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粗叶木

木,灌木,小,幼嫩部份、下面、叶柄同被暗黄色的短绒毛。灌木,高通常2-4米,有时为高达8米的小乔木和小均粗壮,被褐色短柔毛。薄革质或厚纸质,通常为长或长披针,很少,长12-25厘米,宽2.5-6厘米或稍过之,端常骤尖或有时近短尖,基部阔楔形或钝,上面无毛或近无毛,干时变黑色黑褐色,微有光泽,下面中脉侧脉和小上均被较短的黄色短柔毛;中脉粗大,上面近平......
目录

形态特征

粗叶木灌木,高通常2-4米,有时为高达8米的小乔木和小均粗壮,被褐色短柔毛。薄革质或厚纸质,通常为长或长披针,很少,长12-25厘米,宽2.5-6厘米或稍过之,端常骤尖或有时近短尖,基部阔楔形或钝,上面无毛或近无毛,干时变黑色黑褐色,微有光泽,下面中脉侧脉和小上均被较短的黄色短柔毛;中脉粗大,上面近平坦,下面凸起,侧脉每边9-14条,以大于45°角自中脉出,斜上升,三级小分枝联结成网状,通常两面均微凸起或上面近平坦;叶柄粗壮,长约8-12毫米,被黄色绒毛;托叶三角,长约2.5毫米,被黄色绒毛。无梗,常3-5朵簇生腋,无苞片;萼管卵或近阔钟,长4-4.5毫米,密被绒毛,萼檐通常4裂,裂卵状三角,长约1毫米,很少达1.5毫米,下弯,边缘折,里面无毛;花冠通常白色,有时带紫色,近管状,被绒毛,管长8-10毫米,部密被长柔毛,裂6(或有时5),披针状线形,长4-5毫米,弯,有一长约1毫米的刺状长雄蕊通常6,生冠管部,丝极短,花药线形,长约1.8毫米;子房通常6室,花柱长6-7毫米,柱头线形,长1.5-2毫米。核果近卵球,径约6-7毫米,成熟时蓝色或蓝黑色,通常有6个分核。期5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低海拔山谷溪畔或湿润疏林下。

分布范围

福建中部和南部、台湾广东中部和南部、香港、广西东部和南部、云南南部(勐腊)。常生于林缘,亦见于林下。分布于越南泰国和马来半岛。模式标本采于香港

分布于广东福建台湾。生低海拔山谷溪畔或湿润疏林下。

主要价值

【药 】:

【拼 音】:CUYEMU

【来 源】:为子叶植物茜草植物木的

【功 效】:清热除湿

治】:可用于瘀热与湿相搏,所致的发热黄、皮肤黄、小便黄等黄疸病。

性味归经】:苦,肝经

【用法用量】:服:汤,6一12克。

】:白果鸡屎树(台湾·树木)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

【拉丁】:木Lasianthus chinensis (Champ) Benth.

【考 】:始载于《海南植物志》。

【中药化成分】::含豆甾醇、B一谷甾醇及虎刺醛、白桦脂醇(betulin)。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民间治湿热黄疸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粗叶耳草

下一篇 粗叶悬钩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