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蚓激酶

蚓激酶(Lumbrukinase)是由人工养殖的赤子爱胜蚓中提取分离而得的酶复物,为微黄色粉末。此品属两种类型酶,即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PIasminogen Activator)和纤维蛋白溶酶(Plasminogen);其中还有类似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的成份。蚓激酶已被明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它是一种多分子重组服制,与栓(纤维蛋白)有特殊的亲和力,能够跟踪溶栓,有效......
目录

概述与作用机理

蚓激酶已被明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它是一种多分子重组服制,与栓(纤维蛋白)有特殊的亲和力,能够跟踪溶栓,有效溶解微栓,改善微环,加强管侧支环,放性修复管受损皮细胞,增加管弹性,改善管供氧功能,降低液粘度,降低聚集率,抑制栓再次成。修复栓发生后周边坏死细胞,挽救半暗区。前已广泛用于临床,并越来越多地用在管、分泌,呼吸系统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

治疗疾病

t-PA和PAI要是由皮细胞成分泌的一对生物调因子,对纤维持纤溶系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t-PA可特异性地与栓中纤维蛋白结,具有选择性溶栓作用。PAI则是其快速抑制可与t-PA及尿激酶不可逆结而使其灭活,且可抑制尿激酶的作用,对调纤溶系统起决定性作用。使冠病患者PAI 活性增高,抑制t-PA活性,导致纤溶低下。尿激酶要通过激活浆中纤溶酶原,使其转化为具有溶栓活性的纤溶酶,从而降解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凝块,使栓融解。而蚓激酶还可直接融解纤维蛋白。有研究表明,AMI组患者治疗12h,浆t-PA活性明显升高,至第3天,与治疗前差异仍有显著性,直到第7天才逐渐恢复至原水平。而蚓激酶治疗5天后,可明显提高纤溶系统功能。因此尿激酶溶栓同时蚓激酶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纤溶系统功能,减少溶栓后再梗塞的发生。

梗塞

梗塞是最为常见的管疾病,发病率约占管病地50%~60%。卒中在很多国家已成为中老年人的要致死原因,其中缺卒中发病占整个卒中发病率的60%~80%,且致残率很高。在梗塞的急症期,控制水肿,增加流量及组织氧饱和度等措施对病人肯定是有益的。临床观察表明,665例梗塞患者接受蚓激酶服15~28天的治疗,显效率为60.94%~73.66%,总有效率为88.0%~98.88%。98.6%的患者栓塞体积明显缩小,栓塞体积平均缩小率为74.1%。服药3~5天眼歪斜和肢体麻木的改善率占79.85%。治疗后对于患者头昏头痛改善率为95.95%。僵语塞改善率为94.7%,眼歪斜改善率为91.3%,半身不遂改善率92.3%,肢体麻木改善率92.9%,手足拘急改善率85.7%。临床研究实,蚓激酶纤维蛋白有特殊的亲和力,不影响机体正常的凝系统功能,可明显减少缺半暗带的范围。采用蚓激酶治疗梗塞,对患者瘫痪肢体恢复有明显效果,能有效改善梗塞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患者病残率,且后遗症状轻微,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优于蛇抗栓酶和宁,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见的阿司匹林疗法和盐酸噻氯匹啶等药物,副作用轻微,是预防和治疗梗塞较理想的类似t-PA作用的服抗拴溶栓药物。

糖尿

浆GMP140是皮细胞的活化释放产物之一,研究表明GMP140含量的测定也能反映体的活化程度及成倾向,而TXB2为XA2的代谢终产物,后者具有很强的促聚集和缩管作用。诸多报导显示糖尿病患者浆GMP140和TXB2水平显著增高,说明糖尿病患者体处于活化状态。粘附聚集功能增高,这是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发生早且发生率高及易并发微管病变的原因之一。蚓激酶是从人工饲养的赤子爱胜蚯蚓中提取的一组酸性蛋白质。糖尿病患者蚓激酶2周后浆TXB2水平明显下降,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提示蚓激酶粘附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浆GMP140水平治疗后也显著下降,说明蚓激酶在一定程度上有抑制糖尿病患者活化的作用。

肾病

蚓激酶是从特种蚯蚓中提取的一组蛋白水解酶。1984年清华大等单位初步研究结果显示蚓激酶具有溶栓,抗凝及去纤作用。前已实其作用机制,一是有纤溶酶原激活物(类似t-PA)作用;二是与纤维蛋白结使纤维蛋白迅速降解。具有直接和间接溶栓功能。肾病症患者常有凝固系统的凝活性增强。纤维蛋白原增高促使液凝固,促使小球毛细成。NS患者多数处于高凝状态,并有成的倾向。山东医大附院侯明等研究结果明纤溶激酶活性(要是t-PA)降低及纤溶抑制活性(要是a2-PA)增强,是慢性小球疾病液高凝状态成和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组的试验检查提示纤维蛋白原及黏度指标显著增高,这与国一些者的报道基本相符。设想该组使用蚓激酶治疗PNS的作用,就在于补充或增加了液中t-PA的含量,从而使NS时液纤溶系统中激活 与抑制因素的失衡状态得以重新平衡,起到抗凝和溶栓改善小球微环的作用,达到降低尿蛋白和改善功能的的。1983年日本宫崎大美原恒使用蚯蚓提取物,临床治疗栓栓塞疾病上千例,有效率达80%以上。1993年朱长连等报道9例原发性小球疾病,蚓激酶提取物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2例功能不全者,蚓激酶治疗后有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是令人鼓舞的。该组20例PNS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P<0.05有显著性差异。至于Ⅰ型和Ⅱ型疗效的差可能与其病程长,损害的程度较重,病理类型不同有。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做病理分型和疗效之间系的研究,有待进一步探索。

蚓激酶病的临床研究实,患者流变指标发生明显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88.4%,对病人甲皱微环检查表明,治疗前发现的红细胞聚集,暗红的现象得以改善,患者体氧含量增多,胸闷气短发绀症状减轻,没有出现不良反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病的抗拴溶栓药物。

下肢深静

下肢深静栓发病在3~7天为急性,发病7天以上者为慢性。急性者用尿激酶等溶栓治疗效果好,慢性则基本无效。慢性深成临床多见,尚无理想疗法。单纯蚓激酶2粒tid,21天,结果表明对于下肢深静栓总有效率为79.99%,显效28.57%,总有效率接近小分子肝素皮下注射(82.20%)。蚓激酶疗效确切。

发展前景

前的临床试验表明,蚓激酶对冠绞痛、梗塞、糖尿病、肾病症、病及下肢深静栓等常见病治疗作用确切,且不良反映小,患者易耐受。尽管尚有许多问题需要大规模,长时间的临床对照研究解决,但展望未来,蚓激酶在临床疾病中的应用会有更好的前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溶栓药

下一篇 头外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