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药品百科   
[0]

长春碱

长春碱一种双吲哚型生物碱。分子式C46H58N4O9。存在于夹竹植物长春中。甲醇中重结晶时为针状结晶。熔点211~216℃,比旋光度+42°(氯仿)。溶于氯仿、丙酮和乙醇。其硫酸盐熔点284~285℃,-28°(甲醇);盐酸盐熔点244~246℃(分解)。长春碱硫酸盐可用于治疗何杰金氏病和绒毛膜上皮癌,疗效较好;对淋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急性病、乳腺癌、圣母细胞卵巢癌、睾丸癌、神经母......
目录

简介

  药物称: 长春碱

  药物长春碱,Vincaleukoblastine,VLB

  英文称: vinblastine)

  性状:常溶于硫酸盐,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有湿性,遇光或热变黄。易溶于水。

用法与用途

  长春为碱要抑制微管蛋白的聚,而妨碍纺锤体微管成,使核分裂停止于中期。它与秋水仙碱相似,可起核崩溃、呈空状式固缩。但它也作用于细胞膜,干扰细胞膜对氨基酸的运转,使蛋白质的成受抑制;它可通过抑制RNA综酶的活力而抑制RNA的成,将细胞杀灭于Gl期。

  病人静标记的VLB后浆药物的清除呈双相型,t1/2分为4.5及190分。VLB在中与浆、、红细胞及白细胞结。用药后有33%自胆囊中排出,要为代谢物,21%以原由尿中排出。

药化作用

抗肿作用

  长春碱具有抗肿作用,要用于何杰金氏病绒毛膜癌(对氨甲蝶呤已产生抗药者,则需用较大量);此外,对淋巴肉瘤、蕈样霉菌病(Mycosis fungoides)、病、横纹骨瘤黑色母细胞畸胎细胞、肉织细胞肉瘤、癌(胸、口腔结肠直肠卵巢、颈部、子宫膀胱等部位)等的抗肿作用还需进一步肯定。疗效出现较快,用药后3d明显缩小或发热消退,但缓解期较短,有的在用维持量或停药后2~3周又趋复发。对实验性肿的作用如下:对DBA/2小的移植性淋巴细胞病P-1534有显著治疗效果,可以延长小的生存时间,但很少获“治愈”。对DBA/1小乳房肿有明显抑制作用。在临床上对乳腺癌有一定的治疗效果。长春碱对小病L1210、小移植性淋巴细胞病P-1534、AKP-病、大W258、IRC741/1398病、小肉瘤S180、艾氏腹水癌和移植性及自发性乳腺癌都有实验治疗作用,并可防止AKP小的自发性病,能使患IRC741病的Fisher大流中存在的细胞迅速消失。长春碱的作用机制与秋水仙碱相似,能抑制肿细胞如艾氏腹水癌、腹水癌L1210和人 的单核细胞性病以及正常动物骨髓细胞的有丝分裂,使停止于中期。长春碱能干扰微管蛋白的成,从而阻止微管蛋白装配成有功能的纺锤丝。与秋水仙碱不同之处为该抑制作用较强,且可被谷氨酸和色氨酸所对抗。早期的体外实验未能长春碱于治疗浓度下对DNA和RNA的成有明显影响,但后来的体实验发现艾氏腹水癌小长春碱(2mg/kg)一,即能减少3H-尿嘧啶核苷掺入癌细胞的RNA。体外实验如果药物与艾氏腹水癌细胞一起较长时间(1h)温育后,3H-尿嘧啶核苷掺入RNA亦显著被抑制,于2×10\\-4M 即产生明显抑制,且被大谷氨酸所对抗。对大瓦克肉瘤,长春碱能明显抑制3H-胸腺嘧啶氧核苷掺入DNA,对细胞核仁的DNA成的抑制作用比非核仁的DNA要强。近有报道长春碱能抑制艾氏腹水癌细胞的DNA依赖性RNA聚酶。

过程

  在人,0.2mg/kg静注,清峰浓度低于0.05mg/ml。大静注氘标记长春碱后30min液中放射活性不到注入量的1.5%,由于24h仅有6.6%排出,其在体消除迅速似并非由于排泄的系。道排泄可能是长春碱清除的要途径,氚标记长春碱如给大腔注射,于给药后1~2h达浆峰浓度。

药理及应用

  本品系由夹竹植物长春中提出的一种生物碱,为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药。作用于G1、S及M期,并对M期有延缓作用。

  能干扰增殖细胞纺锤体的成,使有丝分裂停止于中期。并有免疫抑制作用。对何杰金氏病、绒毛膜上皮癌疗效较好,对急性病、乳腺癌卵巢癌、睾丸癌、头颈部癌、口咽部癌、单核细胞病均有一定疗效。

  对淋巴肉瘤网状细胞肉瘤母细胞恶性黑色也有效。

  要抑制微管蛋白的聚,而妨碍纺锤体微管成,使有丝分裂停止于中期。也可作用于细胞膜,干扰细胞膜对氨基酸的转运,使蛋白质成受抑制,亦可抑制RNA成。长春碱谱较广,在0.05~0.1mg/kg量时对小L1210病、艾氏腹水癌、S180、C3H小自发性及转移性乳腺癌等均有明显抗肿活性,对移植于地颊囊中的绒癌细胞的生长亦有抑制作用。

药代动力学

  服吸收差,需静给药。静注长春碱后迅速分布于各组织,很少透过屏障,蛋白结率75%。将药物的清除呈双向型,t1/2α为4.5分钟,t1/2β为190分钟,末梢消除相t1/2γ为24小时左右。

  在代谢,大部分随胆汁排出,用药后3日33%随粪便排出,其中要为代谢物,21%以原型随尿排出。

适应症

  要用于实体的治疗。对恶性淋巴睾丸绒毛膜癌疗效较好,对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皮肤癌母细胞单核细胞病也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

  成人量10mg(或6mg/m2),儿童量10mg/m2,每周1次,一个疗程总量60~80mg。

不良反应

  1、毒性:为量限制性毒性,骨髓抑制作用强于长春新碱,停药后迅速恢复。

  2、消化道反应: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口腔炎等。

  3、周围神经毒性:指()尖麻木、四肢疼痛、震颤反射消失等。

  4、局部刺激:注射管可出现栓性炎,漏于管外可起局部组织坏死。

  5、其他:少数病人可出现体位性压、脱发失眠头痛等。

注意事项

  静注射,冲入静时避免日光直接照射,漏于管外必须及时处理(参考氮芥外漏的处理),否则可发生局部组织坏死。

X—射线结构

  人们知道,抗肿药物“长春碱”是以微管亚单元蛋白“微管蛋白”为作用标的,其实际结合点和作用机制却不知道。但现在,研究人员已确定了结在一个“微管蛋白/蛋白”复体中的“长春碱”的X—射线结构。“长春碱”在两个“微管蛋白”分子的连接处入一个楔子,借助这个楔子干涉微管生产,反过来促进“微管蛋白”分子自我连接、成螺旋体。阿尔法“微管蛋白”表面上的一个憎水槽既是“长春碱”的一个结合点,又是微管中分子间的一个接触点,所以可能是新型微管解聚药物的一个有吸力的候选对象。

引规格

  10mg

贮藏

  遮光,密,在冷处保存。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染色体异常

下一篇 黄土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