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钩苞大丁草

钩苞大丁草 钩苞大丁草:Gerbera delavayi)是菊科大丁草植物粗短,直或斜升,常为枯残的叶鞘所围裹,多少被白色绒毛,苞花葶下部的疏生,但近部的密生,线状钻,未成熟瘦果,具不明显的6纵棱。生长于海拔1800-3200米的旷地、荒坡或林边草丛中,分布于中国云南四川越南多年生草本。粗短,直或斜升,常为枯残的叶鞘所围裹,多少被白色绒毛,具粗肥而长的须根叶基生,......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粗短,直或斜升,常为枯残的叶鞘所围裹,多少被白色绒毛,具粗肥而长的须根叶基生,叶片厚,革质,干后变黑色披针或长披针,长6-16厘米,宽3-6厘米,端钝或稀有短尖,基部平或近心形,边缘浅波状或不同深度的凹入而具齿齿端常有倒向的小尖头,上面很快变无毛,但密被有光泽的银灰色小腺点(放大镜下始见),下面除叶脉外,厚被白色绵毛;中脉粗壮,在下面显著隆起,侧脉纤细,5-8对,离缘弯拱连接,网仅于上面略明显;叶柄上部具狭翅,基部具鞘,长3-7厘米,多少被蛛丝状绵毛。花葶数个丛生或有时单生,坚挺,长10-30厘米,被蛛丝状绵毛;苞花葶下部的疏生,但近部的密生,线状钻,长8-15毫米,基部宽不超过1毫米。

头状花序单生于花葶,直径2-3.5厘米;总苞基部狭,陀螺状钟,略短于冠;总苞4-5层,端和上部边缘带紫红色,外层小,卵状钻,长6-7毫米,宽1-1.2毫米,卵形端渐尖,最披针端短尖,长和宽约为外层的3倍;花托平坦,无毛,直径4-6毫米;雌花花冠状,淡红色至狭,长13-14毫米,宽约3毫米,端具3-4细齿,檐部2裂丝状,卷,长约8毫米,花冠管短于;退化雄蕊4-5枚,花药离生,线形,基部无尾。两性花冠管状,长约15毫米,外大,端具3小齿2深裂,裂长3-4毫米,花冠管向下稍渐狭,雄蕊着生于花冠管中部,花药伸出于花冠之外,基部具长尖尾;雌花两性花柱分枝均短,侧略扁,端钝,长约1.5毫米。未成熟瘦果,具不明显的6纵棱,长3-3.5毫米,密被白色柔毛。冠毛粗糙,刚毛状,干时变黄白色,长10-13毫米。期11月至翌年2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800-3200米的旷地、荒坡或林边草丛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云南(思茅、元江、砚山、澄江、昆明、甸、禄劝、武定、景东、洱源及丽江)和四川南部(木里、雅砻江)。越南北部也有发布。

主要价值

药用,清热利湿、消积杀虫。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钩藤

下一篇 钩凝菜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