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损伤
病理病因
(一)发病原因
(二)发病机制
股动脉起自髂外动脉,于腹股沟中点下方开始至下方内收肌裂孔处延至腘动脉;在这过程中,股深动脉主干又分出旋股外侧动脉,旋股内侧动脉和穿动脉,除战时穿通伤外,平时多因股骨干骨折时锐刺刺伤或其他锐器引起,以股(浅)动脉多见(图1),亦可引起股动脉与股静脉同时受损而引起动静脉瘘;刺伤引起股动脉管壁部分破裂,于后期有可能形成假性动脉瘤或是继发性血栓形成,股动脉受阻后侧支循环主要依靠股深动脉所形成的动脉网;因此,在此段或其上方受损,则所引起的肢体坏死率可高达80%。
症状体征
1.严重的股动脉开放性损伤可因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此种情况除战伤外主要见于交通事故和锐器伤。
2.闭合性股动脉裂伤如管壁断裂或部分断裂则大腿迅速出现进行性肿胀且可见与脉搏相一致的搏动(后期则无),同时出现患肢发凉、疼痛、麻木、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等下肢缺血症状。
3.股动脉壁挫伤或内膜撕裂伤可因继发血栓或血管短暂痉挛出现下肢缺血症状。
4.股动脉医源性损伤可出现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表现为腹股沟区搏动性包块,进行性增大。
5.如合并股静脉损伤,可导致股动静脉瘘,表现为患肢肿胀、皮温高,体检时可闻及腹股沟区杂音或震颤。
并发病症
相关检查
诊断鉴别
疾病治疗
治疗概述
就诊科室:血管外科 外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3月
治愈率:70%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0——10000元)
因股动脉阻塞后肢体坏死率高,因此要求尽早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恢复股动脉的正常血供。
1.开放性股动脉损伤,应在积极维持生命体征的前提下尽可能的控制出血。
2.根据股动脉损伤程度可行股动脉局部修补、利用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行股动脉重建术。
3.如合并股动脉血栓形成,应行股动脉取栓,保证损伤部位远端的血管通畅,合并动静脉瘘可行动静脉瘘结扎术;如伴有股静脉损伤可同时行股静脉修补。
4.急性下肢缺血股动脉开通后可能引发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可适当应用脱水剂,如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应尽早切开减压。
预防护理
饮食保健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