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出血性脑梗死

梗死(hemorrhagicinfarctionHI)是指在梗死期间,由于缺管重新恢复流灌注,导致的梗死区出现继发性出CT扫描或MRI检查显示在原有的低密度区出现在或局限性高密度影。这种现象称之为梗死或梗死后栓塞发病3天自发出约占20%,1周占46%,2周占38%,3周占15%,绝大多数发生在栓塞后2周梗死分为缺性和出性两大类。......
目录

概述

定义

梗死分为缺性和出性两大类。当同时发生缺和出两种病变时称之为混梗死。

分类

梗死有两种类型:出后继发梗死和梗死后出转化,后者又称为性梗死。动脉-动脉栓栓塞性梗死和源性栓塞性梗死容易造成梗死。

梗死的发生率约30%~40%,多见于栓塞和大面积梗死,其发生率与梗死面积成正比,梗死面积越大,发生几率越高,梗塞面积大于同侧半球1/2的大面积梗死几乎不可避免地都会并出源性梗塞时出转化达71%,95%的性梗死为源性卒中。栓塞发病3天自发出约占20%,1周占46%,2周占38%,3周占15%,绝大多数发生在栓塞后2周

病因

梗死的病因常见以下两种情况:

源性栓塞:多种心脏疾病在律骤变时栓子梗死栓塞管易于再通受损管壁脆弱易破当液重新涌入时即发生栓塞区出

②大面积动脉粥样硬化梗死:容易发生出病理研究发现,栓塞性管病的梗死发生率为24%~71%,非栓塞性管病梗死发生率为2%~21%。因此栓塞性梗死要特警惕梗死的发生。

源性栓塞最常见约占半数以上源性栓塞如房纤颤、湿心脏病瓣膜疾病、病窦综细菌性膜炎、二尖瓣垂二尖瓣环状钙化房黏液左室附壁栓如梗死后左室壁动脉肌病力衰竭等。

发病机制

栓塞大面积梗死、并有压病的梗死及梗死后的压升高、糖升高白细胞升高、高热等易诱发梗死,其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几种因素有

1、栓子迁移和管再通由于梗死多数是由于栓塞起,起出的原因要是“栓子迁移”的栓子破碎并向远端迁移,此时远端的管由于已发生缺、坏死在压的作用下破裂出梗死当栓子塞后,由于正常纤溶机制影响,使栓子随即崩解,加之后造成的代偿性管扩张使栓子向管的远端推进,因此在原缺区因受缺损伤的毛细皮渗漏,当再灌注后受强力动脉灌注压的影响,造成梗死区的继发性出,这种出可以很广泛。Fisher认为,尸检几乎所有的栓塞灶都可有小灶性出

2、大面积梗死临床CT扫描MRI检查显示大面积梗死以及梗死后大范围水肿梗死的危险因素。大面积梗死好发于颅底Willis环的前半部分,栓塞面积Pullicino计算法15ml以上为大面积栓塞。大面积梗死时常伴有明显的水肿,使周围管受压,液淤滞,水肿消退后水肿压迫损伤的管重新灌注因长时间缺缺氧管通透性增强易发生渗及出

3、侧支成早期动物实验发现良好的侧支环是发生梗死的必要条件。侧支梗死的可能机制,据认为是梗死特是在大面积梗死后,由于水肿使梗死周围组织毛细管受压而发生缺坏死皮损害病程第2周水肿消退侧支放已发生坏死之毛细管破裂起梗死周边斑点或状出另外,梗死后几天至几周,毛细管增生活跃,容易与软管的侧支环发生沟通尚未成熟的皮质管会出现液渗出。

4、抗凝溶栓治疗抗凝溶栓治疗以往一直存在争议,有人通过实验认为梗死通常是栓塞性卒中的自然发展,与抗凝治疗无提出梗死的组织本身的化环境可能对继发性出的发生和程度有很大的影响。

5、高糖有人认为梗死的发生与糖尿病患者毛细皮受损易破裂出

6、发病时间梗死与多种因素有但发病时间的迟早直接影响病程过和临床预后早发型常与栓子迁移有,临床症状突然加重,而迟发型大多与侧支环有

总之,梗死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其发生的基本条件不外乎缺管壁的损伤,软化、坏死的组织水肿程度的增减流动力的改变,病灶区流的再通再灌注压增高或梗死边缘侧支放,继发性纤溶及凝障碍等,而最键的机制是流的再灌注。

病理

不同于普通梗塞时成的白色软化灶,而表现为红色软化。显微镜下见软化区的格子细胞含大量含黄素,使组织黄色棕色。吞噬细胞含黄素的格子细胞,可多年甚至永久不消失。多见于栓塞时,因栓子动脉后常发生阻塞处以远的动脉痉挛,当痉挛解除后栓子流向末梢管,原被梗阻区管壁坏死、出性梗死。也见于因压而致的梗死。

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发病年龄以老年患者多见先有梗死梗死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梗死的症状可有意识障碍不完全或完全性失语头痛眩晕、呕吐偏盲偏瘫偏身感觉障碍,运动性共济失调小便失神经系统症状刘正松等观察21例梗死患者,发现从梗死发病至发现梗死时间为:2~7天5例8~14天12例15天以上4例一般发生梗死时原有症状加重,其中意识障碍加重6例,偏瘫偏盲眩晕呕吐共济失调加剧者12例头痛加剧出现局限性抽搐者3例。

2、梗死的发生时间分两型

(1)早发型:即梗死后3天发生的梗死据文献报道梗死后早期发生梗死常与栓子迁移有临床上常有神经系统症状突然加重持续不缓解甚至出现意识障碍、瞳孔改变、消化道出中枢性高热等危险症状CT扫描显示:在原有低密度梗死灶出现有点状斑状、环状条索状混杂密度影或团块状的高密度影出量大时在低密度区有高密度肿图像,且常有占位效应,病灶周围呈明显水肿此时若无出前的CT对比,有时很难与原发性量大者预后差病死率高。

(2)晚发型:在梗死8天后发生梗死晚发型的发生常与梗死区侧支环的建立有,此种类型的临床神经系统症状加重不明显患者一般没有任何感觉,甚至病情逐渐有好转CT扫描显示:多在原有低密度梗死灶出现有点状斑状环状、条索状混杂密度影或团块状的高密度影此型多预后好在临床上易被临床医师忽视。

3、据临床症状演变分3型

(1)轻型:梗死发生时间晚,多在原来梗死7~8天后发生,部分患者在神经系统症状明显好转时发生发生出后原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不加重预后同原来的梗死。

(2)中型:梗死发病时间在梗死后4~7天发生梗死后原有的梗死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不缓解或在原来的基础上病情加重可表现为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肢体瘫痪加重,一般无意识障碍预后较好。

(3)重型:梗死发生在梗死3天表现原有梗死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突然明显加重,有意识障碍、瞳孔改变消化道出、中枢性高热等危险症状重者可因脑疝死亡。梗死患者在病情稳定或好转中突然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要考虑到有梗死可能。对于梗死有诊断价值的临床表现要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膜刺激征阳性等。所以在梗死患者病情恢复期及病情有突然改变时,应做CT扫描以明确诊断。

4、原发病的表现有心脏疾病者占绝大多数如冠病房颤病房颤、冠病频发性早搏梗死、压病糖尿高脂血症等临床表现。

并发症

1、部感染部感染是要并发症之一。重症卧床患者常部感染。梗死造影

2、上消化道出管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即应激性溃疡发生机制为下视丘和脑干病变所致,现在认为与视丘下前部、后部灰白结延髓迷走神经核有神经中枢在视丘下部,但其高级中枢在眶面海马回及边缘系统,消化道出的机制与上述部位原发或继发的病灶有

3、褥疮要是躯体长期不变动体位而致局部皮肤及组织受到压迫时间过长而发生缺、坏死的一系列表现。管病患者由于高龄患者较多,肢体瘫痪长期卧床,活动不便,容易对于隆起等部位压迫使局部组织及缺氧。

4、管病后抑郁症和焦虑反应管病后抑郁是管病较为常见的情感障碍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

(1)抑郁反应的特征性症状

情不好,境悲观自我感觉很坏;

睡眠障碍失眠多梦或早醒;

食欲减退不思饮食;

④兴趣和愉快感丧失,对任何事情均动力不足,缺乏活力;

⑤生活不能自理自责自罪消极想死;

⑥体重迅速下降;

⑦性欲低下甚至没有性欲。   

(2)焦虑反应的特征性症状

①持续性紧张不安和忧虑的境;

②同时有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对声音敏感和容易激惹③同时有躯体症状包括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压升高、跳加快、胸闷、呼吸加快、烦躁坐卧不宁等和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如多尿肠活动增加而致腹泻

检查方法

梗死的检查式是通过ct来检查:

CT:在低密度梗塞的景上有在、不均匀的高密度出区,其密度不如肿高,亦不如肿均匀一致。出量大时,在低密度区中有高密度的肿影。如果幕上缺性梗塞病人发病1小时CT出现较大面积低密度改变者均发生出性梗塞。因此,早期CT大面积低密度改变强烈预示出性转化。

不规则型:CT见少量液分布在梗塞的病灶中呈小状,不规则型出量小,无高颅压征,预后较好。据CT表现可分为3型:

(1)中型:在低密度梗死灶中可见状高密度出灶;

(2)边缘型:高密度出灶位于梗死边缘,

(3)混型:中和边缘均有斑状出

诊断

1、据临床表现

①有梗死特源性及大面积梗死的可靠依据,如CT扫描或MRI检查

②一般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较重,或呈进性加重或在病情稳定、好转后突然恶化。

③在应用抗凝溶栓药或进扩容、扩治疗期间,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加重,甚至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梗死。

2、影像检查CT扫描或MRI检查等影像检查提示性梗死。

3、液检查有颅压升高、液有红细胞蛋白含量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4、有栓塞的原发疾病如冠病房颤病房颤、冠病频发早搏、梗死压病糖尿高脂血症等临床表现。

5、排除诊断排除原发性脑瘤性出等颅性疾病。

鉴别诊断

梗死在CT表现上也有出病灶应与原发性脑瘤性出等鉴有时需要有原始CT对照观察能确诊。

1、原发性自从CT问世以来临床诊断已不难临床上要依据:

(1)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

(2)起病快在几分钟或几小时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及压增高的症状,可有头痛恶心呕吐

(3)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4)既往压病史尤其没有过正规治疗者。(5)CT扫描检查:原发性患病当时即有高密度影,周围低密度水肿带,有占位效应。对直径大于1.5cm以上的肿均可确地显示,可确定出的部位、肿大小、是否破入脑室、有无水肿脑疝成,几乎100%诊断。而梗死是先有梗死的临床表现,在梗死的基础上发生出性病变。

2、脑瘤性出脑瘤性出患者平时多有头痛恶心呕吐压增高的症状,检查有视盘水肿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在此基础上病情突然加重,CT扫描显示:脑瘤囊性变或坏死区密度高,可见液平面。有时可见到不均匀高密度影。增强扫描时肿组织有强化反应。

治疗

1、一般治疗原则梗死

(1)轻型梗死:无需特殊治疗,以脱水降颅压、调和控制压、糖,清除自由基,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防治并发症为

(2)重型梗死或大面积梗死并中、重型梗死,应治疗,应使患者保持安静,积极脱水降低颅压,减轻水肿,防止脑疝,调整压,防治并发症等综治疗。

(3)肿较大者或以破入脑室系统者:应尽早流术肿清除术或去瓣减压术。

(4)对于疑有或确诊为梗死的患者应停用一切能诱发出的药物如抗凝溶栓药扩容管药、抗聚集等。梗死的治疗既要积极又要稳妥,立足于中性治疗。由于心脏疾病糖尿病等导致的栓塞,是梗死的病因因此应积极病因以便对因治疗。至于梗死的治疗,较为复杂,采取的措施要求更加积极稳妥,特注意防止加剧病理损害的因素。因此临床上诊断梗死后,应依据个体化原则制定理的管病治疗案由于部分患者是先有一种性质的病变,随后诱发另一种性质的病变,故积极治疗要病变也是理的。临床观察发现以出且破入脑室的患者,多在发病后数天死亡,有先呼吸后跳停止的脑干功能衰竭,所以及早清除肿,防治脑干功能衰竭是有益的。此外梗死患者,年龄较大心脏功能不良多有长期压病史等代偿能力和下丘功能均较差卧床时间长用药量大,易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治疗时应保持环境稳定,理选择药物积极治疗感染防治多脏器功能衰竭也是治疗的键措施之一。

2、降低颅压治疗无论出灶,还是缺灶都会导致水肿产生压增高因此积极脱水降颅压是梗死治疗的有效措施。

3、急性期压的调控压调控是一个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对压严密的监测适度慎重的调控理的个体化治疗对于降低死亡率,减轻致残和防止复发均有重要意义。一般认为:对于原有压病的患者。若压在24/12.66kPa(180/95mmHg)以下,可不必干预超过这一范围则需采用抗压药治疗并最好在严密监测压下实施并注意下列几面。

4、钙通道阻滞药应用钙通道阻滞药能阻止过多的钙流入胞质和线粒体,减轻超载状态防止细胞死亡,并可以减轻管平滑的痉挛改善环,增加流供应常用的药物:尼莫地平尼莫地平(尼莫通)、桂利嗪(益嗪)等对于压增高者慎用。

5、神经细胞保护代谢赋活要有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药、GABA受体激动药自由基清除神经养因子、神经苷脂和代谢赋活如:蛋白水解物、胞磷碱(胞二磷碱)、三磷腺苷(ATP)辅酶A吡拉西坦(复康)等。

6、亚低温治疗对于严重患者,常有意识障碍尤其是在急性期,给予低温治疗保护细胞是有益的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临床可以早期给予低温尽量在发病6h给予。于降温措施最好用设置先进的低温室,也可采用头部帽+大动脉+药物的法使体温控制在一个理的范围。

7、对症治疗改善液黏度静滴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羟乙基淀粉(706代浆)等有癫痫发作的患者及时应用镇静药烦躁患者也可给予适的镇静药。昏迷患者注意呼吸道口腔、泌尿道的护理等有应急性溃疡的患者可给予西咪替丁(甲氰咪瓜)奥美拉唑(洛塞克)等药物治疗。

8、康复治疗如病情允许,宜早期始积极进康复知识和一般训练法的教育注意患肢保持在功能体位鼓励患者树立恢复生活自理的信医疗和康复工作,争取早日恢复,同时针灸按摩理疗等,以减轻病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同时积极鼓励患者进日常生活训练等。

9、病因治疗如源性栓塞是在心脏疾病的基础上特是在律骤变时栓子梗死,治疗时应积极控制原发性心脏病,尽量减少管病的复发。压患者尽量把压控制在一个理的水平。

10、外科治疗对于肿较大者或已破入脑室系统病情危重,或有脑疝先兆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要有:流术、肿清除术或去瓣减压术。

预后

轻型梗死预后与动脉硬化梗死基本相同年龄大者预后差随年龄增长病死率明显上升。重型梗死预后差或病灶大、病灶多、肿型预后较非肿型预后差。重要部位的出或梗死及有严重并症的患者预后较差病死率高。常见死因是脑疝多脏器衰竭继发感染功能不全大面积梗死,尤其出破入脑室病情凶险常导致死亡有人观察梗死发生越早预后越差,早发型7天以死亡高幸存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严重迟发型则死亡率低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轻。

鉴于上述情况对7天发生梗死称为高危阶段。此外诊断是否及时治疗措施是否得当对预后也有一定影响因此,凡临床上梗死,尤其是栓塞患者病情有突然变化时或病情一度平稳又加重者在病情允许的条件下应及时进CT扫描MRI检查以求确诊及进相应处理梗死一诊断成立,立即停用溶栓抗凝和管扩张药给予脱水、钙离子拮抗药和自由基清除保护治疗以及控制糖,限制活动,预防及治疗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

预防

由于梗死的病因心脏疾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所以应加强对于上述疾病或有可能性梗死的病因控制如积极控制心脏疾病,理调整压等。

具体法是:1、对于压患者应将压控制在一个理水平。因为压过高易使及粥样硬化的小动脉破裂出;而降压过低或过快,容易导致不全甚至出现梗死或分水岭梗死所以应防止压急骤降低流缓慢黏度增加以及凝固性增高的各种因素。

2、对于梗死急性期,溶栓抗凝等治疗应在有一定实验室控制的基础上应用。尽量减少梗死的发生。

3、讲究精神理卫生许多梗死的发作,都与情绪激动有

4、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适度的体育活动有益健康避免不良嗜好如吸烟酗、暴饮、暴食。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并要有足够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饮食过饱不利于健康,霉变的食品咸冷食品,均不符食品卫生的要求要食,以防止脂过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5、中老年人,特是体弱多病者在季变换时多半不适应而患病尤其是严和盛夏时老年人适应能力差,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平时高应特小心

6、重视管病的先兆如有不适如一侧肢体突然感到麻木,软弱乏力,嘴歪,流涎或手足麻木,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人的话,突然眩晕伴有肢体症状。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等异常时,如果患者条件允许应及时进CT扫描或MRI检查同时在管治疗期间,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必要时可及时复查CT扫描。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镇静催眠药

下一篇 虎纹蛙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