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红花岩黄芪

红花黄芪(Hedysarum multijugum Maxim. in Bull.)灌木或仅基部木质化而呈草本状,高40-80厘米,直立,多分枝,具细条纹,密被灰白色短柔毛。长6-18厘米;托叶卵状披针,棕褐色干膜质,4-6毫米长,基部合生,外被短柔毛;产四川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蒙古、河南和湖北。可补固表。【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图说-豆科》。【拼音】......
目录

简介

【出处】始载于《中国植物图说-豆科》。

【拼音】 Hónɡ Huā Yán Huánɡ Qí

【英文】 root of Multijugate Sweetvetch.

】红黄芪黄芪

【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红花黄芪

【采收和储藏】:秋末挖取,除去头部及支,晒干打把。

形态特征

红花黄芪,半 灌木,高可达1m。幼密被短柔毛。叶柄甚短,密被短柔毛;托叶卵状披针,长2-4mm,下部连,外面有毛;奇数羽状复叶,小21-41;叶片卵形或倒卵形,长5-12mm,宽3-6mm,先端钝或微凹,基部近,上面无毛,密布小斑点,下面密被平伏短柔毛。总状花序生,连花梗长10-35cm;9-25朵,疏生;苞片早落;花梗长2-3mm,有毛;花萼钟状,长5-6mm,外面被短柔毛,萼齿5,三角状,短于萼简;花冠紫红色,有黄色斑点,旗瓣和龙骨瓣近等长,翼瓣短。雄蕊10,二体,花柱丝状,弯荚果扁平,2-3荚斜,表面有横肋纹和柔毛,中部常有l-3个极小针刺或边缘有刺毛。期6-7月,果期8-9月。

产地生境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荒漠区河岸或砂砾质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四川西藏等地。

药用价值

性味】甘;温

归经

【功能治】补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敛疮。气短心悸;倦怠;乏力;自汗盗汗;久泻;肛;子宫垂;体虚浮肿;慢性肾炎难溃;或溃久不敛

【用法用量】服:汤,6-15g,大量要用至30g。补虚宜用;止汗、利尿、托疮生宜生用。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味甘、性微温。有补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的功能。用于气短心悸,乏力、虚脱自汗盗汗,体虚浮肿、慢性肾炎、久泻、肛、子宫垂、难溃、疮不愈。补用;止汗、利尿、托毒排脓、生宜生用。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抗凝血药

下一篇 肝素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