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流感嗜血杆菌肺炎

流感嗜杆菌肺炎是由流感嗜杆菌起的部炎症。本病有两个高发年龄组,即6个月~5岁的婴幼儿组和有基础疾病的成人组。秋冬季为发病高峰季,常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某些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可促进流感嗜杆菌肺炎的发生,尤其在性感冒流之际,流感嗜杆菌肺炎的发病率增加且病情严重。流感嗜杆菌肺炎(hemophilus influenza pneumonia)是由流感嗜杆菌起的部炎症,过去......
目录

概述

流感嗜杆菌肺炎(hemophilus influenza pneumonia)是由流感嗜杆菌起的部炎症,过去认为本病在成人中罕见,要发生在6个月~5岁的婴幼儿,常并发化脓性膜炎,近年来,流感嗜杆菌在成人肺炎中地位为临床所认识,据统计10%~20%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由流感嗜杆菌起,33%~65%的医院肺炎首先是鼻咽部流感嗜杆菌源性吸入作为始动菌,继发其他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而致。

病因

(一)发病原因

致病菌感染(45%):

流感杆菌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分为荚膜 6型。以b型致病力最强,临床近95% 的重症嗜流感杆菌感染是由b型起。年龄越小,感染Hib危险性越大,其发病率越高。Hib要通过空沫或接触分泌物传染,新生儿可通过母亲产道感染。感染多呈发,常年都有发病,但通常是秋季始上升,冬季达到高峰。由它所致感染中,以呼吸道感染居多。遗传因素可能有较重要的作用。

病因素(20%):

另外疾病因素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先天性或功能性无症、早产养不良等均可导致Hib 感染的危险性增加。近年来因为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病或其他恶性淋巴患儿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以及气管插管的增多等因素,使Hib感染有增加趋势。

流感嗜杆菌作为革兰阴性小杆菌,约1.5µm×0.3µm大小,呈杆状,丝状等多性,在急性感染标本中多以短小球杆菌态出现,本组细菌不孢,无鞭毛,不能运动,部分菌株具有多糖荚膜,本菌为需氧菌,养要求高,需X和V两种生长因子,X因子为存在于血红蛋白中的一种血红素,为含的卟啉,耐高温,是细菌成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基,这些酶类是细菌氧化还原反应传递电子的重要物质,V因子为一种维生素B类物质,液中所含的V因子通常处于被抑制状态,80~90℃加热10min后可使V因子释放,因此,流感杆菌在巧克力培养基上生长较佳,培养24h后,菌落可呈三种态:M型(黏液型),R型(粗糙型)和S型(光滑型),有荚膜的菌株菌落呈M型,黏稠并有光泽,对人体的毒力强,流感嗜杆菌与金黄葡萄球菌在琼脂培养基上共同孵育时可见卫星现象,因葡萄球菌能成V因子,使其菌落周围生长的流感嗜杆菌菌落较大,远离者则较小,此外,尼古丁可促进流感嗜杆菌生长

荚膜型流感嗜杆菌含有荚膜多糖抗原又称M抗原,具有型特异性,能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可应用型特异性免疫清作分型,通常将流感嗜杆菌分为a~f 6个型,其中以b型致病力最强,其多糖抗原含有核糖,磷酸多核糖核糖醇(polyribosvl-ribitol phosphate,PRP),可抑制细胞吞噬,临床上b型流感嗜杆菌起的肺炎最多见,f型次之,无荚膜型菌株一般不致病,但近来的研究显示,25%成人体有无荚膜菌株的抗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无荚膜型菌株和肺炎链球菌常在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基础上起基础疾病急性加重,直至上世纪60年代流感嗜杆菌对氨苄西林普遍敏感,自70年代首先报道对氨苄西林耐药株以来,耐药率不断上升,而且出现对多种抗生素耐药问题,不同抗生素其耐药机制不同。

(二)发病机

流感嗜杆菌的致病力与多种毒力因子有,除内毒素外,流感嗜杆菌还能产生组胺,使气管平滑收缩,分泌黏液,上皮细胞的渗透性增加,并能破坏纤毛运动,致病性流感嗜杆菌具有IgA蛋白酶,能水解呼吸道黏膜的分泌型IgA而发挥致病作用。

通常情况下,寄殖的流感嗜杆菌并不致病,细菌自口咽吸入气管气管后即被纤毛运动排出体外,同时,呼吸道黏膜分泌物中的分泌型IgA可以保护机体免受感染,但当机体抵抗力降低,免疫功能不完善时即可造成感染,发生流感嗜杆菌肺炎,甚至血症化脓性膜炎而危及生命,本病易发生于6个月~5岁的婴幼儿,这与机体的免疫防御状态有,大多数母乳培养的婴儿可以从母体中获得抗流感嗜杆菌荚膜多糖抗体而得到被动免疫力,但随婴儿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年长儿和成年人由于免疫系统已健全,感染后获得了保护性抗体,因此,小于6个月的婴儿及年长儿,成年人流感嗜杆菌肺炎较少见,但近年来文献报道上述年龄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可能与检测技术的提高,耐药菌株的增加及细菌毒力的改变有,成人流感嗜杆菌肺炎的发生同样与患者体缺乏特异性抗体有,因之常伴发于糖尿病,肾病征,丙种球蛋白缺乏,中毒或应用抗肿化疗药物,免疫抑制药物者;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囊性纤维化及长期吸烟人群中,由于局部防御机制受损,流感嗜杆菌易侵犯下呼吸道发生肺炎

本病在婴幼儿患者始常为气管-气管感染,发展成化脓性气管炎,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坏死,部分黏膜与基底膜分离,细气管及其周围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起细气管炎,细菌侵犯并在生长繁殖毛细管扩张,充水肿,渗出,中性粒细胞趋化吞噬活性增强,伴随炎性渗出物的产生而导致肺实变。

成人患者病变多呈气管肺炎表现,大性分布亦不少见,病变融组织坏死,甚至出现空洞,脓肿,延及胸膜胸腔积液脓胸

症状

起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表现为发热咳嗽,咳脓性呼吸急促发绀,与一般肺炎相似,呼吸音低,闻及湿啰音,少数并发脓胸,时有胸腔积液体征。

检查

流感嗜杆菌肺炎检查项清腺苷氨酶、胸部平

腺苷氨酶(ADA)系统命为腺苷氨基水解酶,要催化腺苷和氧腺苷,生成次黄嘌呤核苷和氨,是腺苷酸分解代谢的重要酶系之一。ADA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组织,以小肠黏膜和含量最高,次之。在细胞ADA 要定位于胞浆,白细胞中ADA活性高于红细胞。

白细胞总数大多增高,清腺苷氨酶(ADA)增高。清腺苷氨酶正常值:1~25U。

X线表现:

①通常为段及实变。

②呈气管肺炎,表现为斑状或多性浸润,很少脓肿,约20%发生脓胸

治疗

治疗应选择氨苄青霉素注或静注或加用氯霉素。当细菌对氨苄青霉素耐药时可改用头孢菌素。

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其中部分能产生β酰胺酶,对氨苄西林耐药。儿童患者及慢阻并发本病者分离的流感嗜杆菌耐药菌株尤为多见。一般可酌情选用新型大环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氨苄西林。第2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对本菌有较强抗菌活性,轻中度感染被提倡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松和头孢噻肟以及喹诺酮类对中重度流感嗜杆菌肺炎疗效更为确切。极重症患者可应用第4代头孢菌素或碳青霉烯类

并发症

并发脓胸

预防

b型流感嗜杆菌感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但持续时间短,因而菌苗的改进成为近年来的重要课题,前,所采用的菌苗有下列3种:

1.荚膜多糖菌苗(PRP) 菌苗无蛋白成分,为半抗原,可刺激机体产生IgM抗体,不能刺激活化助性T淋巴细胞,因而不放大免疫及回忆反应,持续时间短。

2.多糖-载体蛋白结菌苗 即将荚膜多糖抗原与载体蛋白(常用白喉伤风类毒素)结,增强了免疫原性,使机体免疫应答加强,并有持久的回忆反应,应用于1~18个月的婴幼儿,效果达80%~90%。

3.荚膜寡糖-变异型白喉类毒素结菌苗 两者之间以共价键结前认为该菌苗具强免疫原性且安全,有效率可达97%。

由于尼古丁为流感嗜杆菌的养成分,戒烟为成年人预防本病的措施之一;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亦属重要预防措施,尤应起临床医师重视。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花姬蛙

下一篇 氯丙嗪类中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