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薯莨

薯莨 薯莨(拉丁:Dioscorea cirrhosa Lour.,朱砂七),薯蓣科薯蓣属藤本植物。它生于海拔350~1500米的山坡、路旁、河谷边的杂木林中。其长可达20米,块茎外皮黑褐色,断面新鲜时红色绿色,革质或近革质,端渐尖或骤尖,基部,两面无毛,网明显;雄花序为穗状花序蒴果不反折,近三棱状扁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4-6月,7月至翌年1月结果。它分布于中国浙......
目录

形态特征

薯莨藤本植物,粗壮,长可达20米左右。块茎一般生长表土层,为卵形、球、长葫芦状,外皮黑褐色,凹凸不平,断面新鲜时红色,干后紫黑色,直径大的甚至可达20多厘米。绿色,无毛,右旋,有分枝,下部有刺。

单叶,在下部的互生,中部以上的对生;叶片革质或近革质,长椭卵形至卵,或为卵状披针至狭披针,长5-20厘米,宽(1-)2-14厘米,端渐尖或骤尖,基部,有时呈三角状缺刻,全缘,两面无毛,表面深绿色,面粉绿色,基出3-5,网明显;叶柄长2-6厘米。

雌雄异株雄花序为穗状花序,长2-10厘米,通常排列呈花序花序长2-14厘米或更长,有时穗状花序腋生;雄花的外轮花被为宽卵形或卵,长约2毫米,轮倒卵形,小;雄蕊6,稍短于花被雌花序为穗状花序,单生于腋,长达12厘米;雌花的外轮花被卵形,厚,较轮大。

蒴果不反折,近三棱状扁,长1.8-3.5厘米,宽2.5-5.5厘米;种子着生于每室中轴中部,四周有膜质翅。期4-6月,果期7月至翌年1月仍不落。

主要品种

要变种

块茎薯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块茎薯莨薯莨的区在于本变种的块茎为长,断面棕色白色带淡棕色叶片较狭,线形、长披针至卵状披针,长5-14厘米,宽0.6-4厘米。

分布于中国广东海南。生于海拔500米以下的山坡、沟谷的稀疏灌丛中、林中或林缘。模式标本采自广东海南吊罗山。

近种区

薯莨柳叶薯蓣的区在于该变种的雄花序通常为穗状花序排列呈花序蒴果较大,长1.5-2.5厘米,宽2-4厘米;而柳叶薯蓣雄的穗状花序通常2至数个或单个着生于腋,蒴果较小,长1.5-2厘米,宽2-3厘米。

生长习性

性喜温暖,喜高温和干、畏霜冻,生长最适温度为26-30℃。块茎一般生长在表层,不如薯蓣属其它种类耐,但北纬29℃以南区域栽培可不挖采于地下越冬。块茎10℃左右始萌动,20-25℃生长最快,20℃以下生长缓慢。薯莨属浅根系植物,故需要水分较深根系种类为迫切,但薯莨又不耐水,因而宜栽于灌水和排水良好、肥沃、有适度水湿的土地。薯莨喜有机吧,耐荫,但块茎积累养分需强光。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浙江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南部和西部、云南西藏越南也有分布。生于海拔350-1500米的山坡、路旁、河谷边的杂木林中、阔林中、灌丛中或林边。模式标本采自越南南部(R.Knuth的意见模式标本采自香港)。

繁殖栽培

繁殖

顶芽繁殖无性繁殖的一种,每一块茎上端有一段较细而粗硬的部分,其端有一顶芽,通过它的萌发可进繁殖。在年底挖采薯莨时,将有顶芽的上部切下,待伤后贮藏,清明前后下地栽植即可。它萌发快,产量高,是繁殖的最好法。

栽培技术

整地施肥

宜选择富含腐殖质、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整地前,每亩施入腐熟的厩肥250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于冬季翻入土,深耕30厘米,将土翻出,使土壤化,消灭地下害虫,春后再翻耕一次,耕平细作成高畦,再水沟,以利排水灌水。单一种植时1米挖沟,沟宽25厘米,深0.5-1米,间套种时则2-3米沟。

田间管理

搭支架当苗高30厘米左右时,可搭支架,牵蔓向上生长,增加叶片养面积和通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

浇水与排灌:薯莨不耐旱,又怕涝,因此浇水要适时,掌握不旱不浇的原则。出苗前一般不用浇水但遇严重干旱应浇水,可灌溉浇水,不可浇“蒙头水”;7-8月雨季,正是块茎膨大时期,如土壤过于潮湿,对根系生长不利,将降低薯莨的质量和产量,故必须及时疏沟排水。

中耕、除草、培土薯莨幼苗期生长缓慢,田间易生杂草,须及时进中耕除草,一般在出苗后即进中耕除草,以后每隔10-15天左右中耕除草一次,直到7月中旬,同时,块茎生长表土层,须根容易外落,故中耕须与培土

追肥:除了整地时施基肥外,还须多次施肥。春季出苗后,立即追施一次稀薄的粪水,每亩2000公斤,以利于幼苗生长蔓上架时,须尽早施肥,促进生长,扩大同化面积;夏季是生长的最旺盛季,需水肥量最大,。’应每隔10-15天浇1次稀薄粪水或尿素或硫酸铵等于旁。一般来说,生长前期宜供给速效氮肥,以利生长生长中后期除适当供给氮肥以保持衰老外,还需磷、钾肥以利块茎膨大。

病虫防治

褐斑病,俗病,多雨、地涝易发生,为害病。发病初期叶片黄色或黄白色病斑,后期变淡褐色。预防可每隔7-l0天喷1次1:1:150波尔多液,连喷2-3次;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500倍或50%退菌特800-1000倍液,7天1次,连喷2-3次。

病,为害病,夏季发生。初期叶片上生褐色小斑,后变黑色。预防可用1:1:150倍的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出苗后每隔10-14天再喷一次,发病时喷65%的代森锌500倍或50%退菌特80 -1000倍,7天一次,连喷2-3次。

蛴螬, 为害虫,可在整地时施毒土或毒饵诱杀。春季施氨水, 既追肥又可杀灭病虫。

主要价值

药用

【药性】味苦;性凉;小毒

【功效】活理气止痛;清热解毒

治】咳咯血呕血;衄尿血便血崩漏月经不调;痛经产后腹痛;脘腹胀痛;痧胀腹痛热毒痢;水泻;关节痛;跌打肿痛;疮疖;带状疱疹外伤

【用法用量】服:汤,3-9g;绞汁或研末。外用:适量,研末或磨汁涂。

【使用注意】孕妇

工业

块茎富含单宁,可提制栲,或用作染丝绸、棉布、网;也可作酿的原料。

作染料用:过去薯榔除了用来染衣服及纱线外,也大量地用来染棉麻编制的网,这要是因薯榔富含单宁酸及质,染色之后能加强纤维韧性,并防止海水腐蚀纤维之故。另外,先民也以薯榔鞣制皮革,据说也曾有不小的产量。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红草

下一篇 食物中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