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蛋白质-能量养不良是因食物供应不足或疾病因起的一种养缺乏病,临床上表现为消瘦和恶性养不良综征,消瘦是由于长期在膳食中缺乏热量、蛋白质以及其他养素的结果,或患者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有障碍所起。此型以能量缺乏为,兼有蛋白质缺乏,表现为消瘦、皮下脂肪减少,水肿及各器官功能紊乱,恶性养不良则表现为膳食中蛋白质缺乏突出,而热能的供应还是够的,要表现为养不良性水肿,但大多数患......
目录

病因介绍

摄入不足(35%):

饥荒,战争或济落后造成食品匮乏或不平衡,精神失常,神经厌食上消化道梗阻等疾病病人不能如常人正常摄食。因此导致了养不良。

机体需要增加而供给不足(30%):

多见于婴幼儿,妊娠哺乳期妇女,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肿,结核,糖尿病等消耗性疾病均增加体各种养物质消耗,若补充不足也可发生蛋白质-能量养不良。

消化吸收不良(25%):

伴发于其他疾病的顽固而长期的呕吐腹泻及消化吸收障碍。

病机

蛋白质-能量养不良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当食物中蛋白质和能量供应不足时,机体始通过生理调降低组织器官养素的需要,可使机体在低养水平的环境中生存,但当蛋白质和能量继续缺乏时,生理功能失调,适应机制衰竭,便可导致死亡。

1、蛋白质代谢:当蛋白质和能量供应不足时,浆中蛋白质含量下降,蛋白质的成和分解速率减慢。

白蛋白:体库的含量减少,要是管外部分,分解和成速率下降,当清白蛋白下降到30g/L时,体其他物质如脂蛋白,丙氨酸,缬氨酸等都出现明显改变。

球蛋白:浆中的浓度及在体分布的改变并不明显,但蛋白显著下降。

蛋白转换率:体组织器官蛋白质的缺乏程度虽有不同,但成和分解速率都有改变;一般在蛋白质缺乏始5~6周后,转换率下降30%,动物实验时供给高蛋白饲料,23%的氨基酸转变为尿素排出体外,但蛋白质不足时,仅有3.4%的氨基酸转变成尿素,氮的排出量减少。

2、氨基酸代谢:严重的蛋白质-能量养不良时,浆中氨基酸浓度可下降至正常的1/2,尤其是支链氨基酸和苏氨酸更为明显,水肿型者缬氨酸可降到30μmol/L(正常儿童为250μmol/L),丙氨酸在水肿前期浆中的浓度升高,可能是由于糖原异生作用加强或尿素生成减少所致,到后期丙氨酸作为葡萄糖的物质而被利用,此时浆中的浓度降低,苯丙氨酸与氨酸比值在晚期蛋白质-能量养不良时也出现下降。

3、糖类代谢:蛋白质-能量养不良时,糖一般降低,消瘦型比水肿型更为明显,糖原异生作用加强,研究明,养不良的儿童,8%的葡萄糖来自蛋白质分解产物,恢复期可增至16%。

4、脂类代谢:蛋白质-能量养不良者常并发脂肪消瘦中三酰甘油固醇,β-脂蛋白的含量正常或略增高,水肿中三酰甘油固醇,β-脂蛋白的含量正常或略偏低。

5.体液和矿物质:蛋白质-能量养不良不论是消瘦型还是水肿型,均有体液潴留,发生水肿管外体液间隙的扩大是体液增加的要原因,水肿的程度与低白蛋白血症水肿的发生机制可见图1,蛋白质-能量养不良者总体钾含量和镁的含量降低,钠的含量增加。

蛋白质-能量养不良分以下3型:①严重蛋白质缺乏(kwashiorkor),热量要由碳水化物供给;②严重能量摄入不足(marasmus),又称为消瘦衰弱症;③混型(kwashiorkor marasmus),“kwashiorkor”系非洲加纳语译音,译意为“红小孩”,源自该病病儿毛发和皮肤常发红之故,此因食物中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严重不足,导致毛发由黑色灰色红色皮肤粗糙,Kwashiorkor又被称为恶性养不良综征(malignant malnutrition syndrome)。

疾病预防

积极做好预防,婴儿在6-7个月最好实母乳喂养,时增添食,做到饮食多样化,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同时,要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病肠疾患,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并发症

1、养性贫血,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为常见,贫血与缺乏叶酸维生素B12、蛋白质等造原料有

2、微量养素缺乏养不良可有多种维生素缺乏,尤以脂溶性维生素A、D缺乏常见。在养不良时,维生素D缺乏的症状不明显,在恢复期生长发育加快时症状比较突出。约有3/4的病儿伴有锌缺乏。

3、感染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故易患各种感染,如反复呼吸道感染、疮、肺炎结核病中耳炎、尿路感染等;婴儿腹泻常迁延不愈加重养不良,成恶性环。

4、自发性糖患儿可突然表现为面色灰白、志不清、搏减慢、呼吸暂停、体温不升,但一般无抽搐,若不及时诊治,可因呼吸麻痹致死亡。

常见症状

一、蛋白质-能量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因个体差异,严重程度,发病时间等因素而不同,临床症状包括体重不增和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消失,以及全身各器官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临床上一般分消瘦型(marasmus),水肿型(kwashiorkor)和混型(marasmickwashiorkor)3型,养缺乏的程度分轻,中,重3度;据发病过程又可分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

1、消瘦型:由于能量严重不足所致,其特点为消瘦皮下脂肪消失皮肤干松弛及失去弹性和光泽,消瘦严重者呈“皮包头”样(skin and bones)。

头发枯黄稀疏,容易落,双颊凹陷呈猴状,患者体弱无力,萎靡不振,搏细缓,压,体温偏低,器官萎缩,淋巴结易触及,小儿明显瘦小烦躁不安,对冷敏感,严重者伴有腹泻呕吐,并可导致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常是死亡的原因。

2、水肿型:由于严重蛋白质缺乏所致,以全身水肿为其特点,水肿先见于下肢,足,渐及全身,患者体软无力表情淡漠食欲减退,常伴腹泻肿大,有腹水水肿型严重者可并发气管肺炎水肿血症肠道感染及电解质紊乱,常是致死的原因。

3、混型:绝大多数患者因蛋白质和能量同时缺乏,故临床表现为上述二型之混

二、由于蛋白质-能量养不良的临床类型不同,对于轻,中度和慢性的养不良,诊断比较困难,故需综诊断。

1、病史:据膳食情况,了解食物摄入不足史及影响机体消化吸收的疾病史。

2、临床表现:

(1)症状:早期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食欲不佳,儿童身高,体重略低于正常,病情继续发展,可出现消化功能减退,易患呼吸道感染,重度养不良者外消瘦拒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常伴有多种维生素缺乏及各种并发症如角炎,角膜软化,紫癜等,最后进入到全身水肿及抑制状态。

(2)体征:

①体重:蛋白质-能量养不良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体重减轻,Gomez等曾提示:Ⅰ度养不良的体重是标准体重的75%~90%,Ⅱ度养不良为标准体重的60%~75%,Ⅲ度养不良<60%,具有诊断意义。

②身高:儿童时期身高呈直线上升,蛋白质-能量养不良者上升连续减慢,一般与本地区平均身高比较为中下或下,才有诊断价值,中下即身高X±2S~X±S,下指身高X±2S以下,但要注意综分析,因为身高正常也可以发生蛋白质-能量养不良;反之矮小者也非都是养不良。

疾病检查

1、浆白蛋白:正常值>35g/L,养状况偏低时为30~34g/L,养低下时为25~25g/L;当浆白蛋白<25g/L时,机体已明显发生病理变化。

2、运蛋白:清运蛋白在体的半衰期为8~10天,比白蛋白(约20天)短,故评价养状况比白蛋白灵敏,正常值为1.7~2.5g/L,中度养不良为1.0~1.5g/L,重度养不良<1.0g/L。

3、前白蛋白:前白蛋白在体的半衰期仅2天,故以之评价养状况更灵敏,正常值为280~350mg/L,蛋白质-能量养不良时明显下降。

4、氨基酸测定:清中非必需氨基酸与必需氨基酸的比值改变,在养缺乏的早期,比浆蛋白和白蛋白的改变灵敏,正常值为2~3。

氨基酸比值=甘氨酸 丝氨酸 谷氨酸 牛磺酸/亮氨酸 异亮氨酸 缬氨酸 蛋氨酸。

其比值>3有诊断参考价值。

5、尿素与酐比值:摄入低蛋白饮食时,尿中尿素排出减少,故比值下降。

6、尿中羟脯氨酸排出量:羟脯氨酸的排出量与生长速率有养不良儿童尿中的排出量减少,可以测定尿中羟脯氨酸和酐量,求出羟脯氨酸指数。羟脯氨酸指数=羟脯氨酸(μmol/ml)/酐[μmol/(ml·kg)]。此指数在3岁以比较恒定,龄前儿童为2.0~5.0,<2表示生长缓慢。

7、电图检查:示窦性动过缓和QRS波低电压,ST-T异常,可见明显U波。

8、二维超声动图:示心脏缩小,少数可见腔扩大,量下降。

9、胸部X线检查:心脏缩小,少数病人心脏轻度扩大,胸壁和质疏松。

诊断鉴别

体重/身高比值:

A、适用于岭前儿童的评价标准:

肥胖>22.0;优良22~19;正常19~15;清瘦15~13;养不良13~10;消耗性疾病<10。

B、适用龄后各年龄的评价标准:

过度肥胖>156;肥胖156~140;中等140~109;瘦弱109~92;过度瘦弱<92。

③三头皮脂厚度:标准值为男12.5mm,女16.5mm,评价时换算成相当于正常标准的百分率。

④肢体周围长度:上中部围长度的测量。

围长度(cm)=上围(cm)

正常标准值为男25.3cm,女23.2cm,评价法也是计算相当于正常标准值的百分率(%):正常值>90%,轻度养不良80%~90%,中度养不良60%~80%,重度养不良<60%。

因蛋白质明显缺乏出现水肿的患儿,应与心脏脏病性水肿结核性腹膜炎,硬化所致的腹水,以及过敏水肿等鉴

治疗方式

1、急救期治疗

(1)养治疗原则:

①蛋白质和能量供给应高于正常需要量。始供给蛋白质1g/(kg.d),能量为336~420 kJ/(kg.d),以后逐渐增加,直到3~4g/(kg.d),能量504~672kJ/(kg.d)。

②补充液体,特脱水和高热时,应补充液体以维持尿的正常排出。

③无机盐的补充应以低钠、足量的钾[6~8mmol/(kg.d)]和镁(12~24h注射1ml 50%硫酸镁,即可),调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④补充足够的多种维生素,尤其应注意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供给。

⑤饮食应从少量始,待适应后逐步增加,以少量多餐为宜。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采用流质、半流质、软饭,最好供给,必要时采取肠道外养治疗。

(2)控制感染:蛋白质-能量养不良时,极易并发各种感染,应据不同的感染选用抗菌药物。

(3)抗衰治疗:水肿养不良常伴有力衰竭,可用利尿药、氧吸入、抗衰治疗及其他支持疗法。

2、恢复期治疗

恢复期要是养治疗,给予理而全面的膳食,以满足机体康复期的需要,以祖国医中的食疗,同时宜适当锻炼,增强功能及免疫能力。

蛋白质-能量养不良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疗法。

疾病护理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可更好的恢复。

饮食保健

饮食宜忌

1、宜吃富含蛋白质的食品,如瘦肉、、动物、动物蛋黄、豆制品以及大枣、绿菜、芝麻等。

2、肉蛋奶的选择: 牛肉鸡肉肉、动物肝脏、蛋类、奶类及其制品等。

3、蔬菜的选择:胡萝卜番茄、西兰花、笋、芥兰、菠菜豌豆苗、苜蓿荠菜木耳菜、菜、小白菜、蘑菇、空菜等。

4、水果的选择:桑椹、芒果龙眼肉、苹果、红枣等。

5、少吃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摄取,食物亦不宜过甜过咸及过冷过热。

6、忌过多食用深加工及烧烤、快餐类食品。

7、戒烟戒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肠道菌群失调

下一篇 依替米星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