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陀罗中毒
概述
误食茄科曼陀罗属植物的种子、果实或幼苗而引起的有毒植物食物中毒,症状以神经系统异常为主。
曼陀罗多生长于田间、沟旁、道边、河岸等处,其全株均有毒,种子毒性最大。毒性物质为莨菪碱、东莨菪碱和阿托品等。
曼陀罗作为中药,常用量为0.3~0.6g,煎服;研末服用,每日90~150mg。临床常因用药过量或误食而致中毒,亦有过服曼陀罗药酒而中毒的。表现为腺体分泌减少,出现口干、声哑;使支配瞳孔括约肌的动眼神经麻痹而使瞳孔扩大;可使心率加快,且有扩张支气管和皮肤血管的作用。对中枢神经的作用是先兴奋后抑制,对脊髓可刺激反射功能,发生抽搐、痉挛。严重中毒时,可使延髓麻痹而致死亡。中毒的程度与年龄、服药方式及个体耐受性有关。
关于曼陀罗中毒的报导较多,一般在食后半小时,最快20分钟出现症状,最迟不超过3小时;中毒剂量因毒性进入途径、年龄及健康状况而异。成人食果三枚即可中毒;儿童较敏感,只要成人的十分之一,不超过一个,种子3~4粒即可中毒,多为急性突然发病。儿童中毒尚有嗜睡现象。外敷曼陀罗叶也能引起急性全身性中毒,症状与口服相同,出现症状时间较口服者为快。
各种家畜都能中毒,以猫最敏感,牛、马次之,绵羊和兔耐受性最强。植株地上部分对牛的致死量为150~300g,马150~200g,绵羊 75~200g。马食1kg种子,次日痉挛死亡。种子对鸵鸟毒性特强,对鱼也有毒。最近报导,羊中毒症状有运动失调、肌纤维自发性收缩、感觉过敏、呼吸快、饮水少等。
发病原因
中毒表现
秋末如见学龄前儿童猝然发生谵妄或昏迷,并有瞳孔散大,必须追索误食植物野果的病史,再自洗胃排出液中搜寻曼陀罗果实或莨菪根即可确诊。对中毒史不详的病例,须与冬眠灵,非那更中毒或猩红热、脑炎、脑膜炎等病鉴别。如用乙酰甲胆碱3~10mg皮下注射,而无出汗、流泪、唾液增多、胃肠蠕动增强等正常反应,可疑为阿托品类中毒。必要时可取患者的尿做阿托品定性分析:即把尿加少许硝酸在水浴上蒸发至干,再加一滴氢氧化钾酒精溶液,若为阿托品则呈紫罗兰色,并很快变为红色。
中毒症状因各种生物碱的多少而不同。发病的快慢也因食入量的多少及个人体质而不同。普通在食果实之后1/2~3小时内发生症状。最初症状为口干渴,皮肤及颜面普遍发红,有红斑疹,干燥无汗,惊恐、烦躁或嗜睡,以后手足舞动,谵妄,幻视,幻听,严重者发生痉挛,或为强直性,或为阵挛性。常伴有中度发热,少数可达40℃以上。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或减弱,血压升高,脉搏速而弱,经12~24小时后,由躁狂、谵妄而入昏迷,可致死亡。若抢救及时或中毒较轻,则上述各种症状逐渐消失,而瞳孔散大一般经1~3天方恢复正常,甚至延长至1~2周之久。事后患者完全忘记病情经过。
白细胞总数一般正常或轻度增加,中性粒细胞多在65%以上。
检查
鉴别
对中毒史不详的病例,须与冬眠灵,非那更中毒或猩红热,脑炎,脑膜炎等病鉴别。如用乙酰甲胆碱皮下注射,而无出汗,流泪,唾液增多,胃肠蠕动增强等正常反应,可疑为阿托品类中毒,必要时可取患者的尿做阿托品定性分析。
并发症
治疗
1.洗胃、导泻
以1:5000高锰酸钾或1%鞣酸洗胃,然后以硫酸镁导泻或灌肠,中毒时间长者可用生理盐水做高位洗肠,迅速清除毒物,减少体内吸收。
2.拮抗剂
用3%硝酸毛果芸香碱溶液皮下注射,以拮抗莨菪碱作用,15分钟一次,直至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出现,口腔黏膜湿润为止。也可用水杨酸毒扁豆碱皮下注射,每15分钟一次,可用数次,直至症状减轻。
3.对症治疗
烦躁不安或惊厥时可给予氯丙嗪、水合氯醛、苯巴比妥、安定等镇静剂,但忌用吗啡或长效巴比妥类,以防增加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对于中毒引起中枢神经抑制的病人,应给氧吸入并作人工呼吸。对惊厥昏迷的重症病儿可肌注新斯的明,每3~4小时1次。高热时用冰袋降温,酒精擦澡,解热剂等。
急救措施
预防措施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