植,进土壤消毒,拌均后再栽植。选壮苗、先杀菌,选壮苗并用5%的石灰水或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15~30min,再用清水洗净后栽植。理施肥,不使用未充分腐熟的肥料。多施有机肥,氮、磷、钾肥理配使用。发现病株立即挖除,并用生石灰处理

锈病

用0.2~0.3°Be石硫合剂,每半月喷1次,连喷2~3次,有良好效果。

白粉病

发病初期,用0.2~0.3°Be石灰硫磺合剂喷洒,每半月喷1次,每亩用药液100kg左右,连喷2~3次。

干枯病

选育良种,培育壮苗,选好造林地,树干涂白。对发生千枯病的树木,可在病斑上打一些小孔,深达木质部,然后涂上1:10~12的碱水或70%托布津200倍液。

香椿毛虫

多发生在6~7月,一般白天集中在树下荫面,夜晚上树在面取食,据这种生活习性,可用扫把扫下后用脚踏死或点烧死。

云斑天牛

为蛀干害虫,可用镊子将浸泡枫杨原液或敌敌畏、乐果等农药的旧棉花塞进虫孔,孔用黄泥堵塞。

主要价值

济价值

红椿红椿心材深红褐色边材色较淡,纹理通直,结构细致,纹美观,质地坚韧,持久微香,防虫耐腐,干快,变小,加工容易,承重性强,油漆及性能良好,是建筑、家具、船车、、室装饰良材。适用于旋切单、刨切微薄木、高级装饰、家具、细木工、室装修、雕刻、钢琴外壳、雪烟木盒等。红椿木在古时被视为一种灵木,传说该木材能吸收和聚集天地灵,得一置放家中能兴家旺业。树皮含鞣质,可提制栲。与香椿木材比较,当地群众更喜用红椿木材。以红椿木、楠木香樟、青冈栎、麻柳等埋藏于地下数千午的贵古树所成的乌木(“阴沉木”),国外惊为“东木”,是一种极其珍稀、不可再生的珍贵木材,又有“软黄金”之称,因其永不褪色、不腐朽、不生虫,是制作艺术品、仿古家具的理想之材。

生态价值

红椿的氯仿萃取物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水稻要害虫褐虱的产卵忌避率分达98.17%和88.70%,对菜青虫有一定的拒食活性,可在红椿适生地区造农田林网进生物防治作物害虫。

试验表明,采用红椿杉木、马尾松、云南松等混交造林,可解决人工纯林连栽地力衰退问题,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林木生境,减轻虫害。

园林观赏

红椿树干挺拔,通直光滑,茂,树姿优美,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适道树和四旁绿化树种,也适广场、公园作孤植或丛植观赏树种。

药用价值

功能

清热燥湿收涩;杀虫。久泻;久痢肠风便血崩漏;带下;遗精白浊疳积;蛔虫;疮癣。

用法用量

服:汤,6-15g;或入。外用:适量,水洗;或研末调

注意

胃虚、泻痢初起及肾阴亏虚之崩带者慎服。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高锰酸钾

下一篇 红椽木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