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菌群,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如双岐杆菌,乳酸杆菌等能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须的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B1、B2、B6、B12),维生素K,烟酸、泛酸等,还能利用蛋白质残渣成非必需氨基酸,如天冬门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等,并参与糖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同时还能促进、镁、锌等矿物元素的吸收。这些养物质对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一旦缺少会起多种疾病。肠道菌群一定的比例组,各菌间互......
目录

疾病病因

发病原因

1、 饮食因素:食物纤维能维持肠道菌群正常生态平衡,且细菌代谢纤维的终产物对小肠上皮有养作用,纤维能维持肠黏膜细胞的正常代谢和细胞动力

2 菌丛的变化因素:菌丛组成可因个体不同而存在差异,但对同一个人来说,在相当长的时期菌丛组成十分稳定。每个菌种的生态地位由宿的生理状态、细菌间的相互作用和环境的影响所确定。

3 、药物的代谢因素:肠道菌丛在许多药物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包括乳果糖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左旋多巴等。任何抗生素都可导致结肠菌丛的改变,其取决于药物的抗菌谱及其在肠腔的浓度。

4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高,肠道菌群的平衡可发生改变,双尾菌减少,产荚膜杆菌增加,前者有可能减弱对免疫机能的刺激,后者导致毒素增加使免疫受到抑制。老年人如能维持年青时的肠道菌群平衡,也许能够提高免疫能力。

5 、肠道免疫功能障碍因素:肠道正常免疫功能来自黏膜固有层的浆细胞,浆细胞能产生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即分泌型IgA,此为肠道防止细菌侵入的要物质。一旦肠道黏膜成单体,或双体IgA,或成分泌功能发生障碍,致使肠道分泌液中缺乏分型IgA,则可小肠需氧菌与厌氧菌过度繁殖,从而造成菌群失调,慢性腹泻。无症状的IgA缺乏者,小肠菌群亦可过度繁殖。新生儿期菌群失调发生率较高,亦可能与免疫系统发育未成熟或不完善有

 病理组织

1、 细菌生长过盛:肠道的解剖和生理异常会导致近段小肠结肠型丛增殖,而出现各种代谢紊乱,包括脂肪泻维生素缺乏和碳水化物吸收不良。并可伴发生于小肠假性梗阻、硬皮病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慢性养不良等。小肠细菌生长过盛,其多种厌氧菌(要有类杆菌、双岐杆菌、韦荣氏球菌、肠球菌和梭状胞杆菌)能水解结盐,导致微成障碍、硬化、无明显代谢紊乱的低酸症等。结肠菌丛的改变能导致因广泛小肠切除后伴有神经功能不全的D-乳酸性酸中毒。应用广谱抗生素,尤其是氯林可霉素和氨苄青霉素能使艰难梭菌增殖,产生一种蛋白质霉素,结肠黏膜坏死和溃疡,称为假膜性结肠炎。

2、 细菌产生IgA分解酶:溶血性链球菌属、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属、流感嗜杆菌属、膜炎双球菌,淋病双球菌属等菌能够产生分解IgA的蛋白酶,并能分解人清中的IgA1和初乳中的分泌型IgA。其中前2例细菌是构成口腔菌群的要菌种,后4种则为附着黏膜表面增殖的毒力性强的致病菌。由此可见,IgA蛋白酶对于这些细菌在黏膜表面作为常住菌生存或致病都是至重要的。

3 、肠道丛与结核癌:结肠菌丛产生多种具有代谢活性的酶类,在一些自然产物、食物保存、染料、添加及污染物质变为致突变物质的反应中起媒介作用。许多细菌可因长期接触底物而使细菌酶系系统活性增高。若此底物为致癌物原,则长期接触可使致癌物质的产生增加。

并发症

常并发消化不良养不良、食物中毒,婴幼儿夏季腹泻糖尿病、急性坏死性肿,消耗性疾病,恶性肿,毒血症,甚至休克

症状表现

以严重腹泻慢性腹泻要临床表现,在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如突然发生腹泻,或原有腹泻加重,即有可能发生本症。腹泻多为淡黄绿色水样便,有时如蛋样。真菌感染可呈沫样稀便,有腥臭味,便;葡萄球菌感染可排黄绿稀便,每日3~20余次,伴有腹胀腹痛一般不著,吐泻严重者可伴有脱水,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升高、压下降;白色念珠菌感染一般多从上消化道始,蔓延到小肠甚至肛周,疮常是白色念珠菌肠炎最早的信号,如小肠黏膜糜烂或溃疡起多次的无臭黏液脓性粪便,有时可呈水泻,伴有消化不良,如治疗不及时,可扩至呼吸道、泌尿道甚至组织;绿脓杆菌感染能产生蓝绿色荧光素使粪便带绿色,但并不腹泻,个病例粪便中有粉一般腹痛轻,少数伴恶心呕吐、多有水、电解质紊乱,重症可发生休克。有些旅游者可能因候和环境的改变而发生肠道菌丛失调俗称水土不服。近年来,由于箱的普及使用,有的家储存大量的肉食品及蔬菜,过久的储存使食物变质,食用后肠道菌群失调,造成呕吐腹泻,有的出现精神不集中甚至精神恍惚。临床常见的症状类型:

1、 白色念珠菌性肠炎:是肠道菌群失调症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瘦弱的婴儿、消化不良养不良、糖尿病、恶性肿、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的患者。

2、 葡萄球菌性肠炎:多见于长期应用抗生素四环素类、氨苄青霉素等)、上腺皮质激素和进肠道手术的老年患者或慢性病患者。

3、 产荚膜杆菌性急性坏死性肠炎:产荚膜杆菌所产生的β霉素可起急性坏死性肿、消耗性疾病、以及使用抗生素、皮质激素等情况下最易发生感染。

4、 绿脓杆菌肠道感染:绿脓杆菌为条件致病菌,常为继发感染,在婴幼儿、老人、某些恶性肿、消耗性疾病、以及使用抗生素、皮质激素等情况下最易发生感染。

5、 变杆菌肠道感染:变表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为条件致病菌,如普通杆菌、奇异杆菌、摩氏变杆菌均可食物中毒,无恒变杆菌可起婴幼儿夏季腹泻

6 、肺炎杆菌肠道感染: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其他原因,正常寄生在肠道的肺炎杆菌可起感染,特是小儿的严重腹泻

检查鉴别

检查

1、 菌群分析:为要检查法,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2种。

2、 定性分析:与一般微生物检查相同,如葡萄球菌炎粪便涂革兰染色可发现成堆的阳性葡萄球及中性多核细胞,粪便培养可有大量葡萄球菌生长白色念珠菌性肠炎可采取其病理材料直接涂氢氧化钾溶液处理并革兰染色,镜检可见成簇的卵白色念珠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胞着色不均匀、细菌培养可成奶油色表面光滑细菌样落,带有酵母气味。但除三度比例失调(即菌群交替症)能检出外,其他比例失高则难以分析。因此,除定性检查外,尚需进一步做定量检查,以判断数值是否正常。

3、定量检查:首先需将粪质均质化,并一定比例稀释,培养后还须计算各类细胞菌落计数以求出细菌总数值,手续麻烦,一般实验室很少采用。正常菌群分析所用的培养基,要求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如S培养基对肠道致病菌,伊红美蓝培养基对肠道需氧的革兰阴性杆菌,7.5%氯化钠琼脂对葡萄球菌,少鲍氏琼脂对真菌等。培养法除需氧培养外,必要时尚需厌氧培养,需氧培养与一般细菌培养相同,厌氧培养则采用生物厌氧法或厌氧缸法。

4、结肠镜检查:肠黏膜呈弥漫性充水肿管分支模糊不清或消失。有在的糜烂溃疡及出,有时可见黄色假膜附着。

容易误诊的疾病:应与其他原因起的腹泻相鉴,菌群培养可以鉴定肠道致病菌的种类。

治疗

1 、全身支持疗效:对施大手术患者,手术前注意补充养,亦可注丙种球蛋白以提高机体免疫机能。有研究表明,溃结患者注入免疫球蛋白可使结肠乳酸杆菌和双岐杆菌增加,某些条件致病菌减少。也可试用注射转移因子,免疫核糖核酸胸腺素等,亦可用白细胞介素2,每次5万单位注射,10日为一疗程,可连续应用。

2 、病因治疗:如由于巨结肠胆囊起的肠球菌过度繁殖维生素缺乏造成的肠球菌减少或消失;小肠蠕动过快而起的酵母菌过多等,都必须无除去这些原因,然后再扶持正常菌群,能奏效。

3 、调整菌群治疗

a、 饮食调整:发酵性腹泻应限制碳水化物;腐败性腹泻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增强肠黏膜的局部防御屏障功能,防止细菌易位,应增加纤维食物。

b、抗菌药物:立即停止原抗生素,应据菌群分析以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选用适的抗生素以及抑制过度繁殖的细菌,从而间接扶植肠道繁殖不足的细菌。此外还可采用广谱抗菌药物将肠道细菌大部分消灭,然后再灌入正常肠道菌群的菌液以使其恢复。

c 、活菌制前常用的活菌制有嗜酸乳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乳酸乳杆菌、胞乳杆菌、分叉乳杆菌、粪链球菌、大肠杆菌、粪杆菌和枯草杆菌等。其中以分叉乳杆菌制疗效最好。枯草杆菌制疗效也较好,其疗效机制可能是由于该菌是需氧的,能吸收氧氧,降低肠腔氧化还原电位,支持厌氧菌(类杆菌、乳杆菌)生长,从而间接扶植了正常菌菌群。还可以用正常人大便悬液做成复方活菌制用来治疗葡萄球菌起的伪膜性肠炎,收到较好的效果。用乳酸链球菌制成的乳酶生,临床广泛应用效果亦好。适用肠道正常菌群中繁殖不足的耐药株做成制,以利定值,亦是调整肠道菌群失调的有效法。前最新的生物制品丽珠肠乐(回春生囊)为双岐杆菌活菌制,据药一研究表明该制具有屏障作用、控制霉素血症作用、养作用、抗肿作用、免疫增强作用、抗衰老作用等。

d、菌群促进服菌群促进,亦可达到扶植正常菌群的的。如用乳醣扶植在肠杆菌,用叶酸扶植肠球菌,儿童常用分叉杆菌因子促进分叉乳杆菌生长。应用半乳糖甙一果酸,受细菌分解后成乳酸或酸,使pH值降低,抑制其他细菌,而支持乳杆菌生长

e、 耐药性肠球菌制日本黑氏等采用增厚传代培养法获得了耐链霉素红霉素、四环氨苄青霉素的肠球菌一类链球菌BIO-4R株。动物和人体试验表明,本菌具有耐多种抗菌素性,故能阻止其他菌群异常繁殖,克服菌群失调,改善大便性异常,且比以往单用抗菌素治疗疗效迅捷,并能防止粪链球菌BIO-4R株的耐药因子向大肠杆菌K-12株转移。

f、中医中药:中医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急性泄泻病多偏实,责在;慢性泄泻病多为虚,每及。前者当清热化湿,后者应高补脾。中药中的清热解毒药对体液免疫有影响,如蒲公英草等能促进抗体生成,鱼腥草能提高备解素浓度,而备解素组成的备解系统对痢疾杆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有一定杀灭作用,是机体产生抗体前的一种重要的非特异性的免疫防御功能。在应用中医论治治疗肠道菌群失调时,均应考虑以上药物的作用,于清热化湿、补健脾、和湿、温健脾等法中,适当配伍应用则效果比较理想。

预防及日常注意

预防

肠道菌群失调症状起严重吐泻脱水、失、发生毒血症、甚至休克,预后较差外,一般预后良好。饮乐多悠雪含有的益生菌不仅能够扼制肠有害菌群的产生,还能为肠有益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造就健康肠道。

肠道菌群失调属于慢性疾病,非一日所成,也非一日可治愈,除了配治疗,还要注意日常保健。

1、饮食均衡。

2、补充益生元(如异麦低聚糖)。

3、坚持体育锻炼。

4、保持良好情。

注意事宜

慢性消耗性疾病者,使用抗生素或者激素时,严格掌握适应症,最好能作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最敏感的抗生素。对老、细及病后体弱者,在用抗生素的同时并配使用立健三清冲维生素B族或维生素C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