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抗凝血药

抗凝药可用于防治栓塞或成的疾病,预防中其它栓性疾病。是通过影响凝过程中的某些凝因子阻止凝过程的药物抗凝药anticoagulant drugs可用于防治栓塞或成的 疾病,预防中其它栓性疾病。是通 过影响凝过程中的某些凝因子阻止 凝过程的药物。正常人由于有完整的液凝固系统和抗凝及 纤溶系统,所以液在既不凝固也不出,始终自由流动完成其......
目录

简介

抗凝

anticoagulant drugs

可用于防治栓塞或成的 疾病,预防中其它栓性疾病。是通 过影响凝过程中的某些凝因子阻止 凝过程的药物。正常人由于有完整的液凝固系统和抗凝及 纤溶系统,所以液在既不凝固也不出,始终自由流动完成其功能,但当机体处于 高凝状态或抗凝及纤溶减弱时,则发生栓栓塞性疾病。

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抗凝药包括:非肠道用药抗凝(如 肝素)、香豆素抗凝类(如华法林)、抗凝集药物(如 阿司匹林)等等。

分类

常用的抗凝药分类:

1、肝素。在体外均有很强的抗凝作用,这是通过抗酶Ⅲ来实现的,对凝过程的多个环均有抑制作用,其作用迅速。该制只能静给药,因为使用便(皮下注射),常用于需迅速抗凝治疗者或用作服抗凝前用药 ,当用量过多起出时,可用等量蛋白中和。长期使用肝素起的出的危险,副作用较大。

2、香豆素类。常用的有双香豆素 、 华法令和新抗凝等,通过拮抗 维生素K使肝脏酶原及因子Ⅶ、Ⅸ和Ⅹ减少而抗凝,因为用药始体仍有足量凝因子,故只有当这些因子耗尽后才能发挥抗凝作用,所以其作用始较慢,但作用持续时间较长,适用于需较长时间抗凝者如 深成和栓塞等,当用量不当起出时 ,除给维生素K外,最要的是输新鲜以补充凝因子。

3、抗药如阿司匹林潘生丁等对防止成有效。

因为阿司匹林环氧化酶有抑制作用,并可防止环氧化酶将生四烯酸转化成前列腺素中间体。由于液中缺少前列腺素中间体,故无法(或难以)栓。世界各国已广泛采用服小阿司匹林防治纤维起的栓性疾病。对 阿司匹林使用者的大规模调整结果实;此药确实可降低40~50%中梗或其它栓性疾病的发病率。更要的是,小阿司匹林价格十分低,即使常服用也不会增加病人济负担。

4、此外蛇毒溶栓如去纤酶、抗栓酶和清栓酶可溶解已成的栓使管再通。

5.新型服抗凝药

前新型服抗凝药物特指新研发上市的服Ⅹa因子和Ⅱa直接抑制,前者包括阿哌沙班、利伐沙班、依度沙班等,后者有达比加群。这两类药物都是针对单个有活性的凝因子,抗凝作用不依赖于抗酶,服起效快,相对于华法林半衰期较短,具有良好的系,与食物和药物之间很少相互作用,服使用无需监测常规凝指标,可以减少或者尽量避免因用药不当造成的药物疗效下降或者出不良事件,且量个体差异小只需固定量服用,对医生及患者均极为便。

肝素

来源与化

肝素(heparin)含有长短不一的酸性粘多糖。要由硫酸-D-葡萄糖胺、硫酸-L-艾杜糖醛酸、硫酸-D-葡萄糖胺及D-葡萄糖醛酸中两种双糖单位交替连接而成,是一分子量为5000~30000的混物。含有大量硫酸基和羧基,带大量阴电荷呈强酸性。药用肝素是从猪小肠牛肺中提取而得。

药理作用

肝素在体、体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静注射后,抗凝作用立即发生,这与其带大量负电荷有,可使多种凝因子灭活。这一作用依赖于抗酶Ⅲ(antithrombin Ⅲ,AT Ⅲ)。At Ⅲ是酶及因子Ⅻα、Ⅺα、Ⅸα、Ⅹα等含丝氨酸的蛋白酶的抑制。它与酶通过氨酸-丝氨酸肽键相结成At Ⅲ酶复物而使酶灭活,肝素可加速这一反应达千倍以上。肝素与At Ⅲ所含的赖氨酸结起AT Ⅲ构象改变,使At Ⅲ所含的氨酸残基更易与酶的丝氨酸残基结。一旦肝素-At Ⅲ酶复成,肝素就从复物上解离,再次与另一分子At Ⅲ结而被反复利用。At Ⅲ-酶复物则被 网状皮系统所消除。抑制酶活性的作用与肝素分子长度有。分子越长则酶抑制作用越大。

肝素也有降脂作用,因它能使皮释放脂蛋白脂酶,水解乳糜微粒及VLDL。但停药后会起“反跳”,使脂回升。

过程

肝素是带大量阴电荷的大分子,服不被吸收。常静给药,60%集中于皮,大部分网状皮系统破坏,极少以原从尿排出。肝素抗凝活性t1/2与给药量有,静注射100,400,800U/kg,抗凝活性t1/2分为1,2.5和5小时。栓塞、硬化患者t1/2延长。

临床应用

1.栓栓塞性疾病,防止成与扩大,如深静栓、栓塞、栓塞以及 急性梗塞。

2.弥漫性(DIC),应早期应用,防止因纤维蛋白原及其他凝因子耗竭而发生继发性出

3.心血管手术、导管液透析等抗凝。

不良反应

应用过量易起自发性出。一旦发生,停用肝素,注射带有阳电荷的蛋白(protamine),每1mg蛋白可中和100U肝素。部分病人应用肝素2~14天期间可出现缺乏,与肝素聚集作用有

肝素不易通过胎盘屏障,但妊娠妇女应用可早产胎儿死亡。

连续应用肝素3~6月,可质疏松,产生自发性骨折肝素也可起皮疹、药热等过敏反应。功能不全,有出素质、消化性溃疡、严重压患者、孕妇都用。

香豆素类

香豆素类 是一类含有 4-羟基香豆素基本结构的物质,服参与体代谢才发挥抗凝作用,故称服抗凝药。有双香豆素(dicoumarol)、华法林(warfarin,苄丙酮香豆素)和硝香豆素(acenocoumarol,新抗凝)等。它们的药理作用相同。

药理作用

香豆素类是维生素K拮抗,在肝脏抑制维生素K由环氧化物向氢醌型转化,从而阻止维生素K的反复利用,影响含有谷氨酸残基的凝因子Ⅱ、Ⅶ、Ⅸ、Ⅹ的羧化作用,使这些因子停留于无凝活性的前体阶段,从而影响凝过程。对已成的上述因子无抑制作用,因此抗凝作用出现时间较慢。一般需8~12小时后发挥作用,1~3天达到高峰,停药后抗凝作用尚可维持数天。双香豆素抗凝作用慢而持久,持续4~7天。华法林作用出现较快,持续2~5天。

过程

华法林服吸收完全,1小时后浆中即能测到,2~8小时达高峰。与浆蛋白结率为90%~99%。t1/2为10~60小时。要在中代谢。双香豆素吸收不规则。与浆蛋白结率为90%~99%。t1/2为10~30小时。硝香豆素t1/2 为8小时,还原型代谢产物仍有抗凝作用,t1/2为20小时。

临床应用

用途与肝素同,可防止成与发展。也可作为梗塞助用药。服有效,作用时间较长。但作用出现缓慢,量不易控制。也用于 湿心脏病、髋关节固定术、人工置换心脏瓣膜等手术后防止静栓发生。

不良反应

量应酶原时间控制在25~30秒(正常值12秒)进。过量易发生出,可用维生素K对抗,必要时输新鲜浆或全肝素。其他不良反应有肠反应、过敏等。

药物相互作用

①食物中维生素K缺乏或应用广谱抗生素抑制肠道细菌,使体维生素K含量降低,可使本类药物作用加强。②阿司匹林抑制可与本类药物发生协同作用。③水氯醛、羟基保泰松、甲磺丁脲、奎尼丁等可因置换浆蛋白,水杨酸盐、丙咪嗪、甲硝唑西咪替丁等因抑制药酶均使本类药物作用加强。④巴比妥类、苯妥英钠因诱导药酶,避孕药因增加凝作用可使本类药物作用减弱。

其他香豆素类

阿哌沙班

阿哌沙班是一个服、直接的凝因子Xa活性位点抑制,直接结于Xa因子的活性位点,通过减少酶原转化为酶而产生抗凝和抗栓作用,从而减少起的凝系统活化和活化。无论Xa因子是与纤维蛋白凝块还是与酶原结,阿哌沙班可以抑制游离及与栓结的Xa因子,并抑制酶原酶活性。阿哌沙班对聚集无直接影响,但间接抑制酶诱导的聚集。通过对Xa因子的抑制,阿哌沙班抑制酶的产生,并抑制成。该药物由百时美施贵宝与辉瑞公司共同研发。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红花月见草

下一篇 红花岩黄芪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