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普罗帕酮

普罗帕酮,为广谱高效膜抑制性律失常药。具有膜稳定作用及竞争性β受体阻滞作用。能降低兴奋性,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延长传导。临床可用于预防和治疗室性和室上性异位搏动,室性或室上性动过速,预激综征,电复律后室颤发作等。具有起效快、作用持久之特点。中文称:普罗帕酮中文:1-[2--3-苯基-1-丙酮;丙苯酮;律平;丙胺苯丙酮;羟丙苯丙酮;苯丙酮;苯酚酮;苯丙酰安;来特莫诺......
目录

化合物简介

基本信息

中文称:普罗帕酮

中文:1-[2-[2-羟基-3-(丙氨基)-丙氧基]苯基]-3-苯基-1-丙酮;丙苯酮;律平;丙胺苯丙酮;羟丙苯丙酮;苯丙酮;苯酚酮;苯丙酰安;来特莫诺尔;利他;盐酸丙酚酮

英文称:propafenone

英文:5-OH-Propafenone-D5;PROPAFENONE HCL USP;WZ-884-642;WZ-884-643;Propafenone;Propafenonc;Berarytmon;Rytmonorm

CAS号:54063-53-5

分子式:C21H27NO3

分子量:341.44400

确质量:341.19900

PSA:58.56000

LogP:3.63230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结晶粉末

密度:1.096 g/cm3

熔点:171 - 174ºC

闪点:268ºC

折射率:1.557

储存条件:2-8ºC

安全信息

危险类码:R46

安全说明:53-36/37/39-45

药物说明

药物应用

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它是一类新型结构律失常药。它属于第一类(即直接作用于细胞膜的)律失常药。在离体动物的实验结果指出,0.5~1μg/ml时可降低收缩期的去极化作用,因而延长传导,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及有效不应期也稍有延长,并可提高细胞阈电位,明显减少的自发兴奋性。它既作用于房、室(要影响浦金野纤维,对的影响较小),也作用于兴奋的成及传导。临床资料表明,治疗量(服300mg及静注30mg)时可降低的应激性,作用持久,PQ及QRS均增加,延长房及房室结的有效不应期。它对各种类型的实验性律失常均有对抗作用。

律失常作用与其膜稳定作用及竞争性β阻断作用有。它尚有微弱的钙桔抗作用(比维拉帕米弱100倍),并能干扰钠快通道。

尚有轻度的抑制作用,增加末期舒张压,减少搏出量,其作用均与用药的量成正比。

它还有轻度降压和减慢率作用。

气管平滑

离体实验表明普罗帕酮能松弛冠状动脉气管平滑

局部麻醉作用

服后自肠道吸收良好,服后2~3小时抗律失常作用达峰效。作用可持续8小时以上,其t1/2为3.5~4小时。

药理作用

本品属Ic类律失常药。其电生理效应是抑制快钠离子流,减慢收缩除极速度,使传导速度减低,轻度延长动作电位间期及有效不应期,要作用在房及传导纤维,故对房性律失常可能有效。对房室旁路的前向及逆向传导速度也有延长作用。可提高细胞阈电位。故本品具有减低传导速度,延长有效不应期及降低兴奋性消除折返性律失常的作用。此外本品也有轻度β受体阻滞作用及慢钙离子通道阻滞作用,轻至中度抑制收缩力,后者的程度与量有

药代动力

服吸收95%,初期服药首效应(首过效应)明显,生物利用度为4.8%~23.5%,长期给药,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肝脏效应(首过效应)达到饱和状态,生物利用度明显升高,服药后30min左右起效,2~3h药浓度达峰值,作用持续 6~8h,有效药浓度0.2~3.0μg/ml,有效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浆稳态浓度与量呈非线性系,量增加3倍药浓度可增加10倍。药物与浆蛋白结率为95%,半衰期为3~6h。肝脏代谢,代谢产物5-羟-普罗帕酮有药理活性,90%代谢物从脏排出,原药约1%脏排出。

适应症

为钠通道阻滞药,有快速抗律失常作用。直接稳定细胞膜,降低传导纤维细胞动作电位0相最大上升速率,使传导减慢,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延长,延长或阻断旁路前向和逆向传导。提高兴奋阈,降低细胞的自发兴奋性,阻断折返通路,消除折返激动。还有轻度抑制收缩及与普鲁卡因相似的局麻作用。

服适用于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动过速。其次为室上性律失常,包括房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动过速及预激综征伴室上性动过速、房扑动或房颤动,但纠正房颤动或房扑动效果差。

静注适用于阵发性室性动过速及室上性动过速(包括伴预激综征者)。服适用于房性早博、室性早博,预防室上性动过速的发作。对房颤、房扑复律效果差。静注射适用于中止阵发性室上性动过速、室性动过速发作和预激综征伴室上性动过速的发作,并使房颤或房扑的室率减慢。本品要用于预激综征伴室上性律失常及房室结的折返性室上性动过速。

用法用量

服:1次100~200mg,1日3~4次。治疗量,1日300~900mg,分4~6次服用。维持量,1日300~600mg,分2~4次服用。由于其局部麻醉作用,宜在饭后与饮料或食物同时吞服,不得嚼碎。每日极量:0.9g。小儿每次5~7mg/kg,3次/日,起效后用量减半以维持疗效。

必要时可在严密监护下缓慢静注或静滴,1次70mg,每8小时1次。1日总量不超过350mg。

静注或静滴:70mg/次,1次/8小时,每日极量:0.35g。或每次l~1.5mg/kg,以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缓慢静注5分钟以上,必要时20分钟后可重复1次,以后以0.5-lmg/分钟的滴速维持。小儿每次lmg/kg,以葡萄糖注射液20ml稀释后缓慢静注5分钟以上,必要时20分钟后可重复1次。

注意事项

(1)不良反应较少,要者为口干麻木,可能是由于其局部麻醉作用所致。此外,早期的不良反应还有头痛头晕、闪耀;其后可出现肠道障碍,如恶心呕吐便秘等。老年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压下降。也有出现房室阻断症状。有两例在连续服用两周后出现胆汁郁积性损伤的报道,停药后2~4周各酶的活性均恢复正常。据认为这一病理变化属于过敏反应及个体因素性。

(2)在试用过程中未见及造系统的损害,有少数病人出现上述口干头痛、眩晕、肠道不适等轻微反应,一般都在停药后或减量后症状消失。有报道个病人出现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P-R间期轻度延长,QRS时间延长等。

(3)严重损害者慎用。

(4)窦房结功能障碍,严重房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源性休克用;严重的动过缓,功能不全 ,明显压患者慎用。

(5)如出现窦房性或房室性传导高度阻滞时,可静注乳酸钠阿托品异丙上腺素或间羟上腺素等解救。

用慎用

(1)对本品过敏、严重力衰竭、休克、严重动过缓、病态窦房结征、明显电解质失调、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病肿患者,以及窦房、房室和传导阻滞患者用。

(2)老年人用药后可能压下降,应注意观察。

(3)以下情况应用:①窦房结功能障碍;②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传导阻滞(除非已有起博器);③源性休克

(4)以下情况应慎用:①严重窦性动过缓;②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③压;④功能障碍。

(5)老年人有压下降、严重力衰竭、原性休克、严重动过缓、窦房性、房室性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征、明显电解质失调、严重阻塞性部疾患、明显压均用。 早期妊娠哺乳期妇女或功能损害者慎用。

(6)有功能损害者而必需用药,因体代谢和排泄受影响,浆游离分数和生物利用度增加,因此,要求在严密的电图监测下使用,且量宜减半。

(7)本品浆药物浓度与量不成比例地增高,增量时应慎重,最好监测药浓度。静注射时,应严密监测压及电图。需换用其他律失常药物时,应先停用本品l天;反之,各种律失常药至少停用1个半衰期。对严重急性律失常患者,可酌情缩短停药时间,但需严密监护。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有口干麻木、头痛、眩晕、眼闪光、嗜睡、恶心呕吐便秘等,在减量或停药后消失。用量较大时极个患者出现手指震颤动过缓、窦性静止、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精神障碍或压、清谷丙转氨酶升高及胆汁淤积性炎。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是诱发或加重室性律失常、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诱发或加重充衰、绞痛发作增多。也可出现窦房结功能失调如严重的窦性动过缓、窦性停搏,以及较严重的压。有较严重反应的个案报告在增多。不良反应与量相

(1)心血管:可产生动过缓心脏停搏及传导阻滞,尤其原有窦房结房室结功能障碍者,应停药并静阿托品异丙上腺素。必要时起搏治疗。有促律失常作用。4.4%产生压,尤其在原有功能不全者,可用升压药、异丙上腺素等,也可加重或诱发力衰竭,故对原有力衰竭者应用强利尿药。

(2)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也可产生口干麻木。减药或停药可消失。

(3)神经头晕眩。减药或停药可消失。

(4)其他:肝脏转氨酶升高,停药后2—4周恢复正常。

神经系统常见头昏头昏眼花头痛、多汗、嗜睡,也可发生面部潮红、感觉失常、 精神状态改变、视力紊乱、共济失调抽搐

消化系统常见厌食口干恶心呕吐、味觉障碍、便秘消化不良部不适。偶 见有功能损害,个患者发生胆汁郁积性炎。造系统可见

有白细胞减少及溶血反应。 皮肤偶尔发生痤疮、皮疹或荨麻疹。

药物相互作用

1.其他律失常药,包括维拉帕米普萘洛尔胺碘酮奎尼丁等,可能增加本品不良反应。

2.与降压药用,可增强降压作用。

3.与局麻药用可能增加本品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4.与地高辛用,可能增加地高辛药浓度。

5.与华法林用,可增加华法林药浓度和延长酶原时间。

6.与西咪替丁用,可使本品药浓度增加20%,但无电参数的改变。

7.与苯巴比妥同用,可降低本品的浓。

8.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环孢霉素、茶碱地高辛华法林等同用,可增强本品的作用与毒性。

9.与地尔硫革同用,二者的药水平均增高。

中毒

普罗帕酮(丙胺苯丙酮、律平、丙苯酮)为钠通道阻滞药,有快速抗律失常作用,适用于多种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房纤颤等。

服:每次0.1~0.2g,3~4/d,维持量为0.3~0.6g/d,每日极量0.9g;静注或静滴每次70mg,1次/8h,每日极量350mg。

中毒药浓度> 1000ng/ml。LD50大760~876mg/kg,静注射18.8~22.8mg/kg。本药要损害心脏中枢神经系统、肝脏脏等。

临床表现

1.不良反应如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头晕头痛、多汗、厌食口干恶心呕吐、皮疹等。

2.中毒表现

(1)心血管系统表现:诱发或加重室性律失常、力衰竭、绞痛;可出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压、休克等。

(2)神经系统表现:嗜睡、感觉异常、精神状态改变、共济失调抽搐等。(3)消化系统表现:便秘部不适、偶见功损害、胆汁淤积黄疸

(4)液系统表现:粒细胞减少、溶血反应及血红蛋白尿。(5)呼吸系统表现:气管哮喘、呼吸抑制、呼吸骤停。

治疗

普罗帕酮中毒的治疗要点为:

1.本药用量过大,应立即进、导泻、静输液,加速体药物排出。

2.出现窦性停搏传导阻滞时,可静给予阿托品异丙上腺素,必要时安置心脏起搏器治疗。

3.压伴功能不全者,使用升压药物和药物治疗。

4.过敏反应用抗组胺药物或糖皮质激素

5.用药后致力衰竭加重者,可用强利尿药物治疗。

6.其他对症治疗。

专家点评

文献报道,普罗帕酮确为一种疗效高而毒副作用较少的药物,可作为室性律失常的一线药物,对室上性律失常也可使用。鉴于其属于Ⅰc类药物,梗死患者应慎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曼陀罗中毒

下一篇 芫荽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