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冻僵

冻僵又称意外低温,是冷环境体温过低所导致以神经系统和管损伤为的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冻伤起的局部组织损伤,以四肢和面部为多见。当外界温度过低时,人的“体温调中枢”可进自我调,一面使体表毛细管收缩,使失热量减少;一面分泌激素刺激细胞代谢,动员糖原使体热量的产生增加,以维持人的恒定体温。但如果人长时间于冷低温环境中,再加上饥饿疲劳,能量来源受限而消耗增加,就会使体温......
目录

概述

当外界温度过低时,人的“体温调中枢”可进自我调,一面使体表毛细管收缩,使失热量减少;一面分泌激素刺激细胞代谢,动员糖原使体热量的产生增加,以维持人的恒定体温。但如果人长时间于冷低温环境中,再加上饥饿疲劳,能量来源受限而消耗增加,就会使体温不断下降,全身新陈代谢机能受到抑制而发生全身性冻伤。伤员起初表现面色苍白、打寒战,继而感觉疲乏,打瞌睡,呼吸跳变慢,反射迟钝,压下降,体温逐渐降低,出现幻觉,若不及时救治就可危及生命。

发病机制

冻僵冷刺激前视区的皮温和深温受体,通过上腺素能交感神经使体表管收缩以保持体温,同时通过运动神经增加肉张力和抖动来产生热量。但是所增加的热量都是有限的,仅比安静状态时增加40%~60%。冷使氧耗量和搏出量增加在5℃的环境中,氧耗量约增加3倍,输出量增加95%冷影响意识和思维活动舔,降低对外界的反应性和工作能力。当冷继续存在使体温下降到35℃以下称低温。低温影响心脏功能,并妨碍葡萄糖等能量代谢。体温在26~33℃时,冷直接作用于使跳减慢和律失常;17~26℃时血红蛋白与氧亲和力增高,氧释放减少,使组织缺氧;12℃时,细胞膜钠通道阻断,钠离子不能进入细胞,使纤维无应激反应,并出现感觉和运动神经麻痹周围管扩张而导致失热,进一步起体温下降。倘若低温为时较短,体温回升时神经肉的功能可以恢复。如果低温持续数小时,神经肉发生退性变即使体温恢复正常,其功能亦难以恢复。冻僵损伤皮细胞,解冻后管腔栓和组织性坏死。

冻伤是局部温度过低致使局部管先收缩、后扩张,毛细管壁通透性增加,浆渗出,组织水肿液浓缩和管壁损害栓以致组织坏死。病变可仅限于皮肤或累及深部组织包括肉和骼。

临床表现

冻僵患者在受冷初期有头痛不安、四肢肉和关节僵硬皮肤苍白冷、跳和呼吸加快、压增高。体温低于33℃时有嗜睡、记忆丧失、跳和呼吸减慢、搏细弱、感觉和反应迟钝。体温低于26℃,出现昏迷输出量减少、压下降、律失常,甚至发生室颤动细胞缺氧,影响葡萄糖代谢使糖降低和钾增高。冷影响小管水和钠的再吸收,使尿量增多,容量减少。20℃跳停止低温还可粘膜糜烂和出以及腺炎症冻僵恢复后可出现成和组织性坏死。

冻伤常发生在手指、足壳和,亦可发生在腕、前、足、面、肘、等部位在陷埋于雪中时还可发生在壁和外生殖器官

冻伤处局部皮肤苍白冷、疼痛和麻木。据损害程度临床分为四度,第一、二度要为组织环障碍,第三、四度有不同深度的组织坏死。

一度:皮肤浅层冻伤初起皮肤苍白、继为蓝紫色以后有红肿、发痒、刺痛和感觉异常。

二度:为皮肤全层冻伤。除红肿外,出现水疱,疱破后易感染。如无感染,2~3周后水流干枯成痂。

三度:冻伤累及皮肤全层和皮下组织。皮肤由苍白色渐变为蓝色,转而为黑色,感觉消失。坏死组织溃疡继发感染。愈后可留疤痕,并可影响功能。

四度:皮肤、皮下组织肉甚至骼均被冻伤冻伤部位呈暗灰色,边缘可有水肿和水疱,感觉和运动完全丧失2~3周后坏死组织分界清晰,干性坏,有水肿继发感染转为湿性坏舔。常后遗有伤残和功能障碍。少数可并发肺炎心包炎等感染。

治疗方法

1、迅速将患者移至温暖处,搬动时要小心、轻放,避免碰撞后骨折。在未获得有确切的死亡据前必须积极抢救

2、复温,首先湿冷衣服。患者体温舔在32~33℃时可用毛毯或被褥裹好身体。逐渐自复温。体温<31℃时,应加用热或用44℃热水袋温暖全身。更积极的法是将患者浸泡于40~44℃或稍低温度的水中使其缓慢复温。跳停止或有室颤动的患者应立即进胸外心脏按摩或除颤。一般忌用盐酸上腺素,以避免发生室颤动。体温<12℃时,复温后肢体有红、肿、痛,神经肉的功能需要数周或数月后才能恢复,理疗可缩短恢复期。

3、对症处理,要是复苏积极纠正缺氧液浓缩电解质紊乱和预防继发感染水肿功能衰竭。

冻伤

要是保暖,局部涂擦冻伤药水或软膏。水疱舔不宜刺破,任其自然干枯。防止创面继发感染。四度的深部冻伤,待其坏死组织分界明显后再切除创面可植皮以加速愈

急救措施

1.保温、复温,是冻僵救治的键措施。应尽快使冻僵的伤员冷环境,并将他或其冻伤的肢体浸泡于40~42℃清洁温水中约20 分钟。当病人出现寒战或恢复知觉时,或冻伤肢体的指甲或皮肤出现潮红时,即应停止加温,用软毛巾擦干其身体或其肢体,再用厚棉被包裹,使病人保持在温暖的环境中,待其体温自然回升。对年老、年幼及体弱者,可将伤员用棉被包裹,睡在20~25℃的温室中,使体温每小时约上升0.6~1℃,直至正常。不可用冷水浸泡或用雪搓,否则会加重冻伤,但也不宜用烤。

2.伤员身体复温后,可立即在冻伤处涂些呋喃西林霜或呋喃西林可的松等药膏,每日1~2 次;也可用辣椒秆、子秆水洗患处,每天2~3 次,每次半小时,洗后擦干再涂药膏,常可促使冻伤区的组织恢复正常环。

3.受冻的肢体应稍抬高,以利水肿早消。对受冻肢体的后遗症,如肉痉挛、关节强直等,应尽早采用热、理疗、按摩等疗法,并结自动与被动运动锻炼,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4.凡遇全身冻僵者,如呼吸已停止时,应立即实人工呼吸,如跳、呼吸均已停止时,应一边人工呼吸,一边心脏按摩

5.对全身冻僵病人,急救或急救无效时,应迅速送医院救治。在运送途中,要始终注意病人保暖。

并发症

老人婴儿体质极度衰弱者和慢性心血管病前垂体和甲状腺机能减退管意外后遗症患者偶尔在温度过低的室亦可发生冻僵冻伤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