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唐松草
植物资料
形态特征
植株除茎下部有时疏被短柔毛外,其他部分无毛。根状茎短,末端生出长匍匐茎;须根有球形或椭圆球形的小块根。茎高15-36厘米。基生叶1,长20-25厘米,为二回三出复叶;叶片长(4.5-)6.5-9厘米;小叶草质,顶生小叶宽卵形或圆卵形,长2-5厘米,宽1.7-4.5厘米,基部心形或圆形,不明显三浅裂,边缘有浅圆齿,两面脉近平;叶柄长7-13厘米。茎生叶为单叶,2,对生,无柄,宽卵形或卵形。花序似伞房花序,长1.5-5.5厘米;萼片白色,长圆形,长约2毫米,宽在0.5毫米以下,早落;雄蕊长5-8毫米,花药椭圆形,长约0.6毫米,花丝白色,上部倒披针形,比花药宽3-4倍,下部丝形;心皮2-5,有细心皮柄,花柱极短,腹面密生柱头组织。
地理分布
在我国分布于吉林、黑龙江。在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 箭头唐松草 硬水黄连
(《四川 中药志》)
【异名】水黄连(《百草镜》),金鸡脚下黄(《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黄脚鸡(《四川中药志》),硬杆水黄连(《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为 毛茛科植物箭头 唐松草(拉丁名: Thalictrum simplex L. )的根。
【植物形态】箭头唐松草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1~1.5米,全株无毛。根茎短,须根细长,黄棕色。茎有纵棱。叶为2至3回3出 羽状复叶;叶柄基部有纵沟,具膜质耳状鞘,基生叶的柄长6~8厘米,茎生叶愈向上叶柄愈短,乃至无柄;小叶片线状长圆形或长圆状楔形,全缘或先端2~3裂,基部圆形或楔形,边缘反卷;顶端小叶具柄,两侧小叶常无柄;顶梢或花序上的叶狭小,近披针形,2~3裂或全缘。 圆锥花序顶生;苞片及小苞片均为卵状披针形,褐色,膜质;花黄色, 花柄长3~5毫米;萼片4,卵状椭圆形;雄蕊10~20,花丝细弱,花药线状长圆形,具小箭头;雌蕊6~12。瘦果很小,卵状圆形,无柄,灰褐色,宿存柱头短,呈箭头状。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生于向阳斜坡、林缘、灌丛、草地、河边。分布吉林、辽宁、黑龙江、山西、甘肃、青海、四川、湖北、 内蒙古等地。
【采集】5月采收,晒干。
【药材】干燥根茎较粗,须根众多,细长,呈马尾状,外表灰棕色至灰黄色,断面鲜黄色。根茎上方常有茎杆残基。气微,味苦。
产于四川。
【化学成分】根含小檗碱。 原种Thalictrum simplex L.地上部分合生物碱:唐松草宁碱、箭头唐松草碱、鹤氏唐松草碱、芬氏唐松草碱、唐松草洒明碱。叶含唐松草宁碱、箭头唐松草碱。根含生物碱小唐松草碱、小唐松草宁碱、β-别隐品碱、木兰花碱、箭头唐松草米定碱、黄唐松草碱、鹤氏唐松草碱等。种子含箭头唐松草碱。油中分出唐松草酸。
【药理作用】箭头唐松草碱对小鼠有镇静作思,对可拉唑(150毫克/公斤 腹腔注射)虽无保护作用,但可延长环已巴比妥之 睡眠时间达2倍,此剂量(500毫克/公斤皮下注射)不影响体温,如加倍剂量则可使体温在2小时内下降2.5~2.7℃,于18小时内下降6.5~6.0℃。对麻醉猫1~5毫克/公斤静脉注射可使血压下降20~90毫米汞柱,同时心率变慢,心收缩振幅加大,10毫克/公斤则可致死。对胆碱能受体影响很轻,不改变肾上腺素之反应。5毫克/公斤有轻度的抗肾上腺素作用,在猫小肠及子宫标本上有轻度拟胆碱样作用。在0.0001浓度时有解痉作用。
鹤氏唐松草碱1~3毫克/公斤静脉注射于猫,可引起血压短暂下降并导致死亡。对小鼠之 半数致死量为282毫克/公斤。 唐松草属中尚含有抗肿瘤的生物碱。
【性味】《四川中药志》:"味苦,性寒,无毒。"
【功用主治】清湿热,解毒。治黄疸,痢疾,哮喘,麻疹合并肺炎,鼻疳眉赤,热疮,
①《纲目拾遗》:"治鼻疳。"
②《分类草药性》:"治五种黄疸,哮吼喘急,解热毒,涂火疮。"
③《四川中药志》:"消肿,去湿及解毒。治五种黄疸,腹痛 泻痢,目赤红肿,咳嗽气喘,涂 热毒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外用:研末调涂。
【选方】①治 大叶性肺炎:箭头唐松草五钱(或根三钱), 葶苈子三钱,甘草二钱。水煎服。
②治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箭头唐松草根,蝉蜕、旋覆花各一钱五分。水煎服。
③治痢疾:箭头唐松草、马齿苋各五钱。水煎服。(①方以下出《中国沙漠地区 药用植物》)
④治鼻疳:百部三钱(切片晒干。炒,取净末二钱),地骨(净炒)二钱,五倍子(炒)、黄柏(炒)、甘草(炒)各二钱,水黄连(切片,炒)一钱。共为末。如鼻疳烂通孔者,以此调香油搽。(《纲目拾遗》)
生长习性
生山地林下或灌丛下。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