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糖原贮积病Ⅱ型

糖原贮积病Ⅱ型(Pompe病)又称酸性麦糖酶缺陷病。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发。临床可分婴儿型、儿童型和成人型。糖原贮积病Ⅱ型(Pompe病),由酸性麦糖酶(acid maltase deficiency,AMD)缺乏而起糖原在溶酶体沉积、溶酶体增生、破坏,甚至释放不正常的溶酶体酶而致一系列的细胞结构破坏。糖原贮积病Ⅱ型的神经系统表现要是运动障碍,以四肢无力萎缩、假性肥大等......
目录

疾病描述

糖原贮积病是由于遗传性糖原代谢障碍,致使糖原在组织过多沉积而起的疾病。起糖原代谢障碍的酶缺陷和过量糖原在体沉积的组织不同,而将糖原贮积病分为11 种类型。

糖原贮积病Ⅱ型(Pompe 病)又称酸性麦糖酶缺陷病。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发。临床可分婴儿型、儿童型和成人型。糖原贮积病Ⅱ型(Pompe病),由酸性麦糖酶(acid maltase deficiency,AMD)缺乏而起糖原在溶酶体沉积、溶酶体增生、破坏,甚至释放不正常的溶酶体酶而致一系列的细胞结构破坏。糖原贮积病Ⅱ型的神经系统表现要是运动障碍,以四肢无力萎缩、假性肥大等肌病表现多见。

糖原贮积病的分类:

1.0 型 尿二磷葡萄糖-糖原转移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大糖、先天性无力张力减低。

2.Ⅰ型 葡萄糖-6-膦酸酯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大糖、酮中毒、酸中毒

3.Ⅱ型 α-1,4-糖苷酶缺陷。心脏增大、力衰竭、巨舌无力

4.Ⅲ型 多糖-1,6-糖苷酶和(或)果糖-1,4→1,4-转葡萄糖苷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大糖、先天性无力张力减低。

5.Ⅳ型 多糖-1,4→1,6-转葡萄糖苷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脾大硬化

6.Ⅴ型 肉磷酸化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运动后肉疼痛,无力

7.Ⅵ型 磷酸化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大糖。

8.Ⅶ型 磷酸果糖激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运动后肉疼痛,无力

9.Ⅷ型 磷酸己糖异构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运动后肉疼痛,无力

10.Ⅸa 型 磷酸化酶激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肝大糖。

11.Ⅸb 型 磷酸化酶激酶缺陷。

12.Ⅹ型 磷酸化酶激酶缺陷。临床表现为运动后肉疼痛,无力

症状体征

1、婴儿型 常在出生1个月或3~4个月后发病。

(1)首发症状为进食后发绀呼吸困难,呼吸窘迫。

(2)全身无力,呈弛缓性瘫痪,且病情进展较快,常在1岁之死亡。

(3)检查可见巨舌心脏扩大,少数病儿肝脏肿大,律失常。

2、儿童型 以四肢无力要临床表现,类似肢带型养不良症。常有呼吸困难发绀心脏扩大、力衰竭及腓肠肥大。病情进展较慢,常因部感染致呼吸衰竭而死亡。但部分患者可生存20年以上。

3、成人型 30~40岁发病,缓慢进展性的四肢肉萎缩、无力,近端较远端重。以躯干盆带明显,半数以上病人影响呼吸。常被误诊为多发性炎或养不良症。预后较好。

本病诊断依赖于典型的临床症状心脏肉的体征。

1、婴儿型 可据尿酸性麦糖及中性麦糖缺乏确诊。

2、儿童型 可肉、肝脏心脏、白细胞酸性麦糖下降确诊。

3、成年型 可肉、酸性麦糖下降或消失而中性麦糖正常,或肉活组织检查,于切中见到较多的糖原沉积,周围白细胞的糖原染色阳性,予以肯定诊断。

疾病病因

本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发。本病编码酸性麦糖酶的基因定位于17 号染色体长23 区(17q23)。

病理生理

糖原贮积病Ⅱ型(Pompe 病),由酸性麦糖酶(acid maltase deficiency,AMD)缺乏而起。

糖酶包括酸性和中性麦糖酶两种,分解α-1、4 糖苷键和α-1、6 糖苷键而游离葡萄糖分子,本病为溶酶体缺乏酸性麦糖酶,不能分解糖原而使之沉积在溶酶体中,溶酶体增生,破坏甚至释放不正常的溶酶体酶而致一系列的细胞结构破坏。溶酶体外的糖原代谢正常。

诊断检查

诊断:本病诊断依赖于典型的临床症状心脏肉的体征。

1.婴儿型 可据尿酸性麦糖及中性麦糖缺乏确诊。

2.儿童型 可肉、肝脏心脏、白细胞酸性麦糖下降确诊。

3.成年型 可肉、酸性麦糖下降或消失而中性麦糖正常,或肉活组织检查,于切中见到较多的糖原沉积,周围白细胞的糖原染色阳性,予以肯定诊断。

实验室检查:

1.生化检查

(1)清CPK 升高,功在正常范围(成年型)。

(2)空糖及糖耐量线正常。

(3)上腺素及糖素试验正常。

2.液涂 见到空淋巴细胞。

其他助检查:

1.电图 示强直电位活动,见纤颤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正常或时限缩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2.活检 纤维出现大小不等的在空。PAS 染色可见阳性颗粒。电子显微镜下:糖原沉积于壁上,纤维和吞噬性空纤维稀少、肿胀

鉴别诊断

注意与其他类型糖原贮积病多发性炎或养不良症、肝脏疾病、代谢综征(X 综征)等鉴

治疗方案

本病尚缺乏特效治疗。Hug 等用细菌中提取α-酸性麦糖酶制治疗发现糖原下降。Rymn 等应用含麦糖酶的脂质体治疗婴儿型病人取得良好的效果。有人试用纯化α糖苷酶后,糖原有所减少。

并发症

糖原贮积病Ⅱ型叁型均可并发呼吸道感染,也是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预后预防

预后:婴儿型常在1 岁之死亡;儿童型病情进展较慢,常因反复呼吸道感染而致命,也有患者可生存20 年以上;成人型预后较好。

预防:预测本病的法是妊娠14~16 周作宫穿刺和羊水细胞培养测定其酸性麦糖活性,若见降低,则应中止妊娠

遗传病治疗困难,疗效不满意,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

相关出处

第五版》、《外科第五版》、《儿科第六版》、《第六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糖原贮积病

下一篇 干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