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黄土

黄土 黄土是第四纪时期成的土状堆积物,其性质比较疏松、特殊,在全球分布相当广泛。黄土非常肥沃,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典型的黄土由黄灰色棕黄色的尘土和细粒组成,质地均一,以手搓之易成粉末,多孔隙,在干时较坚硬,一旦被流水浸湿,通常容易剥落和遭受侵蚀,甚至发生坍陷。黄土【loess】指的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成的多孔性具有 柱状理的黄色粉性土,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后会产生较大的沉陷。第四纪成的陆相黄......
目录

基本属性

黄土【loess】指的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成的多孔性具有 柱状理的黄色粉性土,湿陷性黄土受水浸湿后会产生较大的沉陷。

第四纪成的陆相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黄土的粒径从>0.005毫米~<0.05毫米,其 粒度成分百分比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有所不同。它广泛分布于 北半球中纬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黄土:黄泥土、黄泥巴、大黄土等。

黄土的矿物成分有碎屑矿物、 粘土矿物及自生矿物3类。碎屑矿物要是 石英、 长石云母,占碎屑矿物的80%,其次有辉石、角闪石、绿帘石、绿泥石、磁矿等;此外,黄土中 碳酸盐矿物含量较多,要是解石。粘土矿物要是伊利石、 石、高岭石、针矿、含水赤矿等。黄土的化成分以SiO2占优势,其次为Al2O3 、CaO,再次为Fe2O3、MgO、K2O 、Na2O、FeO、ΤiO2和MnO等。以山东大黄土为例,SiO2:59%,Al2O3:25%,Fe2O3:3.39%,TiO2:1%,CaO:微量,MgO微量,K2O:2%,Na2O:微量,烧失量:9%.黄土的物理性质表现为疏松、多孔隙,垂直发育,极易渗水,且有许多可溶性物质,很容易被流水侵蚀成沟谷,也易造成沉陷和崩塌。黄土颗粒之间结不紧,孔隙度一般在40%~50%。黄土是指原生黄土,即要由力作用成的均一土体;黄土状沉积是指过流水改造的 次生黄土。 中国北新生代晚期土状堆积物中常见有 古土壤分布,尤以 黄土高原地 区黄土中最为普遍。在 黄土土壤层下部的白色钙质 淀积层常以结核式表现出来。钙结核的状有长柱状、不规则树状及球状等,一般长15~25厘米,宽5~10厘米。黄土在北半球各大陆均有分布,以中国北黄土最为典型,在 黄河中游构成了著黄土高原。 中国黄土的分布区介于北纬34°~45°之间,呈东西向带状分布,位于北半球中纬度沙漠-黄土带东南部。黄土分布还与东西向山的走向大体一致, 昆仑山、 秦岭、泰山一线以北黄土分布广泛。中国黄土的总面积为 380840平千米,黄土状沉积的总面积为254440平千米。其中 黄河流域黄土面积为317600平千米。黄土的厚度各地不一,陕西 泾河与洛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最大厚度可达180~200米。中国黄土物质要来自 里海以东北纬35°~45°的陆沙漠 盆地地区。沙漠盆地中的上升流将粉尘颗粒输送至高空,进入西环流系统,随着西带的高空流自西向东 、东南飘移,至东100°以东的地区发生大规模沉降。堆积起来的粉尘颗粒,由于生物化化作用,发生次生 碳酸盐化黄土

黄土是优质的土壤。它不仅具备土壤 腐殖层、 淋溶层、 淀积层三层的分 层特征,还有其他土壤所不具备的独特品质。

黄土是一种很肥沃的土层,对农业生产极为重要。但植被稀少, 水土流失,给农业生产和工程建设都造成严重的危害,需要科治理。

黄土今约200万年的第四纪时期成的土状堆积物。典型的黄土为黄灰色棕黄色的尘土和粉沙细粒组成,质地均一,含多量钙质或 黄土结核,多孔隙,有显著的垂直理,无层理,在干时较坚硬,被流水浸湿后,通常容易剥落和遭受侵蚀,甚至发生坍陷。

黄土要分布于世界大陆比较干的中纬度地带。全世界黄土分布的总面积大约有1300万平公里。我国的黄土的分布,西起 甘肃祁连山的东端,东至 山西河南河北交接处的 太,南抵陕西秦岭,北到 长城,包括陕西山西宁夏、甘肃、 青海等五个省区的220多个县市,面积达54万平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百分之六。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高原, 华北的黄土平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平原。

世界范围的分布

黄土在世界上分布相当广泛,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十分之一,成东西向带状断续地分布在南北半球中纬度的 森林草原、草原和 荒漠草原地带。在欧洲和北美,其北界大致与更新世大 陆川的南界相连,分布在 美国、加拿大、 德国法国比利时、 荷兰、中欧和 东欧各国、苏联白俄罗斯和 乌克兰等地;在亚洲和南美则与沙漠和戈壁相邻,要分布在中国、 伊朗、苏联的 中亚地区、阿廷;在 北非和南半球的 新西兰、澳大利亚,黄土呈零星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范围北起 阴山山麓,东北至松辽 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前,西北至 天山、昆仑山山麓,南达 长江中、下游流域,面积约63万平公里。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集中,占中国黄土面积的72.4%,一般厚50~200米(甘肃 兰州九洲台黄土堆积厚度达到336米),发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 黄土地貌。我国西北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高原,华北的黄土平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平原。

中国的分布

黄土是在干旱候条件下成的特种土,一般为浅黄、灰黄或黄褐色,具有视可见的大孔和垂直理。在中国,黄土要分布在北纬30°~48°间自西而东的条地带上,面积约64万平公里。其中山西陕西、甘肃等省,是典型的黄土分布区,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各个地质时期成的 黄土地层俱全。黄土的厚度各地不一,从数米至数十米,甚至一、二百米。

分布面积

中国黄土的分布面积,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大,而且黄土在中国发育得最为完善,规模也最为宏大。中国西北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高原;华北的黄土平原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黄土平原。中国黄土总面积达63.1万平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

地理位置

从地理位置来看,中国的黄土要分布在北纬40°以南的地区,位于大陆的部、西北戈壁 荒漠以及半荒漠地区的外缘。从区域来看,中国的黄土要分布于广大 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以及 华北平原和东北的南部。黄土高原的面积约占全国黄土分布总面积的70%以上,黄土层的厚度一般都达100米以上,其中陕北和 陇东的局部地区达150米,在 陇西地区可超过200米。具体地说,黄土要分布于 甘肃的中部和东部,陕西的中部和北部,蒙古伊克昭盟的南部和西部,山西的大部分,河南的北部、西部及西北部,山东西部以及 辽宁山地一带。华北平原的黄土则多被埋藏在较深的冲积层的下部。

总之,在长城以南,秦岭以北,西迄青海东部,东至海边的整个黄河流域都有黄土分布。在长城以北,黄土就逐渐消失。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天山北麓、昆仑山麓、祁连山麓也有黄土分布。一般认为中国黄土的分布南止秦岭,但事实上在 宝鸡以南,秦岭中的 凤县、双石铺一带,再南至柴岭也都有黄土分布。即使在 汉中盆地或向东到大山北坡、 江苏北部,甚至 南京附近以及 长江流域的某些地区也有零星的黄土分布(图33)。

中国黄土的特性

黄土是最新的地质时期(今约200万年左右的第四纪时期)成的土状堆积物,所以其性质比较疏松、特殊。典型的黄土为黄灰色棕黄色的尘土和粉沙细粒组成,质地均一,以手搓之 易成粉末,含多量钙质或黄土结核,多孔隙,有显著的垂直理,无层理,在干时较坚硬,一被流水浸湿,通常容易剥落和遭受侵蚀,甚至发生坍陷。所以在黄土地区进各种工程建设时,如果对黄土的特性不了解,往往会给工程带来严重的损失和破坏。因此,黄土的特性很早就起了科工作者和 工程技术人员的注意,并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已黄土要特性归结为5个面。

多孔性

由于黄土要是由极小的粉状颗粒所组成,而在干、半干候条件下,它们相互之间结得很不紧密,一般只要用肉眼就可以看到颗粒间具有各种大小不同和状不同的孔隙和孔洞,所以通常有人将黄土称为大孔土。一般认为黄土的多孔性与 成作用、植物根系腐烂和水对黄土的作用等有,更重要的是与特殊的候条件有。典型的黄土孔隙度较高,而黄土石的孔隙度较低。

垂直发育

当深厚的黄土层沿垂直理劈后,所成的陡峻而壮观的黄土崖壁是黄土地区特有的景观。垂直发育,就是典型黄土黄土石所具有的普遍而特殊的性质。

黄土垂直理的成因,曾起许多者的兴趣。前较多的人认为,垂直理的要是由于黄土在堆积加厚的过程中受重力的影响,土粒间的上下间变得愈来愈紧密,而土粒间的左右间却保持原状不变。这样水和空即沿着抵抗力最小的上下向移动,也就是说沿着黄土的垂直管状孔隙不断地作升降运动并反复进,这就造成了黄土垂直发育的倾向。

层理不明显

凡是沉积一般都应该具有层理,因为任何成因的沉积成都必须过沉积物逐步堆积的过程。黄土既然也属于沉积的范畴,为什么层理却不明显或不清楚呢?

很多者把黄土无层理或层理不明显,作为黄土成的标志,而有层理的黄土则认为是水成的依据。如今,有人提出黄土无论是成的,还是水成的都应具有层理,其层理之所以不明显,要是由于在观察过程中,人们的注意力要集中在黄土的孔隙性和垂直理的显著特征上,忽视了对层理的研究;其次,黄土的组成物质要是尘土质物质,它在渐次堆积过程中,成非常薄的层理,用肉眼观察是很不明显的;另外,黄土崖壁过不断的雨水淋洗后,常常使表层黄土成泥浆糊状物涂于整个崖壁表面,因而从外观来看,就再也看不清层理了,就像砖砌的墙壁过泥浆的粉刷再也看不到砖缝一样。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透水性较强

一般典型的黄土透水性较强,而黄土石透水性较弱;未沉陷的黄土透水性较强,沉陷过的黄土透水性较弱。黄土之所以具有透水性,这是和它具有多孔性以及垂直发育结构特点分不的。黄土的多孔性及垂直理愈发育黄土层在垂直向上的透水性愈高,而在水平向上的透水性则愈微弱。此外,当黄土层中具有 土壤层或黄土结核层时,就会导致黄土层的透水性不良,甚至产生不透水层。

沉陷性

黄土常具有独特的沉陷性质,这是任何其他石较少有的。黄土沉陷的原因多种多样,只有把黄土本身的性质与外在环境的条件结起来考虑时,才能真正了解黄土沉陷的原因。

粉末性是黄土颗粒组成的最大特征之一。粉末性表明黄土粉末颗粒间的相互结是不够紧密的,所以每当土层浸湿时或在重力作用的影响下,黄土层本身就失去了它的固结的性能,因而也就常常起强烈的沉陷和变

此外,黄土的多孔性, 大气降水和温度的变化以及人为的影响,对黄土中可溶性盐类的溶解和黄土沉陷的数量与速度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黄土的上述五种特性并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相互影响,互为作用的,所以对黄土的特性必须全面综地加以研究。

黄土是在干旱候条件下成的特种土,一般为浅黄、灰黄或黄褐色,具有视可见的大孔和垂直理。在中国,黄土要分布在北纬30°~48°间自西而东的条地带上,面积约64万平公里。其中山西陕西、甘肃等省,是典型的黄土分布区,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各个 地质时期成的黄土地层俱全。黄土的厚度各地不一,从数米至数十米,甚至一、二百米。

成因

成说---反将荒漠或川区颗粒吹送到草原地带黄土

水成说---水将成土物质搬运堆积黄土

化残积说---当地各种石在干燥气候条件下化成土作用

各有优缺,其中成说贡献最大,三者结习。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长春碱

下一篇 黄囊杓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