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尿路感染
疾病概述
支原体尿路感染从少数婴儿(主要是女婴)的生殖道中能分离到支原体UU占多数,多来自母体3个月以后迅速减少青春期前男性生殖道很少有支原体寄居,但8%-22%的女性携带支原体。青春期后生殖道出现支原体主要是性接触的结果。一项调查表明性成熟、无症状的女性下生殖道MH分离率为.7%UU分离率为56.8%支原体的检出率与年轻、多性伴黑色人种及非屏障避孕等因素有关,正常男性的支原体分离率约14%。
疾病原因
1937年Drsnes等从巴氏腺脓肿分离出支原体这是支原体在人类致病的首例报道。从泌尿生殖道检出的支原体有7种之多,主要是人型支原体(M.hominis,MH)和尿素分解支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UU)。支原体的致病性一般认为MH在NGU的发病过程中并不重要。对UU作为NGU的病因学的研究有以下几方面。
1.分离培养近50%~60%的NGU病人中分离到UU(与或不与沙眼衣原体合并存在)在沙眼衣原体检查阴性的NGU病人尿道中UU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衣原体阳性的NGU病人或无NGU的对照组。
2.抗生素治疗试验磺胺药和利福平对衣原体有效,对UU无效。而大观霉素和链霉素对UU有效,对衣原体无效。衣原体培养阴性但UU培养阳性的尿道炎病人对磺胺利福平疗效差但以大观霉素或链霉素治疗时,若UU被清除则临床症状善,UU未被清除则临床无改善。
3.灵长类接种人类尿道中接种UU后发生尿道炎和短暂的血清抗体反应,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治疗有效,说明某些支原体在自然条件下具有致病性将UU接种于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尿道中能够再分离出支原体尿道拭子涂片见中性粒细胞增高。
发病机制
支原体尿路感染发病机制不明经血清型研究发现UU至少有14种血清型,从NGU病人中分离的UU以血清型4最常见血清型4也与无症状性脓尿有关UU可引起部分NGU(10%~30%)。但是UU常在无尿道炎人群的尿道中检出,推测仅某些血清型致病。病人可能为第一次接触该病原体,或存在某种促发因素,如黏膜免疫缺陷。此外,UU所致的尿道炎可以是亚临床性的和自限性的。另一种从人类生殖道分离出的支原体为MG部分衣原体阴性、UU阴性患者可能由该支原体致病尤其是某些经久不愈的NGU病例。有资料认为人型支原体与卵巢脓肿输卵管炎、脓肿出血性膀胱炎有密切关系UU还可引起前列腺炎附睾炎和不孕症尿路结石、肾盂肾炎等。临床上MH和UU引起生殖器以外的感染亦不少见,已发现在肾移植创伤和泌尿生殖道器械操作后发生MH败血症者。
临床表现
支原体引起的尿感,其临床表现与一般的细菌性尿感相似可有发热、腰痛膀胱刺激症及尿沉渣白细胞增多等急性肾盂肾炎表现;也可表现为下尿路感染症状;典型表现为尿道刺痒及轻重不等的尿痛及烧灼感,尿道口轻度红肿,常有浆液性或浆液脓性尿道分泌物,较淋病性尿道炎分泌物稀薄而少,或仅在晨起时发现尿道口有白膜形成,有部分患者可完全无任何尿感的症状和体征,尿沉渣也可无白细胞增多仅尿支原体培养阳性,因此临床上常易漏诊女性患者主要感染部位为子宫颈,尿道炎症状不明显表现为急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糜烂、白带增多或者轻度排尿困难和尿频,亦可完全无症状
并发症:本病无明显并发症。
疾病诊断
支原体尿路感染的临床诊断较难提高诊断率前提是对本病的警惕性。根据患者有不洁性接触史,尿道炎症状较淋病轻,分泌物检查找不到淋球菌,高倍镜下(400×)白细胞10-15个以上油镜(1000×)白细胞5个以上即可初步诊断,凡临床怀疑尿感、而反复尿细菌培养阴性者均应及时作尿支原体检查。
鉴别诊断:注意与淋球菌尿路感染衣原体尿路感染、艾滋病性尿路感染及其他细菌性尿路感染相鉴别,可借助实验室检查鉴别。
实验室检查:
1、支原体分离培养取新鲜清洁中段尿液,接种于支原体培养基,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支原体易被分离。当发现有菌落生长时,应作同型特异性抗体抑制试验,以作支原体的分型。
2、血清学诊断试验是诊断支原体感染的实用方法。可用支原体制成抗原,与病人血清作补体结合试验,在疾病后期的血清补体结合抗体滴度比初期升高4倍或以上,有诊断意义。
其他辅助检查: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用于临床试验的有MG缺口翻译全基因组DNA探针、UU-rRNA特异的DNA探针及MH-rRNA基因探针等。利用DNA探针进行的核酸印迹试验诊断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其敏感性稍差(56%~63%),但特异性较高,可鉴别各种支原体甚或种间的生物型。为弥补敏感性的不足,现多开展多聚酶链式反应以帮助诊断。
治疗方案
支原体尿路感染体外实验发现,妨碍细胞壁合成的β内酰胺类药物、万古霉素和杆菌肽对MH无效,抑制蛋白合成的氨基甙类药物、氯霉素和利福平对支原体有中等疗效。MH、UU对四环素敏感,MH偶见耐四环素但对林可霉素敏感临床上常用药物有:
1、四环素类 四环素0.5g,4次/d,口服,治疗共7天,再改为0.25g,4次/d,口服2周。或盐
酸多西环素(强力霉素)0.1g或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0.1g,2次/d,口服2周。
2、其他抗生素 对以上药物不能耐受或疗效不佳者,可用红霉素0.5g,4次/d,共服7天。或阿奇霉素(azithromycin)1g,一次口服。亦可应用氧氟沙星(氟嗪酸)0.2g2次/d,共服7-14天。3.配偶接受相应治疗疗程结束1周后重复检查,治愈标准是症状消失,无尿道分泌物,尿沉渣涂片白细胞数正常(<5个/高倍视野)。
预后
支原体尿路感染的支原体对理化因子的抵抗力弱,在人体外仅存活很短时间,人与人之间的性传播是其主要的生存方式。预防支原体尿路感染主要是避免性乱和积极治疗带菌者,对患者的配偶或性伴侣应双方同治,以防继续传播。
专家建议
人们自身有很好的免疫系统,它们保护了身体不受各种各样的微生物的侵害,维护了我们的身体健康。即使是少数致病力很强的微生物(烈性传染病),也并非所有人都会感染后发病的。这就是在一般的情况下,生活于相同环境下只有少数人会患病,往往,他们是同时出现身体素质的下降,抵抗力低下了。近年来,支原体尿路感染重要因素是,在性混乱群体,由于他们往往有较高的性交频率,性 器官长期处于充血状态。这使得他们的性 器官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下降,他们就比正常人更容易出现支原体尿路感染。
如果真的可以“在它发病之前把它从体内清除出去”那当然很好,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是不可能的。寄生在人体的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可以说是伴随着人的一生的。支原体和衣原体是可以在常人中寄生的,它们和众多其它寄生微生物相互制约(争取寄生环境的‘资源’),达到一种平衡,使得相互的数量受到控制,不至于对人体造成影响,这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菌群平衡”。如果滥用抗生素,破坏了原有的“菌群平衡”,反而会出现让某些微生物的数量剧增,支原体尿路感染发生。在一些医院,由于利益或专业知识水平的因素影响,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时有发生。但一个有专业知识水平、有道德的医生是不应这样做的。如果出现支原体尿路感染症状,是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治疗的;但如果你没有任何症状,是不需要治疗的。而这些所谓“治疗”往往只是加重你们的心理负担、增加你们不必要的支出,更为不幸的是,会破坏你们体内原有的“菌群平衡”,造成各种问题的出现。还是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为实际而理想。
食疗
处方 1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2
制作与用法: 鸭跖草煎水取汁一碗, 薏苡仁煮粥 2 碗, 上料与药汁调匀后加冰糖 1 匙。常服。
功效: 去热、解毒、利尿。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3
组成: 灯芯草 6 克, 竹叶青 4 枚, 薏苡仁 30 克, 冰糖。
制作与用法: 将灯芯草或竹叶青水煎挤汁, 加薏苡仁煮粥, 再加冰糖一匙食用。
功效: 利尿解毒。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4
组成: 田螺肉 15 克, 葱末 6 克,薏苡仁。
制作与用法: 田螺肉加葱末、酒、酱油、盐、味精, 炒熟后, 放入薏苡仁煮粥食用。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5
组成: 茅根 200 克, 大米 200 克。
制作与用法: 鲜茅根洗净, 加适量水煎煮半小时, 去渣取汁,加大米熬煮成粥。早餐食用。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6
组成: 赤小豆 50 克, 糯米 100 克, 竹叶菜 100 克。
制作与用法: 赤小豆、糯米入锅内加清水 1000 毫升上火烧开, 待豆米花开时, 入竹叶菜(洗净切碎)熬煮成粥。常食。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7
组成: 车前草 60~90 克, 猪小肚 200 克。
制作与用法: 猪小肚切成小块, 和鲜车前草 60~90 克 (干品20~30 克) 及清水适量煲汤, 加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猪小肚。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8
组成: 甘蔗 500 克, 鲜藕 500 克。
制作与用法: 鲜甘蔗去皮切碎榨汁,嫩藕切碎得汁, 两汁调匀即可。1 日饮3 次。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9
制作与用法: 车前子用纱布包扎, 和发菜同放锅内, 加水适量, 煎煮半小时后捞出纱布包, 加冰糖适量。吃发菜, 喝汤, 1 日1 次, 连用 15 天。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10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11
制作与用法: 丝瓜络水煎, 加蜂蜜适量内服, 或丝瓜 1 只, 炙黄为末, 分 2次用黄酒冲服。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12
组成: 鲜藕叶、葡萄汁各 250 毫升, 生地 200 克, 蜂蜜适量。
制作与用法: 先将生地洗净, 发透, 再加水煎煮, 每 20 分钟取煎液 1 次, 共 3 次, 尔后合并煎液, 以小火煎熬浓缩至较稠黏时, 掺入藕汁、葡萄汁, 继续熬成膏状, 加入一倍量的蜂蜜, 至沸停火, 待冷装瓶备用。每次 1 汤匙, 沸水冲饮, 每日 2 次。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13
组成: 乌梅 50 克, 红糖。
制作与用法: 乌梅加红糖一匙, 用开水冲泡。每日服 1 次。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14
组成: 莲子去心 60 克, 生甘草 10 克, 水 500 毫升, 冰糖。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15
制作与用法: 上料以清水适量煎汤, 加白糖调味食 (柿饼可不食)。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16
组成: 白果 10 个。
制作与用法: 白果炖熟连汤服下, 每日早晚各 1 次, 连服 3 天。
主治: 尿路感染。
处方 17
组成: 玉米须。
制作与用法: 将玉米须制成浸膏。每日服 40~50 滴, 1 日服2~3次。
处方 18
制作与用法: 上料共研细末开水送服。
处方 19
组成: 绍菜, 旱芹。
制作与用法: 绍菜和旱芹煮成浓汤或煮熟后捣烂滤汁。连饮数日。
处方 20
组成: 南瓜蒂。
制作与用法: 南瓜蒂烧存性研细末。温开水送服, 每日 3 次, 每次1. 5~2 克。
主治: 小便不畅。
处方 21
制作与用法: 莴苣去皮洗净, 切成细丝, 用少量食盐腌制后汁, 再将味精、黄油加入拌匀, 佐餐食用。
主治: 小便不畅。
处方 22
组成: 荸荠。
制作与用法: 荸荠不定量洗净、打碎、煎汤。代茶饮, 常有效。
主治: 小便不畅。
处方 23
组成: 大蒜 5 枚, 大麻子 50 粒。
主治: 小便不畅。
处方 24
组成: 柿叶 10 克。
功效: 去热、解毒、利尿。
主治: 小便色黄。
处方 25
制作与用法: 大麦加水两大盅煎取一盅多, 去渣, 加生姜汁和蜜各 50 毫升和匀。每日分 3 次, 饭前服用。
主治: 小便淋涩痛。
处方 26
处方 27
制作与用法: 上料加适量水煲汤饮用。
处方 28
制作与用法: 每次用鲤鱼肉 270 克左右, 配合几片生姜用炖盅载着, 加入一碗水, 隔水炖 3 个小时以上, 滤取鱼
汁, 用油、盐调味。饮汁。
处方 29
组成: 车前子 17 克, 通草 3 克, 马蹄 (荸荠) 7 克, 莲藕
处方 30
组成: 冬 瓜仁、当 归、阿 胶各 10克。
护理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