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hemorrhage of digestive tract)是来自食道,、肠以及道、管等部位的出,其中,屈氏(Treitz)韧带以上的食道、十二指肠以及道、管等部位的出为上消化道出,屈氏韧带以下的空肠回肠结肠直肠等部位的出消化道出-空肠术后的空肠出归在上消化道出,老年人消化道出发病率高,病死亡率高,易被心血管病等其他疾病所掩盖,又常成为肿......
目录

基本介绍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0.001%(多见于溃疡高压,硬化等情况。)

易感人群:老年人

传染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休克贫血消化道出便血

就诊科室:外科 外科 科 消化

治疗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康复治疗

治疗周期:1-7天

治愈率:50%

病因

发病原因

消化道出(35%)

(1)常见:消化性溃疡,急性黏膜病变,胃癌食管癌,食管张破裂,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等。

(2)其他:

食管: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食管憩室炎,食管溃疡Barrett食管食管异物损伤,食管性损伤,食管放射性损伤。

慢性胃炎黏膜垂,急性扩张,手术后病变(胆汁反流性口炎与残胃炎,复发性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平滑平滑肉瘤淋巴神经纤维息肉等),管改变(窦部管扩张,十二指肠动静等)。

十二指肠十二指肠炎,钩虫病十二指肠憩室炎。

结石道蛔虫病,胆囊管癌,肝癌腺癌,急性腺炎等。

消化道出(30%)

(1)常见:或肛裂,肠道息肉息肉病,直肠癌,结肠癌,溃疡结肠炎,肠道管畸等。

(2)其他:

直肠肛管创伤溃疡,特发性溃疡直肠炎,直肠类癌

结肠放射性肠炎结肠炎,中毒肠炎,药物性肠炎,感染性炎症(细菌,阿米巴,真菌,寄生虫,结核,梅毒等),其他肿(肉瘤淋巴平滑脂肪等),晚期吸虫病,管病变(肠系膜管栓塞,发育不良等),肠套叠肠扭转等。

小肠:急性出坏死性肠炎,缺性肠病,小肠(淋巴平滑平滑肉瘤腺瘤等)。

全身性疾病或全消化道疾病的出(20%)

可为上消化道出消化道出或上下消化道同时出

(1)常见:严重感染,管意外,尿毒症,播等。

(2)其他:

液病(过敏紫癜减少性紫癜友病,病等。

②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多动脉炎等。

③出性传染病:流性出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④应激状态:烧伤外伤,大手术后,休克,缺氧,力衰竭等。

克罗恩病肠道结核,淋巴等。

病机

1.起出和影响止的因素

(1)机械损伤:如异物对食道的损伤,药物张静的擦伤,剧烈呕吐起食道贲门黏膜撕裂等。

(2)酸或其他化因素的作用:后者如摄入的酸碱腐蚀,酸碱性药物等。

(3)黏膜保护和修复功能的减退: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类固醇激素,感染,应激等可使消化道黏膜的保护和修复功能受破坏。

(4)管破坏:炎症,溃疡,恶性肿等可破坏动静管,起出

(5)局部或全身的止障碍:液的酸性环境不利于聚集和凝块成,抗凝药物,全身性的性疾病或凝障碍疾病则易起消化道和身体其他部位的出

2.出后的病理生理改变

(1)容量减少:老年人多有等重要器官动脉硬化,不太严重的容量减少即可起这些重要器官明显的缺表现,甚至加重原有基础病,起一至多个重要器官的功能异常甚至衰竭;大量出则更易导致周围环衰竭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2)液蛋白分解产物吸收:含氮分解产物肠道吸收可起氮质血症;以往认为液分解产物吸收可起“吸收热”,现认为消化道出后的发热容量减少起体温调中枢功能障碍有

(3)机体的代偿与修复:

环系统:率加快,周围环阻力增加,以维持重要器官流灌注。

分泌系统:醛固酮和神经垂体素分泌增加,减少水分丢失,以维持容量。

③造系统:骨髓活跃,网织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逐渐恢复。

预防

积极治疗原有病变,避免饮,避免损伤消化道黏膜的食物,药物摄入,必要时及早应用黏膜保护抗酸药食管张者,避免吞粗糙食物,服药需磨粉,可用普萘洛尔加硝酸盐类降低门压,大肠息肉患者注意保持大便质软,通畅。

并发症

并发症要有局部溃疡,再出,穿孔,休克贫血,瘢痕狭窄等。

常见症状

1.的排出

(1)呕血

①可见于食管,量多,十二指肠,或-空肠术后的空肠出,量大,以上部位出,伴呕吐,反流或梗阻等因素。

色:食管张破裂出常呈暗红色,若与液混再呕出则呈咖啡色;十二指肠呕出者常呈咖啡色,若量大未及与液充分混则为暗红鲜红色。

(2)黑便:

①可见于上消化道出空肠回肠或右半结肠出,排出慢者。

②性状:典型者色黑,发亮,黏稠,呈柏油样;若出量少,与粪便混,可呈不同程度的黑褐色便;粪便集中时呈柏油样,水冲后呈暗红色,这种情况可见于上消化道出量大者,也可见于消化道出

(3)暗红便:

①多见于结肠或空,回肠出

②也可见于上消化道出量大,排出快时。

(4)鲜红便:

①便后滴或喷,见于肛门直肠出

②少量鲜红便,或粪便表面附着少量鲜红,见于肛门直肠或左半结肠出

③大量鲜红便,除见于肛门,直肠,左半结肠出外,也可见于右半结肠甚至小肠出,量大,排出快时。

(5)混便:

①果样便,粪便与均匀,多见于右半结肠出,如阿米巴痢疾

②黏液便或黏液便,多见于左半结肠出,如溃疡结肠炎,细菌性痢疾等。

(6)粪隐试验阳性:缓慢,少量出,粪便外观可无明显变化,仅隐试验阳性。

(7)未排出:即使大量出,也可能在消化道停留数小时而未排出,此时易误诊。

2.环系统表现

(1)环系统代偿:可有动过速等表现,未排出时,易误以为原有心脏病的表现而延误。

(2)重要器官不足:老年人常有动脉硬化,冠病等基础病变,出等重要器官不足,可出现绞痛,律不齐,音低钝,头昏,黑矇,晕厥志淡漠,意识不清,尿量减少等,在未排出时易导致误诊。

(3)周围环衰竭:消化道大量出容量迅速减少,可导致周围环衰竭,出现头昏心悸渴,黑矇,皮肤湿冷,体表静瘪陷,疲乏无力精神萎靡,烦躁不安,反应迟钝动过速,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4)贫血心脏改变:长期反复消化道出起严重而持久的贫血,可心脏的相应改变,如心脏增大等。

3.

(1)失贫血

①可见于急性较大量出或长期反复出

②急性出后,一般3~4h以上才出现贫血

③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可暂时出现大细胞性贫血

④出24h网织细胞即见升高,至出后4~7天可高达5%~15%,以后逐渐降至正常。

(2)白细胞升高:大量出后2~5h,白细胞计数可超过10×109/L,止后2~3天才恢复正常。

4.其他

(1)氮质血症

①肠原性,由液蛋白分解产物吸收起,出后数小时血尿素氮升高,24~48h达高峰,大多不超过6.7mmol/L,3~4天后才降至正常。

前性,由流量暂时下降起,休克纠正后可迅速降至正常。

性,由肾衰起,伴有少尿无尿,在肾衰纠正前难以降至正常。

(2)发热:大量出后,多数病人可在24h出现低热。

(3)依病因和出程度等不同,可有急性肾衰竭,感染,脑病等并发症;出又可使等各器官的原有病变加重,出现相应临床表现。

(4)各原发病的表现。

检查

1.象变化

上消化道大出后,需过一段时间后,一般3~4h以上,组织液渗入,使液稀释,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因稀释而下降,从而出现贫血,急性出一般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尿素氮,功能,电解质,型,出凝机制等检查。

3.严重出尤其伴有心脏病患者,可压测定以协助判断液体容量及输液速度。

4.镜检查

是了解消化道出部位和病因的最重要法,诊断准确率高达80%~94%,出24h急诊镜检查,有利于检出急性黏膜病变,浅溃疡以及食管贲门黏膜撕裂,镜直视下取活组织检查,可做出病理诊断,通过镜还可进相应的治疗。

5.X线钡造影

包括肠钡餐造影,小肠钡双重造影,结肠灌钡造影等,适用于急性出已停止,或慢性出,要了解病因,又因各种原因不能镜检查时,对黏膜浅表病变易漏诊,对管畸难以诊断。

6.放射性核素显像

注射99mTc体后作扫描,探测标记物从管外溢的据,非创伤性,但须在活动性出时进

7.选择性动脉造影

包括选择性动脉肠系膜动脉造影,须在活动性出,出速率>0.5ml/min时进,可明确出部位,并可确诊管畸等病变,在小肠急性大出为首选检查法,阳性率40%~86%。

8.手术探查

各种其他法均不能明确出原因和部位,而情况紧迫时,可手术探查,小肠出镜进镜困难,而其他法又不能明确出部位和原因时,可在探查术中小肠镜检查,是确诊小肠出最有效的法,成功率达83%~100%,可明确小肠出的准确部位和原因。

诊断鉴别

诊断标准

1.有否出的判断

(1)出现呕血,黑粪,便,或呕吐物,粪便隐试验阳性,其中任一种情况,而能排除来自口腔或呼吸道的出,或饮食等因素的干扰,则可确定消化道出,仅粪隐试验阳性,而无其他出表现者,可素食3天后复查,以排除饮食干扰,,铋等可使粪便呈黑色,某些食物可使粪便呈红色,均可由粪隐试验鉴,注意某些蔬菜水果(小萝卜,菜黄瓜胡萝卜,卷菜,马铃薯南瓜葡萄无花果等)有时可使粪隐试验呈假阳性,采用反向被动凝法的粪隐试验不易受干扰,特异性接近100%。

(2)老年人短时间出现心悸,乏力,多汗,头昏,黑矇,动过速,即使以往未发现消化道疾病,诊断时也应考虑到急性消化道出,特上消化道大量出的可能性,给以仔细检查和密切观察,必要和可能时插管抽取液以助诊断。

(3)老年人贫血未找到其他原因,应反复粪隐试验以排除消化道出以及其后隐藏的消化道病变。

2.出量的判断

(1)粗略估计:出约5ml(2~20ml)以上,粪隐试验阳性;(上消化道)出约50ml以上,出现黑粪;出约500ml以上,出现头昏,乏力,心悸动过速和压偏低;出约1500ml以上,周围环衰竭,此外,上消化道出短期超过约250ml,易出现呕血,国通常以短期量丧失20%(1000ml)以上为大出,或以失30%(成人1500ml)以上为重度出;国外Shoemaker和Nyhks均以失30%以上为大出

(2)计算休克指数:休克指数=率/压,正常为0.5;1.0提示失量为容量的20%~30%;1.0~1.5容量丢失30%~50%,其可靠性受到患者平时率,压值的影响。

(3)改变体位的反应若患者由平卧改为半卧位时就出现搏增快,头昏,出汗,甚至昏厥,则提示出量较大,有紧急输的指征。

3.出部位和病因的判断

(1)的排出式及性状(见“临床表现”)。

(2)据病史,症状和体征注意有否消化性溃疡硬化等病史;注意近期有否食欲减退体重减轻以及贫血,注意出前有否饮,近期有否服用阿司匹林,非甾体抗炎药,激素等;部有否压痛,包块,及其部位;肛门指诊对了解肛门直肠病变及邻近转移灶有重要意义。

(3)抽吸消化液检查:管抽吸液检查有助于了解上消化道是否出;有时须用带气囊的双腔管,插管通过幽门后充盈气囊,可由十二指肠随肠蠕动进入空回肠,逐段吸取肠液进的定位诊断。

4.出是否停止的判断

(1)周围环状况:心悸头昏,乏力等症状减轻,率,压改善,提示出减缓或停止,否则提示继续出

(2)排状况:原频繁呕血便血者,若呕血便血停止,且周围环改善,提示出减缓或停止;粪隐试验持续阴性,提示出停止;注意出停止后3~7天,粪隐试验仍可呈阳性,其转阴时间与粪便排出速度有

(3)其他:

①肠鸣音亢进,排除肠道感染或药物等因素,往往提示继续出

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升高,排除前性和性因素,往往提示继续出

③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细胞比容继续下降,提示继续出

液隐试验阴性,提示幽门以上消化道出停止。

据患者的病史及体征可对其可能出病因及部位做出初步诊断,如有黄疸蜘蛛脾大张和腔积液者发生呕血应考虑硬化食管张破裂出,如有反复规律的上腹痛生发黑便或呕血,应考虑溃疡病出,如剧烈恶心呕吐后呕出鲜,应考虑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征所致的出

治疗预后

(一)治疗  

1.一般处理  

(1)大量出:加强护理,食,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通畅。吸氧,记录尿量及排出量,严密观察志、体温、搏、呼吸、压、肤色、静充盈等情况,有条件者压监护,必要时行压测定。  

(2)中少量出据出量、年龄、伴随病变等给以相应的护理、观察和监护;呕血张破裂出食,其余患者一般可适当进食流质或半流质。

2.补充容量

老年人对缺耐受力差,补充容量应更为积极,输指征应相对放宽。大量或较大量出后,应尽快建立静通路,尽早输入足量全(硬化者宜鲜)。最好据中压调整输液量,避免因输液过多水肿。对硬化患者要提防因输过多、增加门静压力而起再出

3.止

(1)食管张破裂出

生长抑素:可用肽(善得定,生长抑素八肽),首次100μg静注射,以后每小时25μg静滴注,持续72h。可减少动脉流,减低门静压力,减少食管张静的压力和流量,而快速止。止率70%~87%。不良反应少。

神经垂体素:也可减低门静压力而止,以往为本病要治疗药物。但不良反应多,可诱发绞痛、律失常等,于老年人不宜。仅在受济等条件限制,不得已时,谨慎使用。有心脏病、压者用。与硝酸甘油联用可使不良反应明显下降,并可减少出复发率。

③三腔气囊管压迫止:为以往治疗本病的法,短暂疗效约80%,但短期再度出发生率高,且病人较痛苦。应用中须慎防黏膜受压坏死、气囊滑出堵塞咽喉吸入肺炎等并发症。现多在肽(善得定)未能满意止时配使用。

镜治疗:镜圈套结扎术,法简便,疗效较好,并发症少;镜下向张静注射硬化,止总有效率为85.4%,但可发生食管溃疡胸腔积液纵隔炎等并发症,仅适用于其他法无效而又不宜手术的高危病人。

⑤手术治疗:适于法效果差而又允许手术者。

⑥其他:止酶(立止)、抗分泌药奥美拉唑(洛赛克)对加快止和防止再出当有帮助。

(2)其他上消化道出

①抗分泌药:抑制酸分泌,抑制酸和蛋白酶对黏膜组织的自我消化;降低局部pH值,有利于的聚集和出部位凝块的成,是大部分上消化道出最基本的治疗手段,相当部分病人抗酸治疗即可止。可用质子泵抑制奥美拉唑(洛赛克),40mg静注射,1~2次/d,或40mg静滴注,出控制后改为服。抑酸效强,不良反应少,对消化性溃疡率达90%以上。也可用H2受体拮抗药,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先静滴,病情好转后改为服。

管收缩去甲上腺素6~8mg,加生理盐水30~100ml服,1次/6~8h,生效快。吸收少,代谢快,故不影响率、压。但要慎防消化道黏膜的缺性损害。盐水灌、孟氏液服或镜下喷洒等法作用相似。

生长抑素:可用肽(善得定)100µg皮下注射,1次/8h。必要时亦可静注、静滴。有抑制酸、促液素和蛋白酶、减少流、保护黏膜等多重作用,对消化性溃疡和急性黏膜病变止率87%~100%。可在出量大而其他法无效时使用。

④止:局部可用酶、云南白药白芨紫珠草制等。全身(静注、注)可用酶(立止)。冻干酶原复物用于有凝机制障碍者。其他药如酚磺乙胺(止敏)等效果不肯定。

镜下止:有喷洒止液、局部注射药物、高频电凝止、激光止、微波止法。老年人上消化道出,可因伴有硬化而持续或反复不止,此时可考虑用高频电凝或激光,但应严格掌握指征,慎防动脉、穿孔等并发症。

⑥外科手术治疗:在伴有穿孔、幽门梗阻、恶性肿,或法不能止时,可考虑手术。因法发展快,选择余地大,而手术后有发生胃癌等病变的危险性,故决定手术应慎重。

(3)消化道出

①出量少者,可直接针对病因治疗,如抗炎、抗阿米巴、息肉摘除等。

②必要时局部或全身应用药物,如酶、云南白药白芨(以上为局部应用)、酶(立止)、酚磺乙胺(止敏)、氨甲环酸(止环酸)等。局部可用灌肠,适用于靠近肛门端的大肠出

管收缩去甲上腺素4~8mg加冷水100~150ml作保留灌肠。注意事项如前述。

④加压素(神经垂体素):用于大出,但不良反应大,老年人应慎用,有心脏病、压者用。

肽(善得定):通过减少流而止。可用于大出,特小肠管畸镜难以到达,其他法难以奏效时。用法如前述。

镜下止:如局部喷洒或注射药物、切除息肉等,为治疗大肠出的有效手段。

⑦选择性动脉塞法:适用于有外科手术,一般法止失败的病例。

⑧外科手术:一般应先查明出部位和原因,再考虑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恶性肿等出手术治疗。

(4)全身性和全消化道疾病起的出

①针对原发病治疗,排除起出的因素(如抗凝药物、某些抗生素等)。

②针对不同疾病起出的机制治疗,例如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K,应用冻干酶原复物等。

据出的量和具体部位,选择止法(参见前文)。

4.其他治疗

(1)处理继发病变:急性肾衰竭,休克起的急性肾衰竭处理。对感染、脑病等给以相应治疗。对于失贫血,可补充并适当增加蛋白质养,止后一般恢复较快。多糖物(力蜚能)是一种呈螯状态的非离子,用量小,吸收全,不良反应小;服150mg,1次/d。老年人严重贫血可能加重原有的等损害,必要时应输红细胞补充。

(2)治疗原发病变:参见相应章

(3)治疗伴随病变:老年人往往有心脏等重要器官的基础病。消化道出后,这些伴随病变可能与失性损害相互牵连而影响病情的演变。因此在消化道出的治疗、抢救中,应兼顾并重视心脏病等伴随病变的治疗,这往往成为抢救能否成功的键。

(二)预后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的病死率(12.9%~18.7%)明显高于中青年人(7%)。一般年龄愈大,病死率愈高;呕血比单纯黑便者病死率高;再出者病死率高;疾病者,病死率高。

护理

1.出食,需每日2次清洁口腔呕血时应随时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无味。

2.便血护理 大便次数频繁,每次便后应擦净,保持部清洁、干,以防发生湿疹褥疮

3.注意饮食卫生、理安排作息时间。

4.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饮食保健

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黄颔蛇

下一篇 全身麻醉药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