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
临床分类
流行病学
疾病病因
总述
食物中毒是由于进食有毒食物,或是受到细菌、细菌代谢物或其他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导致的,毒素分为细菌性、真菌性、植物性、动物性以及化学性。
基本病因
1、细菌性
细菌主要通过分泌的外毒素以及内毒素(自身的成分)引起食物中毒。主要致病菌有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肉毒杆菌、变形杆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空肠弯曲菌、结肠耶尔森菌、枯草杆菌,链球菌等。这些细菌在肠内大量繁殖,产生肠毒素,或细菌裂解而生内毒素,亦有由细菌侵袭肠壁黏膜等作用而致胃肠性食物中毒。此外,尚有神经性食物中毒,系肉毒杆菌产生的外毒素所致。
2、真菌性
病原菌为有毒的真菌,如赤霉菌中毒、青霉菌中毒等。谷物、甘蔗等食物在不合适的保存环境中可能产生霉变和真菌繁殖,人食用这类食物可能发生真菌毒素和变食物中毒。
3、植物性
4、动物性
5、化学性
农药、老鼠药、食品中的添加剂或金属汞等有毒化学物质掺杂在食物中。
危险因素
1、年龄
儿童由于天然的好奇心,加上对毒物没有识别和防范的能力,儿童发生食物中毒的风险最高。
2、野味
部分人喜欢冒险,尝试新鲜食物如菌菇类、不知名动物,因此发生中毒的风险也较高。
3、隔夜食物
临床表现
总述
本病潜伏期较短,一般在进食有毒食物后数小时到一天之间即可发病。主要有胃肠道表现和神经系统受损症状,也可出现全身症状。
典型症状
(2)呕吐:呕吐物多为进食的食物,若呕吐严重,呕吐物种也可有胆汁、血和黏液。常先吐后泻。
(3)腹泻:腹泻的轻重不一,每天数次至数十次,可有里急后重感。多为黄色稀便,水样或黏液便。部分患者会出现血水样便。
潜伏期结束后发病,症状轻重不一,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症状,也可出现意识模糊、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语言和行为举止异常、浑身肌肉抽搐、瘫倒在地无法起身、昏迷不醒。
伴随症状
食物中毒可伴随发热、寒战、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个别患者可也出现荨麻疹。
并发症
1、休克
重症患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预后差,病死率高。但由脱水引起的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多预后较好。
休克时的缺血、缺氧,可使得肺部的毛细血管、肺泡细胞受到损伤。而且在治疗休克时还可引起肺部小血管栓塞,使部分肺泡萎陷、不张、水肿,部分血管闭塞、不通畅,结果就是流入肺部的血液不能很好的从肺得到氧气,各器官也就供氧不足。严重时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病人处于休克状态时,肾脏就不能得到足够的血液供应,严重时可导致肾脏缺血坏死,甚至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脑部血流量减少,可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而缺血、缺氧又可引起脑细胞肿胀、血管通透性升高,从而出现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这时的病人可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发生脑疝、昏迷。
休克时冠状动脉血流减少,从而心肌缺血,最后引起心脏肌细胞损伤。
一旦出现,可引起肠坏死,预后很差,病死率达90%以上。
7、肝功能损伤
疾病检查
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情况时,需要及时就医咨询。对食物中毒者,医生一般会进行病史采集和初步的体格检查,并取患者血样、尿样、呕吐物或粪便进行检测,条件允许时还会进行影像学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通常会进行初步体格检查,明确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2、血生化检查
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炎症,并评估肝、肾功能。还可测定各类临床标志物的水平,例如血药浓度、酶活性、血氧浓度等。
3、尿常规检查
检测尿液中的电解质水平、酸碱度变化。鉴别尿液中是否存在血细胞、蛋白质或某些药物或毒素的代谢成分。
4、呕吐物或粪便检查
鉴别其中是否含有毒物、细菌或其他异常物质。
影像学检查
必要时,医生会通过超声、CT,MRI(磁共振成像)、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手段,观察病变的位置、体积,并评估体内各处脏器、骨骼的病变情况,了解病变波及的范围和严重程度。
疾病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进食有毒食物,以及突然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1、病毒性肠胃炎
患者主要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与食物中毒表现相似。但病毒性肠胃炎化验血清特异性抗体升高,经过细菌培养和血清学检查可进行鉴别。
为无痛性泻吐,先泻后吐为多,且不发热,粪便呈米泔水样,因潜伏期可长达6天。粪便涂片荧光抗体染色镜检及培养找到霍乱弧菌或爱尔托弧菌可确定诊断与食物中毒鉴别。
疾病治疗
治疗原则
食物中毒一般病程较短,医生会根据食物中毒患者的类型及其具体病情实施个体化的救治方案,力争尽快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改善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
对症治疗
1、脱水、电解质紊乱者,需补液维持体内水分、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出现酸中毒者,医生会酌情补充5%碳酸氢钠注射液。
2、呕吐、腹痛明显者,可口服丙胺太林(普鲁本辛),或皮下注射阿托品或山莨菪碱。
4、心跳异常或心跳停止者需进行人工按压或电击除颤,使其恢复正常心跳。
5、进食困难者可通过鼻饲管或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必须的营养成分。
相关药品
其他治疗
1、清除消化道内残留毒物
(4)洗胃、导泻、灌肠:医生会根据中毒类型,选择合适的方式尽快清除患者体内毒物。
2、促使体内吸收的毒素尽快排出
疾病预后
一般预后
食物中毒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毒物的毒性、中毒时间、中毒剂量。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较好,一般无后遗症,但部分病情严重可出现多种并发症,甚至死亡,神经型食物中毒病死率较高。
危害性
治愈性
本病可治愈。
治愈率
绝大多数患者可治愈,具体暂无大数据样本研究。
根治性
本病可以根治。
疾病日常
总述
食物中毒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务必遵医嘱用药;同时应立刻戒烟戒酒,并注意补充营养、增强体质,促进疾病康复。
用药护理
一定要遵医嘱用药,不要随意服用其他药物、保健品,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生活管理
1、保持周围环境清洁、干净。
3、寒战者注意添加衣被,发热出汗者及时擦洗更换衣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着凉。
病情监测
疾病饮食
饮食调理
食物中毒患者饮食宜清淡,减轻肠胃负担,同时注意膳食均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饮食。
饮食建议
1、食物中毒患者应当适当使用粥、面汤等主食,减轻胃肠道负担。
2、每天确保有新鲜的水果、蔬菜、坚果,以及优质蛋白质,例如蛋类、鱼类、瘦肉等。
3、患者可视情况适当食用高营养食物以促进康复。
饮食禁忌
1、避免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如炸鸡、火锅等。
2、避免食用生冷食物,给尚未完全恢复的胃肠道造成刺激。
预防措施
预防日常生活中毒的关键在于注意食品安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避免食用隔夜、变质食物,少吃腌制食品和外卖食品。
3、不要随意食用来源不明的食物,如野蘑菇、野味。
4、保持厨房和餐用具的卫生,做好消毒和分类处理。
就医指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