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氯丙嗪类中毒

氯丙嗪类药物为酚噻嗪的衍生物,前常用者有氯丙嗪(冬眠灵)、乙酰普吗嗪、异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等,氯丙嗪中毒多由于用药过量或小儿自取多量误服所致。偶因应用治疗量发生过敏反应。误用较大量时,病儿出现头晕、嗜睡、表情淡漠、软弱,有时精神失常,乱语乱动;还可发生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黄疸肿大等。过大量所致的急性中毒常发生心悸四肢发冷压下降,甚至休克,患儿呼吸困难,瞳孔缩小......
目录

临床表现

误用较大量时,病儿出现头晕、嗜睡、表情淡漠、软弱,有时精神失常,乱语乱动;还可发生流涎恶心呕吐腹痛腹胀黄疸肿大等。过大量所致的急性中毒常发生心悸四肢发冷压下降,甚至休克,患儿呼吸困难,瞳孔缩小,昏迷和反射消失。尿中可出现蛋白,红、白细胞及管型。长期应用大量可致粒细胞减少、减少、溶血贫血等,甚至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还可出现面神经麻痹,发音困难和口吃,眼眶周围肉痉挛,甚至角弓反张状态。少数起眼部损害,导致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尿氯丙嗪试验阳性。

诊断

1.服药史及临床表现。

2.尿氯丙嗪定性试验阳性,有诊断价值。法:取尿lmL加10%硫酸液或10%硝酸lmL,摇匀后再加50%三氯化液1mL观察5分钟,如有氯丙嗪存在即呈紫色

治疗

安置病人平卧,以防发生体位性压。如服大量药物,在6小时均须应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微温水洗。因此类药物是强力止吐吐常常失败。洗后注入硫酸钠导泻。静输液可以促进毒物排泄,维持体液平衡,防治休克,但输液量不可过多,避免发生力衰竭和水肿压降低时,应使病人平卧及按摩四肢,输入浆或右旋醣酐,尽量不用管加压药,必需时,选用多巴胺间羟胺去甲上腺素。忌用盐酸上腺素、麻黄碱。出现震颤等锥体外系症状时,可用苯海拉明,缓慢静注射,几分钟症状即减轻。若无效果,5~10分钟后可重复一次,以后每6小时一次,注射或服,共24~48小时。氢溴酸莨菪碱对本类药物起的类帕金森综征亦有效果。如有惊厥出现,可用速效巴比妥类药物及水氯醛等。呼吸抑制昏迷时,酌情选用适量安钠咖、尼可刹米山梗菜碱、利他林等,但须避免量过大或频繁应用而惊厥。纳酮疗效甚高,除极少数过敏者外,无,故可优先选用。出现黄疸肿大或过敏皮炎时,给予上腺皮质激素,同时进保护等治疗。严重中毒病人可施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预防

1.注意严格掌握适应和用药量,长期用药应注意其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2.对功能不全及中枢神经系统明显抑制的患者应用或慎用。

3.精神病患者用药应由病人家属或医务人员照每次用量给药,看其服用。

4.与全身麻醉药(包括)、抗碱能药物(如阿托品)、解热镇痛药、降压药、抗震颤药(如左旋多巴)等药用必须慎重。

5.在使用胰岛素、降糖灵、磺酰脲类等药物时,勿同时使用氯丙嗪类药物,以免黄疸功能异常。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