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咳药
简介
镇咳药(antitussive drug):在应用镇咳药前,应明确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对于剧烈无痰的咳嗽,例如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的慢性咳嗽或者经对因治疗后咳嗽未见减轻者,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防止原发疾病的发展,避免剧烈咳嗽引起的并发症,应该采用镇咳药物进行治疗。若咳嗽伴有咳痰困难,则应使用祛痰药,慎用镇咳药,否则积痰排不出,易继发感染,并且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使用
② 外周性镇咳药,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中任何一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有些药物兼有中枢和外周两种作用。
用以止咳的药物。分为两种类型:
① 中枢性镇咳药。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使其对外周传来的刺激不敏感,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都有一定效果。多用于癌症、急性肺梗塞、左心衰竭引起的咳嗽。常用药物有可待因、咳必清、咳美芬、咳平。
② 末梢性镇咳药。抑制咳嗽反射弧中除咳嗽中枢以外的环节的药物,对刺激性干咳或阵咳效果较好,常用的如咳宁、甘草片。二苯哌丙烷(咳快好)兼有中枢性和末梢性双重镇咳作用。
应用镇咳药物时首先必须明确引起咳嗽的病因,并采用相应的措施;对于有痰的咳嗽,必须同时合用祛痰药,以免由于痰液排出受阻加重感染。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