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颈静脉球瘤

颈静是指起源于颈静球体外膜以及沿迷走神经支和神经鼓室支等部位分布的副神经生长的部位,通常将发生于颅底颈静孔及其附近者称为颈静球体,发生于中耳鼓室者称为鼓室球,但临床因常难以确定肿的原发部位,故常将二者统称为颈静。发病高峰年龄为41~70岁,女性多见,多为单发,生长缓慢,病程可长达数十年。该病属于良性肿,但由于其位置特殊、供丰富,体较大时可侵犯周围......
目录

病因

(一)发病原因

颈静是富管性肿,呈球或结生长,供动脉来自动脉的鼓室下支,并有突支后听动脉,枕动脉,颌动脉,椎动脉动脉的分支。

(二)发病机

细胞多呈多皮样细胞,胞质布嗜酸性细颗粒,细胞核居于中央深染,纤维组织把细胞分割成巢状,其间穿薄壁小动脉毛细管,肿浸润性生长,转移少见,约10%以下可扩到相邻淋巴结,肿组织与周围组织对其阻碍有,有人认为肿途径为:①沿鼓管和颅底孔分鼻咽部和颅底部,②沿动脉至中颅窝腔,③沿颈神经孔进后颅窝,④沿鼓室盖至中颅窝底,迷路窗到听道进桥小脑角,由此可见肿在颅多处生长

Fisch据肿的大小和侵犯的范围分为4型:

1.肿局限于

2.肿中耳并累及乳突未到下迷路。

3.肿侵犯下迷路到尖 此型包括:

(1)肿虽然累及颈静球和颈静孔,但未侵入到颈动脉管的垂直部。

(2)肿累及动脉管垂直部。

(3)肿累及动脉管的水平部。

4.肿侵犯硬膜进入颅 其中又分为:

(1)肿在颅直径小于2cm。

(2)肿直径大于2cm,肿部分难以切除。

另有人把肿分为颈静孔直接进入后颅窝和肿颅骨破坏后长入后颅窝两种,前者因颈静孔缺乏硬结构,肿组织之间无硬膜相隔,而后者肿则在硬膜外生长,临床较常见,对手术有指导意义。

症状

早期病人多有头晕,眩晕等症状,随后可有外耳道反复出耳鸣,进耳聋,后期有部疼痛,面瘫面部麻木,视物成双等,肿位于颈静孔附近,后组神经损害症状有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患侧软麻痹反射消失,肿累及中颅窝和后颅窝时,部分病人可有颞小脑脑干症状

检查

1.头颅X线平

颈静孔像可见孔扩大,质破坏,当肿较大时,可有尖,中颅窝,枕大孔及听道质改变。

2.头颅CT

可见颈静孔区不均匀高密度影边界不清,注药后肿强化,如肿累及动脉冠状扫描可观察肿动脉系,窗像见肿附近部位质破坏优于X平

3.MRI成像

可消除颅骨底对观察肿的影响,从矢,冠,轴三维向观察肿态与相邻结构系,肿呈等T1和长T2不均信号影,轮廓不规则,注药后明显强化,边界清晰。

4.管造影

在该病诊断面十分重要,颈动脉穿刺插管,动脉或椎动脉造影可显示动脉早期肿异常染色,如果再动脉颈外动脉和椎动脉选择性肿动脉造影更能见到管染色的肿轮廓。

颈静管造影的:

①明确诊断。

②了解肿动脉

③除外颈动脉和迷走神经,为术前栓塞做准备。

④静期判断肿对颈回流影响。

诊断鉴别

1.颈静孔区管病变

包括颈静孔外凸性裂,颈静球进入下鼓室动脉异常,原始镫动脉中耳动脉等,以上病变均局限于中耳,头颅平和CT显示颅底各孔位置正常,无质虫蚀性破坏。

2.非富管性肿

常见有神经,皮样和表皮囊肿,炎性或非炎性肿,肉瘤,转移癌,这些肿也可表现为后1/3味觉减退(神经)声带及软麻痹(迷走神经)和胸锁乳突力弱(副神经)的颈静孔综症状,除皮样或表皮囊肿以外,这些肿CT扫描都可显示高密度影,但从管造影上很少有颈静所示的早期肿染色。

3.

可发生在颅底的颈静孔区,CT扫描和管造影时,可有类似颈静的征象,但是,可有钙化和造成局部质增生明显,而颈静质破坏为

4.颞肉瘤

常表现为大范围的颅骨破坏,病程短,早期即有多发性神经损害,无颈静神经受损的先后顺序。

并发症

术后并症包括液漏,膜炎,困难和面瘫,Carder报告22例颅底入路17人,局限乳突入路2人,鼓室下入路2人,颅底入路与颞下凹和耳蜗入路1例,手术切除13人,分期切除8人,失量在600~800ml之间,肿全切除或近全切除20人,近全切除1人,其并症为:死亡,无;液漏,4例;膜炎,1例;困难,11例;面瘫4例。

治疗

颈静的治疗包括放射疗法、栓塞治疗和手术切除。三种治疗法可单独应用,也可结治疗。  

1.放射治疗

有单纯放射治疗、术前放射治疗和术后放射治疗3种。单纯放射治疗要适应于年老体弱,有严重其他脏器疾病不能承受手术打击的病人。术前放射治疗,要对肿较大、估计术中出较多,单纯手术切除肿困难者,其的是使肿缩小,供减少,有利于手术切除。术后放射治疗用于肿术后残留,特是附在动脉上的肿,手术切除困难者。常用的放射源为60Co或X线直线加速器,一般量为45~50Gy治疗5周,术前放射治疗者,放疗后3~4个月手术切除。  

2.栓塞治疗  

(1)栓塞的:

①术前栓塞减少肿术中出

②对不能耐受手术病人通过栓塞肿管,延缓肿生长。  

(2)栓塞法:颈动脉插管到肿动脉,注入栓塞。  

常用的栓塞材料有组织块聚乙烯醇颗粒(lvalon)、吸收性明胶海绵(明胶海绵)和氰基丙烯异丁酯(IBCA)。栓塞前同侧动脉、椎动脉颈外动脉分支造影,肿中来自动脉和椎动脉分支的供小支,因管较细,并有误栓管的可能,故很少做靶管栓塞,栓塞肿要是指颈外动脉的肿动脉颈外动脉在头颈部有广泛的支,单纯栓塞颈外动脉很少产生现象。栓塞材料选择以不能管流入静环为宜,前认为较好的栓塞材料为lvalon,而吸收性明胶海绵和IBCA不宜进入肿实质管,并且后者有黏附导管滞留体的危险。栓塞的并发症要为误栓管造成要见于微导管颈外动脉动脉位置较低、颈外动脉术中痉挛和栓塞过多等,入动脉系统及动脉颈外动脉之间存在异常使栓塞物异常交通进入管。  

3.手术治疗

为了防止功能性颈静术中产生压危象的危险,术前应检查病人管系统功能,注意有无压、心脏病等疾患,测24h尿中香酸(VAM)、三甲基上腺素、儿茶酚胺和5-羟色胺的浓度,测定前3天应停服有儿茶酚胺类药物防止假阳性出现。对肿较大术后出现呼吸和困难者可术前置饲管,有面瘫、眼睑不能者,常规做眼睑缝。  

对较小的肿手术只局限静附近,如果肿只限于颈静部及颈静球管,切鼓室下部则可将肿切除,手术入路不需要切除外耳道后壁并保留中耳结构,这种情况下,只需要暂时将乳突段面神经分离即可。肿较大向前累及动脉手术最好到颞下窝暴在肿向后侵犯到斜坡前水平时,可通过迷路入路扩大颅底切,增大暴。   

近年来,采用放射治疗和栓塞技术结手术切除肿法,使肿切除率有所提高,并发症下降,预后得到改善。

护理

1、饮食上应注意清淡,多以菜粥、面条汤等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为佳。

2、可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保维生素的摄入量。

3、给予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如各种粥类、米汤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