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头外伤

外伤多由锐器或钝器致伤。裂大小,深度不一,创缘整齐或不整齐,有时伴有皮肤挫伤或缺损,由于头皮管丰富,管破裂后不易自,即使伤小出也较严重,甚至因此发生休克。1.外伤(scalplaceration)头皮属特化的皮肤,含有大量的毛囊、汗腺和皮脂腺,容易隐藏污垢、细菌,容易招致感染。然而头皮环十分丰富,虽然头皮发生裂伤,只要能够及时施彻底的清创,感染并不多见。在头皮各层中,......
目录

症状体征

1.外伤(scalplaceration)头皮属特化的皮肤,含有大量的毛囊、汗腺和皮脂腺,容易隐藏污垢、细菌,容易招致感染。然而头皮环十分丰富,虽然头皮发生裂伤,只要能够及时施彻底的清创,感染并不多见。在头皮各层中,帽状膜是一层坚韧的膜,它不仅是维持头皮张力的重要结构,也是防御浅表感染侵入颅的屏障。当头皮裂伤较浅,未伤及帽状膜时,裂不易张管断端难以退缩止,出反而较多。若帽状膜断裂,则伤明显裂,损伤的管断端随伤退缩、自凝,故而较少出

(1)头皮单纯裂伤:常因锐器的刺伤或切割伤,裂较平直,创缘整齐无缺损,伤的深浅多随致伤因素而异,除少数锐器直接穿戳或劈砍进入颅,造成放性损伤者外,大多数单纯裂伤仅限于头皮,有时可深达膜,但颅骨常完整无损,也不伴有损伤。

(2)头皮复杂裂伤:常为钝器损伤或因头部碰撞在外物上所致,裂多不规则,创缘有挫伤痕迹,创间尚有纤维相连,没有完全断离,即无“组织挫灭”现象,在法医鉴定中,头皮挫裂伤创若出现“组织挫灭”,常暗示系金属类或有棱角的凶器所致。伤态常能反映致伤物的大小和状。这类创伤往往伴有颅骨骨折损伤,严重时亦可起粉碎性凹陷骨折或孔洞性骨折穿入颅,故常有毛发、布屑或泥沙等异物嵌入,易致感染。检查伤时慎勿移除嵌入颅的异物,以免起突发出

(3)头皮撕裂伤:大多为斜向或切线向的暴力作用在头皮上所致,撕裂的头皮往往是状或瓣状,常有一蒂部与头部相连。头皮撕裂伤一般不伴有颅骨损伤,但并不尽然,偶尔亦有颅骨骨折。这类病人失较多,但较少达到休克的程度。

2.头皮撕伤(scalpavulsion)头皮撕伤是一种严重的头皮损伤,几乎都是因为留有发辫的妇女不慎将头发卷入转动的机轮而致。由于表皮层、皮下组织层与帽状膜3层紧密相接在一起,故在强力的牵扯下,往往将头皮自帽状膜下间隙全层撕,有时连同部分膜也被撕,使颅骨。头皮撕的范围与受到牵扯的发面积有,严重时可达整个帽状膜的覆盖区,前至上眼睑和,后至发际,两侧累及廓甚至面颊部。病人大量失,可致休克,但较少颅骨骨折损伤。

3.头皮肿(scalphematoma)头皮富含管,遭受钝性打击或碰撞后,可使组织管破裂出,而头皮仍属完整。头皮出常在皮下组织中、帽状膜下或膜下肿,其所在部位和类型有助于分析致伤机制,并能对颅骨的损伤作出估计。

(1)皮下肿:头皮的皮下组织层是头皮的管、神经和淋巴汇集的部位,伤后易于出水肿。由于肿位于表层和帽状膜之间,受皮下纤维隔限制而有其特殊表现:体积小、张力高;疼痛十分显著;扪诊时中稍软,周边隆起较硬,往往误为凹陷骨折

(2)帽状膜下肿:帽状膜下层是一疏松的蜂窝组织层,其间有连接头皮静颅骨障静以及颅窦的导管。当头部遭受斜向暴力时,头皮发生剧烈的滑动,起层间的导管撕裂,出较易扩,常致巨大肿。故其临床特点是:肿范围宽广,严重时肿边界与帽状膜附着缘一致,前至眉弓,后至枕外粗隆与上项线,两侧达颧弓部,恰似一帽子在病人头上。肿张力低,波动明显,疼痛较轻,有贫血外貌。婴幼儿巨大帽状膜下肿,可休克

(3)膜下肿:颅骨膜下肿,除婴儿因产伤或胎头吸助产所致者外,一般都伴有颅骨线形骨折。出来源多为障出或因膜剥离而致,液集积在膜与颅骨表面之间,其临床特征是:肿周界止于缝,这是因为颅骨发育过程中,将膜夹嵌在缝之,故鲜有膜下肿超过缝者,除非骨折线跨越两块颅骨时,但肿仍将止于另一块颅骨缝。

疾病病因

1.打击与冲撞打击是运动着的外物击伤头部。因致伤物的速度与大小不同,可造成不同的损伤。如致伤物体积大速度慢,常造成头皮挫伤和肿,体积大速度快则造成头皮挫裂伤;体积小而速度快者则常致头皮小裂伤,同时常伴有穿透性损伤。冲撞是运动着的头部撞击于外物,常见于车祸、跌伤、坠落伤。凡冲撞于面积宽阔而平坦的外物时,若速度慢,常致头皮挫伤和肿,如冲撞速度快则常造成头皮裂伤且伴相邻头皮挫伤及颅骨骨折。而冲撞于面积狭窄状较尖锐的外物时,易造成头皮裂伤。

2.切割与穿戳切割是由于锋利的物体作用于头皮所致,往往造成边缘整齐的头皮裂伤。穿戳是由于尖锐的外物作用于头部所致,往往造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头皮裂伤,且常伴放性颅外伤

3.摩擦和牵扯摩擦是由于暴力呈切线向作用于头部所致,常造成头皮擦伤及挫伤,重者可起部分头皮撕伤。牵扯是由于头皮受到强大的牵拉力作用所致,要见于女工发辫卷入转动的机轮中,常成大头皮或全头皮的严重撕伤。

4.挤压是由相对向的暴力同时作用于头部所致,常见于楼挤压和产伤。除造成着力部位的头皮挫伤及肿外,常颅骨骨折外伤

诊断检查

诊断:

1.头皮裂伤因锐器伤、钝器伤而致,如切割伤或砍伤,高速尖器投射伤,头部撞击伤等。头部有裂伤剧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出,由于头皮管丰富,管破裂后不易自,即使伤不大出也较多。锐器伤伤边缘齐整,钝器伤伤边缘不整齐,可呈直线或不规则

2.头皮肿常与头皮挫伤并存或是深面颅骨骨折的一种间接征象。

(1)皮下肿:肿位于表层头皮与帽状膜之间,此层肿较局限。肿部位常在暴力作用点。

(2)帽状膜下肿:肿位于帽状膜与膜之间,出弥漫在帽状膜下间隙,不易局限而广泛蔓延,肿范围广,严重时遍及整个头颅穹窿部肿边界与帽状膜附着边缘相一致,触诊有明显波动感,在婴幼儿,出多时可并发休克

(3)膜下肿:多见于钝性损伤时头颅发生明显变之后,肿位于膜与颅骨之间,肿不超过颅缝。

3.头皮撕伤头皮多从帽状膜下或膜下撕。全头皮撕的边界与帽状膜附着边缘相同,前至眼睑及,后至上项线及发迹,双侧至颞部,由于创面大,出多,极易发生休克

治疗方案

(1)头皮擦伤和挫伤:清洗消毒创,不需特殊处理。

(2)头皮裂伤:创清创后一次缝包扎。

(3)头皮肿:皮下肿不需特殊处理。帽状膜下和膜下肿早期加压包扎。伤后5~7d肿仍无自吸收征象,应在无菌条件下穿刺抽吸肿后加压包扎。

(4)撕伤:部分撕伤,蒂部有供者,清创复位后缝;完全性头皮撕伤,污染不重者,显微手术管头皮再植术。不能管时,可将撕头皮制成中厚皮,回植于裸膜或筋膜上。若创污染严重,可先清创包扎,创面肉成后再植皮。若膜也撕,可在裸颅骨上钻孔至障或磨除颅骨,待肉成后再植皮。

并发症

1.头皮感染急性头皮感染多为伤后初期处理不当所致,常发生于皮下组织,局部有红、肿、热、痛,前、后或枕下淋巴结有肿大及压痛,由于头皮有纤维隔与帽状膜相连,故炎症区张力较高,患者常疼痛难忍,并伴全身畏寒发热中毒症状,严重时感染可通过导管侵入颅骨或颅。治疗原则是早期可给予抗菌药物及局部热,后期脓肿时,则应施流,持续全身抗感染治疗1~2周。

2.帽状膜下脓肿帽状膜下组织疏松,化脓性感染容易扩,但常限定在帽状膜的附着缘。脓肿源于伤后头皮肿感染或颅骨骨髓炎,在小儿偶尔可因头皮输液或穿刺起。帽状膜下脓肿患者常表现头皮肿胀、疼痛、眼睑水肿,严重时可伴发全身性中毒反应。帽状膜下脓肿的治疗,除抗菌药物的应用外,均应及时切流。

3.骨髓炎颅盖部位的急性骨髓炎,多表现为头皮水肿、疼痛、局部触痛,感染向颅骨膜下扩时,可出现波特水肿包块。颅骨骨髓炎早期容易忽略,X线平也只有在感染2~3周之后始能看到明显的钙和破坏征象。慢性颅骨骨髓炎则常表现为久不愈的窦道,反复溃破流脓,有时可排出落的死骨。此时X线平较易显示虫蚀状密度不均的质破坏区,有时其间可见密度较高的死骨影像,为时过久的慢性颅骨骨髓炎,也可在破坏区周围出现硬化和增生,通过X线平可以确诊。颅骨骨髓炎的治疗,应在抗菌治疗的同时施手术,切除已失去活力和没有液供应的病

4.休克头皮撕伤由于创面大,出多,极易发生休克。婴幼儿帽状膜下肿严重时遍及整个头颅穹窿部肿边界与帽状膜附着边缘,出多时可并发休克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蚓激酶

下一篇 尿激酶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