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耳中毒
症状体征
中毒的潜伏期因食入物不同而异,一般为2~3天,快者4小时即发病。直接吃生苍耳子者食后4~8小时发病,食苍耳子饼者10~24小时发病,食幼苗者,1~5天发病。
轻度中毒一般有头晕、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口干、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颜面潮红、结膜充血、荨麻疹等。此时如即时停服苍耳子,有时可不经治疗,数日后能自行恢复健康。较重时,可见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或嗜睡,肝区痛、肝大、黄疸、发热、高血压,鼻、胃肠道等广泛出血。尿常规改变或少尿,眼睑浮肿。严重者发生中毒性肝病,出现腹水,有的中毒者惊叫一声迅即发生惊厥进入昏迷。抽搐、休克、尿闭、血压下降、颈部强硬、痉挛、口吐白沫、手不停摆动。对中毒者如能及时有效进行救治,大多数可迅速恢复,少数中毒严重或抢救不及时者,可因肝细胞大量坏死而致肝昏迷,或肾功能衰竭,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种类
一般有头晕、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口干、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颜面潮红、结膜充血、荨麻疹等。此时如即时停服苍耳子,有时可不经治疗,数日后能自行恢复健康。
2、中度中毒
可见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或嗜睡,肝区痛、肝大、黄疸、发热、高血压,鼻、胃肠道等广泛出血。尿常规改变或少尿,眼睑浮肿。
3、严重中毒
严重者发生中毒性肝病,出现腹水,有的中毒者惊叫一声迅即发生惊厥进入昏迷。抽搐、休克、尿闭、血压下降、颈部强硬、痉挛、口吐白沫、手不停摆动。
疾病病因
病原介绍
一年生草本,高30~90cm。茎粗糙,有短毛。叶互生,三角状卵形,长6~10cm,宽5~10cm,先端锐尖,基部心形。边缘有缺刻或3~5浅裂,有不规则粗锯齿,两面有粗毛;叶柄长3~11cm。头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雌雄同株,雄花序在上,球形,花冠筒状,5齿裂;雌花序在下,卵圆形,外面有钩刺和短毛。花期7~10月,果期8~11月。生于荒地、山坡等干燥向阳处。分布于中国各地。
果实纺锤形或椭圆形,长1~1.5cm,直径0.4~0.7cm。表面黄棕色七黄绿色,有钩刺。顶端有2枚粗刺,基部有梗痕。质硬而韧,2室,各有1枚瘦果,呈纺锤形,一面较平坦,顶端具1突起的花柱基,果皮薄,灰黑色,具纵纹。种皮膜质,浅灰色,子叶2枚,有油性。气微,味微苦。
诊断鉴别
苍耳中毒般是急性中毒出现症状.应立即给予催吐洗胃导泻灌肠及输液等措施,病情稳定后再做常规检查。
实验室检查急性中毒时,应常规留取剩余的毒物或可能含毒的标本,如呕吐物、胃内容物、尿液、粪、血标本等。必要时进行毒物分析或细菌培养。毒物分析虽很重要,但不能等待检查结果报告后才开始治疗。对于慢性中毒,检查环境中和人体内毒物的存在,有助于确定诊断。
医务工作者对多系统多脏器损害病例,在鉴别诊断上要排除苍耳子中毒的可能。
诊断要点
1、如有呕吐宿食,空腹时腹部有振水声者,即胃潴留,进食4小时后,可从胃管自胃腔抽出食物则获证实。
2、胃肠钡餐检查时,钡剂在4小时后仍存留50%,或6小时后仍未排空,均为本症之佐证,应注意器质性和功能性胃潴留的鉴别,前者胃蠕动增加,后者胃张力降低,胃蠕动减少。
3、呕吐为本病的主要表现,日夜均可发生,一天1至数次,呕吐物常为宿食,一般不含胆汁,上腹饱胀和疼痛亦多见,腹痛可为钝痛,绞痛或烧灼痛,呕吐后症状可以暂时获得缓解。
急性患者可致脱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慢性患者则可有营养不良和体重减轻,严重或长期呕吐者,因胃酸和钾离子的大量丢失,可引起碱中毒,并致手足抽搦。
4、体格检查可见脱水表现,上腹部膨隆,中上腹压痛并伴振水声,见到胃型,且有自左向右的胃蠕动波增强者,多提示胃出口处阻塞;如只见到胃型而无蠕动波则提示为胃张力缺乏。
治疗方案
主要是中毒的一般处理.食入12小时以内者,可先催吐,然后可用1∶2.000高锰酸钾洗胃,并用温盐水高位洗肠及服泻剂,静脉输液保肝治疗及对症治疗。对重症可给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血。中药小野鸡尾草片治疗有效.也有用紫金锭磨成稀浆口服。轻度中毒一般有头晕、头痛、乏力、食欲减退、口干、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颜面潮红、结膜充血、荨麻疹等。此时如即时停服苍耳子,有时可不经治疗,数日后能自行恢复健康。较重时,可见精神萎靡,烦躁不安或嗜睡,肝区痛、肝大、黄疸、发热、高血压,鼻、胃肠道等广泛出血。尿常规改变或少尿,眼睑浮肿。严重者发生中毒性肝病,出现腹水,有的中毒者惊叫一声迅即发生惊厥进入昏迷。抽搐、休克、尿闭、血压下降、颈部强硬、痉挛、口吐白沫、手不停摆动。对中毒者如能及时有效进行救治,大多数可迅速恢复,少数中毒严重或抢救不及时者,可因肝细胞大量坏死而致肝昏迷,或肾功能衰竭,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少数病人于中毒后反复发生低血糖或中毒性肝炎,日趋恶化,因此必须在出现症状前及早治疗,并要较长期的观察,采取相应治疗。
中药
3.芦根60g,绿豆30g,金银花15g,葛花9g,甘草9g,水煎2次,合并一起,每日早晚分服,连服3~6剂。
4.有肠胃道出血症状时,用甘草30g,远志9g,沙参15g,血余炭9g,三七粉1.5g(冲服),水煎2次,合并一起,每4小时1次,2次服完,连服2~6剂。
护理措施
肠出血为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2.4%~15%,多见于病程第2~3周。少量出血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度头痛、脉搏增快,大量出血时热度骤降,脉搏细速,体温与脉搏曲线呈交叉现象,并有头晕、面色苍白、烦躁、出冷汗及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有腹泻者并发的出血机会较多,病程中随意起床活动,饮食中含固体及纤维渣滓较多,过量饮食,排便时用力过度以及治疗性灌肠等均易诱发肠出血。
护理要点:
(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体温、脉搏、血压情况;(2)注意大便性质、颜色、次数、便血情况及估计出血量;(3)备好一切急救物品及药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按医嘱及时准确用药。建立1~2条静脉通道,保持输血、输液通畅,并根据医嘱密切观察输血、输液滴数,保证充足的补液量,避免因补液过多过快而引起的并发症;(4)药物止血;(5)禁食至出血停止后2~3天,逐渐给予少量流质、半流质饮食。
并发症
严重者发生中毒性肝病.出现腹水,有的中毒者惊叫一声迅即发生惊厥进入昏迷。抽搐休克、尿闭、血压下降.颈部强硬、痉挛、口吐白沫,手不停摆动。对中毒者如能及时有效进行救治,大多数可迅速恢复.少数中毒严重或抢救不及时者,可因肝细胞大量坏死而致肝昏迷,或肾功能衰竭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预防措施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