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夹竹桃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5m,全株无毛;树皮棕褐色,皮孔明显;多枝柔软,小枝下垂;全株具丰富乳汁。
叶互生,近革质,无柄,线形或线状披针形,两端长尖,长10-15cm,宽5-12mm,表面有光泽,两面无毛,全缘,边稍背卷;中脉在叶面下陷,在叶背凸起,侧脉两面不明显。
花大,黄色,具香味,顶生聚伞花序,长5-9cm;花梗长2-4cm;花萼绿色,5裂、裂片三角形,长5-9mm,宽1.5-3mm;花冠漏斗状,花冠筒喉部具5个被毛的鳞片,花冠裂片向左覆盖,比花冠筒长:雄蕊着生于花冠筒的喉部,花丝丝状;子房无毛, 2裂,胚珠每室2颗,柱头圆形,端部2裂。
核果扁三角状球形,直径2.5-4cm,内果皮木质,生时绿色而亮,干时黑色;种子2-4颗。
花期5-12月,果期8月-翌年春季。
生长环境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扦插,在春季和夏季都可进行。春季剪取1-2年生枝条,截成15-20cm的段,20根左右捆成一束,浸于清水中,人水深为茎段的1/3,每1-2天换同温度水1次,温度控制在20-30℃,待发现浸水部位发生不定根时可扦插。扦插时应在土壤中用竹筷打洞,以免损伤不定根。由于夹竹桃老茎基部的萌力很强,常抽生出大量嫩枝,因此也可充分利用这些枝条进行夏季嫩枝扦插,即选用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保留顶部3片小叶,插于基质中,注意及时遮阴和水分管理,成活率也很高。压条繁殖时,先将压埋部分刻伤或作环剥,埋入土中,2个月左右即可剪离母体,翌年带土移植。
播种繁殖
对于用手或其他工具难以夹起来的细小的种子,可以把牙气签的一端用水沾湿,把种子一粒一粒地黏放在基质的表面上,覆盖基质1cm厚,然后把播种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为花盆高度的1/2-2/3,让水慢慢地浸上来;对于能用手或其他工具夹起来的种粒较大的种子,直接把种子放到基质中,按3cm×5cm的间距点播。播后覆盖基质,覆盖厚度为种粒的2-3倍。播后可用喷雾器、细孔花洒把播种基质质淋湿,以后当盆土略干时再淋水,仍要注意浇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种子冲起来。
栽培技术
黄花夹竹桃的栽培技术较为简便,在生长过程中因其不耐干旱,应注意保持土壤湿度。萌芽力强,耐修剪,可进行修枝整形,也可用以促进萌芽更新。黄花夹竹桃的抗逆性较强,病虫害很少发生。长江以北地区,只适宜盆栽,冬季移入室内防寒,室温不低于8℃。
病虫防治
(1)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尖或叶缘出现紫红色小点,扩展后形成圆形、半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病斑。病斑上具轮纹。后期中央退为白色,边缘红褐色较宽。湿度大时病斑两面均可长出灰褐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初期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常用药剂为苯菌灵、多菌灵、甲基硫菌灵。
(2)蚜虫:发现后用40%敌敌畏乳剂800倍液,或用烟蒂泡制的水液喷洒植株,量少时还可用毛刷刷除。其他防治方法参考月季、一串红病虫害防治部分。
主要价值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