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拐棍竹

地下单轴型。秆高1-5米,节间长10—22厘米,粗5—20毫米,绿色黄绿色,常被灰白色黑褐色粉状物,箨环显著膨大,每7—13条。箨鞘紫红色,纵、横都明显降起,箨长1毫米,箨线形暗紫色,近直立或反折,每小通常有叶鞘4—5,叶鞘达7—8,叶鞘带紫。竿柄长9-20厘米,径粗1-3厘; 间K5-13毫米。竿丛生或近生,高(2)3—5(7)米,粗1—3厘米,梢端劲直或微弯......
目录

形态特征

竿柄长9-20厘米,径粗1-3厘; 间K5-13毫米。竿丛生或近生,高(2)3—5(7)米,粗1—3厘米,梢端劲直或微弯节间长15—28(30)厘米,,幼时被白粉,无毛,平滑,竿壁厚3—5毫米,呈锯屑状;箨环通常显著隆起呈状;竿环微隆起或隆起;长2.5—5毫米。竿至长卵形,近边缘处具微毛,边缘生灰色纤毛。竿每分(5)15—20斜展或近平展,直径1-2毫米。笋紫红色,被黄褐色刺毛;箨鞘早落或迟落,革质,三角状,常略短于其节间,先端短三角部被淡黄色或黄褐色刺毛,在其基部通常还密被黄褐色刺毛,纵向纹明显,边缘通常无纤毛;箨无或偶有极微小箨,鞘无缝毛或初时两肩各具黄褐色强度弯之缒毛2-8条,其长为2—4(20)毫米;箨截形.高1—2毫米,上缘初时密生纤毛;箨位于竿之下部箨者直立,上部秆外翻,三角或线状披针,平直,无毛,边缘初时有小锯齿。小具2—4叶鞘长2.5—4.5厘米,无毛,边缘上部常密生灰褐色纤毛;叶耳无,鞘两肩各具长为1—4毫米的直立灰白包缝毛7—12条;叶舌截形紫色、无毛,高约1毫米;叶柄长2—6毫米;叶片披针或线状披针,长(6)8—14(22)厘米,宽6—14(23)毫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上表面绿色,上表面灰绿色,无毛或有时在基部有灰色微柔毛,次4—5(7)对,小横较清晰,边缘具小锯齿长达30厘米,具常在最上的1—4鞘状紫褐色佛焰苞上还具有正常叶片,后者长4-13厘米;总状花序生,紧密排列,共有5—11枚小穗,长2—4厘米,直径1-2厘米,其下具数佛焰苞,最上的1佛焰苞近等长于或超过花序长度,故花序从佛焰苞了一1的…‘侧仲/小小穗柄K.1.5一—2毫米,偏于穗轴一侧,无毛,‘卜打常托右1小苞片,后者不;分裂或分裂;小穗含2—3(4)朵小花,长(6)12-15毫米,淡绿色或绿紫包;小穗节间无毛,长1—2毫米;颖先端渐尖或具状尖头。上部在上具微毛,第一颖细长披针,长7-10毫米,宽约1毫米,具3,第二颖卵状披针,长9—13毫米,宽约2.5毫米,具5外稃卵状披针,先端具状尖头,长12—17毫米,具5-7(9),沿上生微毛;内稃长7—13毫米,先端具2齿裂,间宽约1毫米,上有小锯齿而略粗糙;鳞被长1-2毫米,紫色,基部纹明显,先端具长柔毛,上部边缘具白色纤毛,前2呈半卵形,后1呈卵状披针花药黄色,长4—7毫米;子房,无毛,长约1毫米,花柱1,柱头3,长1—2毫米,羽毛状。果实未见。笋期5月,期6—8月。

用途

可作造纸原料。竹秆宜作损棍,称为龙头损棍。

产地生境

分布:产四川西部。在海拔1700-—2800米, 黄壤、 黄棕壤阔林下及针林下为常见木。模式标本采自四川汶川县卧龙。

海拔:1700-2800

分布:产农架各地,产于钢厂坪红坪、麂子沟一带。

生境:生于海拔1300—1900米较阴湿的山坡阔林中。野生竹类中,其产量仅次于疏箭竹。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拐芹

下一篇 美罗培南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