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阴道腺病

阴道腺病(adenosis vaginae)是指阴道壁或宫颈阴道部表面或表皮黏膜下结缔组织出现腺体组织或增生的腺组织结构。正常的阴道壁和宫颈鳞状上皮覆盖部一般无腺体组织存在,阴道壁出现腺组织被认为是胚胎时期副中管残余。病灶腺上皮可转化为正常鳞状上皮,也可发生恶变。阴道腺病确切病因不明,阴道壁出现腺组织胚胎时期副中管残留,未转化成鳞状上皮的柱上皮,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发展成不同类型的阴道腺病,......
目录

病因

阴道腺病确切病因不明,阴道壁出现腺组织胚胎时期副中管残留,未转化成鳞状上皮的柱上皮,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发展成不同类型的阴道腺病,导致这种变化可能与以下原因有

1.药物影响

多认为阴道腺病发生与其母亲妊娠期服用非甾体类激素己烯雌酚或类似的激素有密切系。

2.阴道环境影响

阴道正常上皮被某些理化因素如药物,激光,产伤等破坏后,或阴道正常酸性环境被改变,阴道pH值升高,使阴道上皮如同柱状上皮化生一样,阴道表明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替代,并进一步成腺体结构,最后发展成阴道腺病。

临床表现

1.症状

患者多数无明显自觉症状。病变范围较广,或累及黏膜表面,常有白带增多症状白带呈稀薄黏液状或白带,还可以表现为性交后出、性交痛及阴道灼热感。

2.体征

阴道腺病病灶多位于阴道穹隆部,阴道上、中段后侧壁。窥器检查可见阴道黏膜呈糜烂状,红色颗粒样、红色斑点状、浅表溃疡状,触之可出。有的可呈息肉样突起,有的呈单个或多个囊肿样突起于阴道壁,有的可表现为阴道黏膜折叠成环,环绕宫颈外阴道触诊有时可触及阴道黏膜下硬状或砂粒样病灶,直径一般在0.5~5cm。若病变在宫颈者,可发现宫颈横嵴或皱襞或宫颈发育不良,宫颈鸡冠样突起或宫颈外翻等表现。

检查

1.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有无DES(乙茋酚)史,可作诊断的参考。对白带增多、阴道性分泌物或性交痛等症状,应追查原因。

2.妇科检查

对整个阴道和宫颈进仔细查看,注意阴道壁有无红斑、溃疡、结息肉状突起。触诊为重要检查,可阴道及其后面的硬结、溃疡,也可触到阴道黏膜下的硬结。

3.细胞检查

对可疑患者,在阴道壁病变部位作刮,在阴道上部作环或四相刮。宫颈刮应分采取。如发现有黏液柱状细胞或鳞化细胞,即提示阴道腺病。

4.阴道镜检查

一般认为这是诊断阴道腺病的可靠法。进阴道镜检查,阴道腺病的诊断率极高。阴道镜检查对阴道腺病的随访观察、早期发现上皮不典型增生及癌变有较大帮助。

5.活组织检查

阴道腺病的确诊依据。如阴道检查发现有上述异常病变时,应做多处活检。

诊断

据病史、临床表现和阴道镜检查结果以及活组织检查可以确诊。

治疗

1.药物治疗

阴道环境高度酸化(pH1.8~2.4)可促进腺上皮鳞化。采用局部坐、冲洗阴道,如0.5%酸冲洗阴道硼酸粉8~10g坐等。  

2.化治疗

治疗(放疗)。对病变表浅且较小者,可采用激光、冷冻、电灼等治疗,深度一般为3~5mm,使病灶坏死、汽化落。也可局部涂以10%~20%硝酸银或重铬酸钾溶液,每周2次,连续3个月,使病灶坏死落。 

3.手术治疗

对黏膜下单个局限病灶,可采用手术完整切除病灶。对发现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已恶变者,处理原则同阴道癌,切除或整个阴道切除,术后阴道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