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脑膜炎
病因
由嗜血性流行性感冒杆菌引起。根据流感杆菌荚膜所含多糖类抗原不同,将其分为a~f共6型,常致脑膜炎的菌型绝大多数为毒力较强的b型,已证实其抗原为多核糖磷酸(PRP),其次为f型,无荚膜不能分型者一般是非致病菌,在鼻咽部经常存在,细菌内毒素在致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并不产生外毒素。流感杆菌多先侵入鼻咽部,引起败血症,再发生脑膜炎。
临床表现
一般发病较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缓慢﹐病前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等疾患。经1~2周后,出现发热﹑头痛﹑呕吐﹑嗜睡﹑颈强直﹑角弓反张﹑前囟膨出﹑昏迷及惊厥;亦有部分患者,发病急骤﹐短时间内即出现较严重症状。具体症状视患儿年龄及就诊早晚而异。有明显前驱症状者较多,常见流涕、咳嗽等。经数天或1~2周可出现脑膜刺激征。临床表现为中枢感染表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及脑膜刺激征。
检查
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涂片检查可见极短小的革兰阴性杆菌,有的类似球菌,若在同一涂片上发现形态不同的细菌,或长或圆,或单或双不易确定,都应疑为流感杆菌。
2.抗原诊断
对6型流感杆菌的快速抗原诊断方法,绝大多数流感杆菌脑膜炎可通过此法明确诊断。
3.其他
诊断
治疗
1.一般及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脑膜炎患者,应进行脱水降颅压及防治脑水肿等。
2.病原学治疗
既往主要应用氨苄西林和青霉素,敏感性尚高的氯霉素、氟喹诺酮类药、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剂量和疗程依据病情轻重而定,轻症者可口服用药,重症者则应静脉给药。经正确治疗大部分患儿第5天退热。一般治疗26~36分钟可见疗效,如体温下降、症状好转、白细胞恢复正常。48小时仍不见好转,则应复查脑脊液。若细菌培养仍为阳性,考虑耐药,必须更换抗生素。若怀疑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可试用甲氧苄啶(TMP)与磺胺甲噁唑(SMZ)。无合并症时国外多主张疗程10~12天,但停用抗生素时,脑脊液常有异常,如蛋白、淋巴细胞增高。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小儿变形性肌张力障碍
下一篇 小儿脑血管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