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舌咽神经损伤

神经为混神经,是部重要的感觉传入神经,其运动支司提软功能,副交感纤维腮腺分泌。神经属后组颅神经外伤受损多因骨折线波及颈静孔所致,但颅后窝颈静孔区病变极易神经损害。神经的损害及损伤常与后组颅神经同时受累,单独的神经损伤临床极为少见。其表现为患侧后1/3的味觉减低或消失,上部一般感觉减低或丧失,软下垂。1.器伤神经的单独损伤极为少见,偶尔因小弹......
目录

病因

1.器伤

神经的单独损伤极为少见,偶尔因小弹伤所致。在下颌后间隙器伤中,神经常与迷走神经、副神经一同受伤。下颌水平支受伤时。神经亦常与迷走神经及面神经同时受伤。

2.手术误伤

动脉手术、颈椎前入路手术、甲状腺手术等常可误伤神经颅外段;颅后窝颈静孔区手术可误伤神经的颅段及颈静孔段。

3.骨折

颅底骨折骨折线枕骨髁累及颈静孔,挫伤或挤压神经

4.肿压迫和浸润

可造成神经的损伤和损害。如颅底颈静孔区及其附近区域的颈静、巨大神经)膜上皮样囊肿颅骨性肿及恶性肿的颅底转移;颅后窝颈静孔区肿;颅底外侧的肿等。

5.颅颈交界区畸

如颅底陷入、扁平颅底、小脑体下疝畸

6.核性损伤

急性核性损伤常见于脑干管病变、脑干灰质炎等。慢性损伤常见于延髓积水,脑干及高颈段多发性硬化等。

临床表现

1.一侧神经损伤

表现为同侧后1/3味觉丧失,峡区痛觉消失(因还有其自感觉,所以多不出现反射和吞反射障碍),同侧力弱及腮腺分泌明显障碍。临床上神经单独发生损伤者少见,常与后组神经损伤同时发生,一侧、迷走神经或其神经核损害时,可出现同侧软麻痹部感觉减退或消失、反射消失、呛咳及声音嘶哑等。

2.双侧神经损伤

患者进食、吞、发音均有严重障碍,严重时患者发“啊”的声音时软悬雍垂偏向健侧,甚至不能发音和吞、唾液外流等,称真性球麻痹

检查

1.颅底X线平

可以显示颈静孔的扩大及颅底质破坏,但对颅底线状骨折多不易显示。

2.MRI检查

可清楚显示颅后窝、颈静外及枕骨大孔区占位性病变及先天畸,也是前对脑干及高颈病变最理想的检查法。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及增强扫描的结,可明确病变的部位、起源、大小、与周围结构系及脑干受压情况,且还可对大多数病变作出定性诊断,但MRI对颅底质改变的显示不如CT。

3.CT检查

颅后窝及颅底CT薄层扫描,也可清楚地显示该部位占位性病变,特是颅底窗位及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清楚地显示颅底质的改变,对颅底线状骨折也多可清楚地显示。

诊断

据临床表现,结合病史及CT、MRI等影像检查即可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单独损伤神经极为罕见,一侧后组神经多同时受累或与迷走神经同时损伤。

1.颈静孔综征(Vernet综征)

第Ⅸ、Ⅹ、Ⅺ神经麻痹

2.Collet-Sicard综

第Ⅸ、Ⅹ、Ⅺ、Ⅻ神经麻痹,或偏侧颅底征候群。

3.枕骨大孔征候群

多为枕骨大孔区病变。

4.脑干病变

多表现为双侧多组神经损害。

并发症

神经损伤,患者可同时出现患侧胸锁乳突瘫痪神经损伤则半侧萎缩或双侧神经损伤。

治疗

1.病因治疗

针对神经损伤的原因进治疗,如炎症、肿管病变等。去除病因是保神经功能恢复的重要基础。

2.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外伤、肿、手术及其他病变造成的神经损伤或损害,一般采用保守治疗,给予神经养和管扩张及类固醇激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12神经生长因子、蛋白水解物(活素)、地巴唑尼莫地平地塞米松等。

3.并症处理

迷走神经损伤的重症患者可因障碍误吸并发肺炎,必要时急性期行气管切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治肺炎。部分患者须长期依靠饲。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水合氯醛中毒

下一篇 环磷腺苷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